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怀着恋恋不舍的心情,我们告别米兰,登上旅游巴士,向着瑞士卢塞恩(又名琉森)进发,就此踏入一段全新旅程。巴士缓缓启动,车轮轻转间,城市的轮廓逐渐在身后晕染开来。透过车窗,再次回望这座充满艺术与时尚气息的城市,心中满是对米兰的美好回忆。</p> <p class="ql-block">行驶没多久,便在路边一家饭店落脚吃午饭。步入店内,柜台上摆满了琳琅满目的佳酿,酩悦香槟气泡轻盈,贝洛蒂、罗塔里葡萄酒散发着浓郁果香。意大利作为全球最大葡萄酒生产国之一,这些本土品牌魅力十足。</p> <p class="ql-block">当巴士缓缓驶入瑞士境内,车窗外的世界仿若被一双神奇的手瞬间切换,景致全然不同。先前的繁华都市与广袤平原悄然退场,取而代之的是连绵起伏的山峦,漫山遍野尽是葱郁森林,墨绿枝叶层层铺展,像大自然这位顶级工匠精心编织、悉心覆盖的绒毯,满是清新与生机。</p> <p class="ql-block">瑞士,在世界版图上独树一帜,作为声名远扬的永久中立国,其国际地位无可替代。凭借申根成员国身份,持申根签证者便可畅行无阻。然而,它并非欧盟成员,在欧洲格局中坚守独立政治与经济制度。高速行驶途中,我们抵达一处服务休息站,四周美景如诗如画,可上个卫生间仍然要收费1欧元,着实令人心生不满。</p> <p class="ql-block">沿途,瑞士的欧式建筑仿若一部部精心装订的立体史书,每一页都满溢着独特迷人的风情。哥特式建筑堪称其中庄严肃穆的典范,高耸的尖顶由厚实砖石层层垒就,好似被坚定信仰全力推举,带着一往无前的气势,直插澄澈如镜的蓝天,彰显出神圣庄严。</p> <p class="ql-block">巴洛克风格建筑,仿若从历史长卷中袅袅走出的贵族,身着奢华华服。外立面由细腻大理石与优质砂岩雕琢,繁复雕花精美绝伦。窗棂呈涡卷状,花卉、神话人物点缀其中;门廊立柱盘旋,纹路细腻。每处细节尽显昔日辉煌,令人沉醉于艺术鼎盛的时代。</p> <p class="ql-block">到达琉森,首站便来到天鹅广场。它依偎琉森湖,身处老城区核心,古韵悠然,与广场相连的小街,满是繁华。对于瑞士手表、珠宝迷而言,这儿堪称天堂。宝嘉尔、固宝琳等龙头表行林立,汇聚众多知名瑞士品牌,让人在历史与时尚交织中,尽享购物的欢愉。</p> <p class="ql-block">天鹅广场宛如时光的梦幻交错点,街边建筑满溢浓郁欧式风情,岁月为墙壁轻轻镀上一层淡黄,斑驳中尽显故事。房顶设计独具匠心,坡形利落流畅,圆拱优雅柔和,二者交相辉映,淋漓尽致地彰显着古典韵味。</p> <p class="ql-block">天鹅广场宛如琉森老城区的一扇典雅之门,承载着往来的喧嚣与活力。主干道如一条纽带,在广场前蜿蜒而过,见证着城市的车水马龙。多条公交线路于此经停,为出行的人们提供便利。在这里,低碳环保的有轨电车叮当作响,自行车的身影穿梭其间,依旧是居民日常出行的得力伙伴。</p> <p class="ql-block">广场上设有长椅,为人们提供了一方能惬意安坐的小天地。瞧,一群印度游客满脸笑意地簇拥一起,在WC前合影。曾几何时,欧洲曾是中国游客的天下,而如今,在后疫情时代,中国游客身影难觅,满街印度游客成了新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从天鹅广场转身,踏入琉森老城蜿蜒街道,本以为会踩上古老的石板路,感受岁月摩挲的痕迹,却发现脚下已是现代的沥青路,但这并不妨碍那份穿越感,恍惚间,仍似置身往昔。