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邦宪故居游思

梁山话剑

<p class="ql-block">昵 称:梁 山 话 剑</p><p class="ql-block">美篇号:250033322</p> <p class="ql-block">  龙年深秋,我游学无锡,在距旅馆不远处,有无锡秦氏名宅“秦邦宪故居”。这里还是全国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呢!那天下午我特意经过,就便进入游览,想看看这位中国现代革命史上曾经的风云人物,在无锡的岁月里是怎样走出他别样的人生。</p> <p class="ql-block">  这位秦邦宪,一位已经远去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曾经是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之一,也是党的新闻事业的重要奠基者。他的少年时代,曾在这里度过了六年。</p><p class="ql-block"> 秦邦宪故居,位于梁溪区崇宁路的闹市区,它建于清光绪末年的1907年。这座百年老宅,原为秦邦宪族人秦琢如的家宅“既翕堂”。在2300平方米的地面上,建成了东西两轴七进院落,青砖黛瓦,庭院抱厦,一簇落落大方的典型江南清代家族式宅院建筑群。1916年,9岁的秦邦宪跟随父母,居住在“既翕堂”西轴第四进平房里,开始回归故乡的生活。</p> <p class="ql-block">  我走进这座古宅,详看了有关介绍,其实这里并不算是他的祖屋,而只是以租住的方式寄居在这里而已。</p><p class="ql-block"> 现在,这里仍保留着“既翕堂”的原样,匾额上这三个字还是中国最后的状元张謇所书呢!秦邦宪一家所使用的“慎德堂”,是秦邦宪少时读书的地方,现也按原貌留下,其余大都设为“秦邦宪生平事迹陈列” 展。我详细地观览这里的图文介绍,对这位老一辈革命家短暂又不平凡的一生,深为感叹!</p> <p class="ql-block">  秦邦宪,1907年6月出生于父亲任职的杭州,其家族乃无锡的书香世家。他父亲久患肺病,1916年辞职携家回到祖籍无锡。自此家道中落,无奈将祖屋典卖,租居族人家宅,不久病逝。母亲带着秦邦宪和幼小的弟妹继续居住在这里,堪称艰难,度日不易。</p><p class="ql-block"> 然而,秦邦宪自小好学,勤奋读书,才思敏捷,于1921年考入省立苏州工业学校就读,在艰难中延续着一个书香门第的基因血脉。也就是这个时候,他离开了这座有着悠悠记忆的古宅。</p> <p class="ql-block">  1925年,他走出苏州工业学校的校门,进入上海大学,并在那一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次年,受派到莫斯科中山大学就读。于1930年5月学成回国,在上海担任党、团中央的一系列要职。</p><p class="ql-block"> 秦邦宪在中共党史上,以“博古”之名,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记。1931年夏,顾顺章、向忠发先后被捕并叛变。此时的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中央高层领导面临着巨大的风险。</p> <p class="ql-block">  我站在陈列的 “<b>临危受命,历尽艰难” </b>栏目前,看到位在党中央高层其他领导人将奔赴苏区和共产国际任职。历史的重任落在博古这个24岁,曾经留学苏联的年青人身上。危难时艰,他成了党的 “负总责”这样举足轻重的人物。</p><p class="ql-block"> <b>“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b>重任在肩,博古勤奋工作,宵衣旰食。但复杂的斗争环境,让这位年青领导人犯下了“左”倾机会主义路线错误。到了瑞金中央革命根据地后,又与共产国际代表李德推行 “进攻中的冒险主义,防御中的保守主义”,致使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国工农红军被迫长征。他诚恳接受批判,并在遵义会议后,自觉退出党的领导核心。尔后,他振作精神继续走在长征的路上。</p> <p class="ql-block">  红军到达陕北后,突发 “西安事变”。他作为周公的助手,参与和平解决了这一问题,促进抗日统一战线。后在中组部等部门担任要职。1941年后,在延安创办和主持《解放日报》、新华社工作,并担任新华通讯社社长,以激情之笔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新闻报道,成为党的一杆笔。</p><p class="ql-block"> 1946年2月,他以中共代表身份赴重庆参加政治协商会议和宪法草案审议委员会会议。</p> <p class="ql-block">  日历翻到4月8日,他与叶挺、王若飞等领导人,由重庆飞返延安。飞机在浓雾下的兴县不幸失事,机上人员全部遇难,这就是惊世的“四·八空难”。39岁的秦邦宪,也陨落于山西的崇山峻岭中。</p><p class="ql-block"> 黄河泡哮,大地悲歌,延安隆重举办悼念仪式,厚葬“四·八烈士”。周公对博古以高度评价,<b>“博古,你是为修改宪章而粉身碎骨的。我记住,我永远记住……”。</b>这是故居陈列展序厅中,秦邦宪半身塑像背景上深情之语。</p> <p class="ql-block">  秦邦宪曾短暂辉煌,也历经挫折,爬过雪山,也走过草地,磨砺出了钢铁般的意志。他很喜欢“钢铁”两字,给儿子起名也爱用。特别是这个“钢”字,他大儿子用了,二儿子还用,后来只好以大秦钢、小秦钢分称了。自然,三儿子只好叫秦铁了。</p><p class="ql-block"> <b>“钢铁是怎样炼出来的?”</b>这就是秦邦宪,博古。</p> <p class="ql-block">  我从列展的“秦氏家族世系表”中获知,他的祖上是北宋著名诗人秦观。动荡中的南宋初年,秦观之子秦湛自扬州高邮越江南迁常州武进。到了十世孙秦惟祯入赘无锡胡埭王氏,遂成为无锡始祖。到了秦邦宪这一代,已是第32代世孙了。</p><p class="ql-block"> 时光流逝,风霜雨雪,无锡秦氏历经沧桑秉承祖风,子孙勤奋好学而成了科举世家,江南望族。现在惠山古镇的寄畅园,正是秦家世代相传的名园,直至1952年捐给国家。在惠山上还有迁葬的秦观墓,成了无锡重要的名胜古迹。</p> <p class="ql-block">  那天我观览陈列展后,来到宅外东侧的花园里,这里立有一黄腊石,上刻“金匮山”红色三字,标明此处曾是无锡名丘之地。这里还有一道长40米的碑廊,陈列着2002年故居修复时,挖掘出的清代书法碑帖,展现出中国古代的书法艺术。</p><p class="ql-block"> 最令人们注目的是花园正中处,伫立着一尊秦邦宪(博古)的雕像,他神采奕奕,栩栩如生,炯炯的目光眺望着远方。此刻,我似乎悟感到,他尽管曾走过一段弯曲坎坷的路,但在心中一片坦途,坚信行进的前方充满着胜利的希望!</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写于2025.04.09 珠海</p> <p class="ql-block">正文字数:2000字</p><p class="ql-block">文字摄影:梁山话剑</p><p class="ql-block">音 乐:《不忘初心》</p><p class="ql-block">演唱:谭维维/韩磊</p> 欢迎阅读   感谢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