<p class="ql-block">团长左春茂1976年在迎接中央慰问团大会上致欢迎辞</p> <p class="ql-block">96岁的老团长左春茂近年照</p> <p class="ql-block">战友们当年在老挝的留影</p> <p class="ql-block">援老老兵赴老扫墓</p> <p class="ql-block">团领导与老挝琅勃拉邦省负责人及该省慰问团演员合影</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凯旋的日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后来随着公路向前延伸,我们第三次前移,连队驻在一个山丘的半山腰上,各排一层一层的分布在山坡平整出的平台上。连队四周被翠绿的竹林包围着,竹子中间夹杂着一些大树,登高远望,一望无际郁郁葱葱,一派南国景色。我们排驻在最高处,排里平整出来的院子一头办了一个《学习专栏》,另一头有一棵高大的树,树上吊挂了一根十几米高的竹杆,每天早上或业余时间战友们就顺着竹杆爬上爬下锻炼身体。我排下面就是连部,连部下面平整了一个大操场,还建了一个大会议室。操场两头的上下山坡上,分别是一排、三排、四排,最下面是炊事班。大家都知道连队在这里住不了多长时间。可是,部队有一个好的传统,虽然是临时居住,也要把营区和房子建的正正规规。各排之间都是比着建成最好的房子和活动场地。因此,要在长满大树、竹林和枝条的山坡上开辟和平整出大块场地,非常艰难。战友们就利用中午和晚上的施工间隙,把大墩大墩的竹子根和树根挖出来移走,再用小推车把土运到低凹的地方填平,修成如梯田一样的大块场地,建成了美观、正规的营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这期工程,连队远离村庄,远离团部,平时很少见到当地老百姓,部队生活很单调。主要任务还是采石,工地就在山下面的深沟里,离连队约两三公里。为了宣传好人好事,鼓舞士气,让封闭单调的连队生活富有生气,同时也为更好地配合当时的宣传教育,连队专门把一些有文艺特长的战士集中起来,组织了一个20多人的文艺演唱组,用表演唱、快板、相声、三句半等形式宣传连队的好人好事,连部大广播里,每天收放着《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节目中播放的毛泽东主席重上井冈山的诗句,特别振奋人心。</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当年站在云岭看着云卷云舒,满眼翠绿的青山使人心潮澎湃。胜利的曙光就在眼前,回国的日子一天天向我们走来。经过两年多的艰苦奋战,我们将胜利完成任务,大家怀揣着满满的成就感,心中充满着对祖国和家乡的深深思念,对未来生活的无限憧憬。每一步都仿佛踏在希望的田野上,充满了对祖国的热爱与自豪。要回到祖国的怀抱与亲人相聚,战友们无比的激动和期待,人人归心似箭,士气特别高昂。</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在国外的日子里,我和战友们一样时长想念祖国的大好河山,想念家乡的土地和亲人,更加珍惜与家人、同学朋友之间共同相处的美好时光,并把这份真挚情感化为工作的动力。入老以来多少个日日夜夜,多少次流血流汗,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两年多来,历经了无数次艰难险阻,在波涛翻滚的南乌江悬崖上劈石开路,顶着雨季随时侵袭的暴雨,用生命极限与千万年的顽石拼搏,终于在当年9月20日前,打通了一条600多米长的道路,保证了全团按期入老;迎着美帝飞机扔下的航空弹、子母弹、钢珠弹、菠萝弹奋不顾身,一个个排除,为此,有的战友不幸炸伤致残;在泥泞的原始森林中,面对毒蛇蜂毒和被蚂蝗咬伤,血水染红了发肿的双脚却没有一个人掉队;向连队后运物资中路上遇到的种种艰险,120里的路竟然爬行了12天;1975年2月在四届人大精神鼓舞下,同时为了迎接祖国慰问团,在大战高潮中,战友们以最原始的铁锤、钢钎和缠满纱布带着伤口的手,搬平了一座大石山,超额完成了上级下达的采石任务;长期吃不上新鲜蔬菜加之潮湿,很多战友都经历过烂裆的苦衷;同时还要忍受着痢疾、疟疾等传染病的折磨以及敌特的侵扰,等等。我们用最美好的青春年华,谱写了中老友谊的壮丽诗篇,用热血、忠诚和钢铁般的意志,铸就了人民军队的荣光。艰难险阻把我们锤炼的更加坚强和成熟。正是这种苦与险、生与死培育了连队的铁血精神,形成了能战胜一切困难的决心和勇气;正是这种苦与险,让我军在国际斗争中名扬天下,展示了一个大国的国威、军威;正是这种苦与险,造就了一个国家的强盛,一个民族优秀的品质;也正是在这种苦与险的磨炼中,成就了我个人从成长到不断成熟的荣耀。我有幸在先遣队回国的前一天,连队首长宣布了团党委任命我为排长的命令。我是全团四千多人中唯独一人在老挝提升的干部,这使我既感动,又惋惜。全团有那么多优秀人员却没有我幸运。更让人痛心的是还有一些战友没能等到回国的日子,却永远的离开了他深爱的亲人,深爱的祖国,深爱的战友,他们的生命永远定格在20多岁。他们的亲人有的至今都不知其儿子、哥哥或弟弟长眠与何处……留给他们的是永远挥之不去的悲伤和遗憾。牺牲在异国土地上的这些悲壮的英雄们,他们的浩气长留环宇,他们与青山同在,与大地永存,他们永远是我们心中的丰碑。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 未完待续。</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