街边建筑相依,斑驳墙面如岁月调色盘,藏着风霜;古朴窗棂像沧桑眼眸,凝视街头,诉说着不为人知的过往。</p> <p class="ql-block">在琉森老城,惬意悠然是生活的底色。当地居民格外闲适,街边小酒馆前,他们安坐在椅子上,身旁咖啡杯里升腾着缕缕热气。三两好友轻声闲谈,时不时轻抿一口,那浓郁的咖啡香气在空气中弥漫开来,温暖的阳光毫无保留地洒下,为他们周身镀上一层淡淡的金边。</p> <p class="ql-block">前往狮子纪念碑的途中,会邂逅“Old Swiss House”老瑞士屋。这座始建于1858年的小楼,历经160余载岁月沉淀。其外观尽显瑞士传统木框架风格,红白色调交织,古朴典雅。这里星光熠熠,戈尔巴乔夫、尼克松等政要,阿姆斯特朗、基努·里维斯等名人皆曾到访。</p> <p class="ql-block">在这家店铺前,憨态可掬的木偶身着精致瑞士民族服饰,高举瑞士国旗,如热情向导般“招揽”生意,萌态瞬间勾住众人目光。此外,琉森冰淇淋也是一绝,入口清甜绵密,全无甜腻感,每一口都裹着悠然气息,让味蕾在美妙滋味中徜徉,留下悠长回味。</p> <p class="ql-block">琉森似一卷自然与历史交织的绝美长卷,狮子纪念碑便是其中浓墨重彩的华彩章节。怀揣期许踏入这片承载历史悲怆与荣耀之地,步入绿意环抱间,首先跃入眼帘的,是一汪如镜的静谧水池,将草木天光尽纳怀中,如天然屏障隔开喧嚣,晕染出肃穆氛围。</p> <p class="ql-block">只见水池后方,岩石浅穴豁然展现,这处大地自然的凹陷经时光雕琢与工匠打磨,终成凝固历史史诗的神圣殿堂。浅穴中央,雄狮雕塑俯卧于岩壁之上,躯体庞大如小山,肌肉虬结似在承受命运重压。前爪紧扣瑞士盾牌,侧腹箭矢犹自震颤,仿佛刚穿透时光而来。低垂的头颅微阖双目,泪痕凝结成永恒的悲怆,嘴角下抿的弧度里,藏着三百年来五万瑞士雇佣兵血染异国的沉默史诗。</p> <p class="ql-block">这座由丹麦雕塑家巴特尔·托瓦尔森创作的纪念碑,凝固着一段血色往事。为铭记1792年法国大革命中,786名瑞士雇佣兵护卫法王路易十六夫妇的悲壮牺牲,艺术家将深情熔铸于岩石。岩壁拉丁文 “献给瑞士人的忠诚与勇气”在苔藓间若隐若现,与狮眼凝结的永恒泪光共同书写着沉默的史诗。</p> <p class="ql-block">这座被誉为“世界最悲伤”的狮子雕像,镌刻着瑞士雇佣兵的血色传奇。当法国大革命的炮火染红杜乐丽宫,1000余名瑞士男儿在铁与火的淬炼中谱写忠诚绝唱,奉国王禁令不得开枪,却用血肉之躯筑起防线。760具尸体铺满宫墙,幸存的350人中仅100余人逃回阿尔卑斯。垂首雄狮身负的利箭穿透两个世纪,盾牌上十字与鸢尾花的裂痕里,至今流淌着五万瑞士雇佣兵客死异乡的沉默血泪。</p> <p class="ql-block">池畔的草丛中,纪念碑介绍牌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讲述瑞士卫队往事。左侧德英双语铭文记载瑞士雇佣兵受雇于法国王室近三百年,15至18世纪间超50万雇佣兵中六成客死他乡,1792年行业崩溃后纪念碑仅镌刻军官姓名。右侧插画分为上下两部分:上幅展现1780年阿尔卑斯小木屋前山村生活场景;下幅黑白插画定格雇佣兵招募现场,背景隐现战争阴云。</p> <p class="ql-block">这块介绍牌围绕狮子纪念碑创作者展开,用德英双语文字记载了巴特尔·托瓦尔森(Bertel Thorvaldsen)于罗马工作室设计,1819年完成模型;雕塑家Lukas Ahorn耗时约23个月,在Urs指导下于岩石雕刻。还提及Carl早在1817年选定狮子主题,瑞士艺术家初期设计未达预期。右侧插画呈现雕刻场景、巴特尔·托瓦尔森人物肖像及1819年狮子石膏模型,直观展现创作脉络。</p> <p class="ql-block">立于碑前,时间仿佛静止,凝视很久方才离开。我们不仅在欣赏伟大雕塑,更在与历史对话,感受跨越时空的精神力量。这头雄狮,以无声之姿诠释忠诚勇敢的真谛,让每个到访者体会历史厚重与生命尊严。它是琉森之傲,更是人类历史长河中不朽的精神坐标,永远激励后人铭记历史,珍视和平。</p> <p class="ql-block">暮色渐浓,琉森的轮廓在夕阳中若隐若现,我们披着金色霞光,驱车前往60公里外的埃格尔金根瑞享酒店。暮色中的阿尔卑斯群峰如黛,森帕赫湖波光粼粼,公路蜿蜒似缎带飘落谷底。作为旅行社安排的下榻处,或许出于团队成本考量,这座离天鹅广场的酒店虽稍显偏远,却在群山环抱中独享一份静谧,落地窗外的霭霭暮色,为今日的匆匆行程画上诗意句点。</p> <p class="ql-block">第二天,晨曦初露,便奔赴铁力士山脚下的英格堡小镇。此地仿若人间仙境,巍峨雪山肃穆矗立,葱郁森林随风轻摇,明镜般的湖泊波光粼粼,共同勾勒出如诗美景。这座始建于12世纪的阿尔卑斯古镇,底蕴深厚,早在二战前,就因温泉疗养声名远扬。如今,九万居民悠然散居在山谷间,既留存着山居生活最本真的模样,又能尽情享用现代度假设施带来的便捷,传统与现代在此完美交融。</p> <p class="ql-block">英格堡小镇,静卧在海拔1000米高处,似一幅悠然铺展的田园画卷。木质小屋错落林立,充满质朴风情。远处,山峦巍峨,绿意星星点点覆于其上,尽显磅礴。近处,小溪澄澈,潺潺水流清晰可见。目之所及,宁静浪漫的氛围四下弥漫,令人沉醉。</p> <p class="ql-block">乘坐缆车登顶铁力士雪山无疑是一大绝妙体验,三段式缆车之旅好似连接现实与梦幻的时空阶梯。首段缆车在繁茂云杉林间轻盈穿梭,清风裹挟着松针清香扑面而来,接着攀升至冰蚀谷,两侧岩壁历经岁月雕琢,冰川擦痕仿若史前神秘刻痕。待换乘全球首创的360度旋转缆车时,脚下冰川裂缝如银色蛛网,陡峭的岩壁在眼前垂直铺展,覆雪群峰如凝固的海浪从四面八方涌来。</p> <p class="ql-block">走出缆车站,眼前天地瞬间开阔。雪峰晶莹,直插云霄,于晨光轻抚下,周身泛起淡金色辉芒,恰似一柄柄倚天巨剑,威风凛凛。冰川峡谷幽蓝深邃,巨大冰舌蜿蜒延展,冷冽寒光在日光折射下肆意闪烁,仿若大地那触目惊心、裂开的银色伤疤。</p> <p class="ql-block">铁力士雪山堪称阿尔卑斯山脉东段的标志性存在。海拔3238米的主峰傲指苍穹,那终年不化的积雪好似银甲披身,在昼夜更迭间,神奇变换着玫瑰金与钴蓝的迷人色泽。万年冰川则是地球留存于山脉的“时间琥珀”,极寒环境下,积雪历经百万次昼夜轮回,受重力挤压,形成如树木年轮般的蓝白纹理 。</p> <p class="ql-block">万里晴空湛蓝如宝石熔炉,阳光洒在雪面,折射出钻石碎芒。观景台高悬千米峭壁,脚下冰川似蜿蜒银龙,群峰如凝固海浪翻涌。远眺山峦绵延,天地苍茫,界限难分。置身于此,“会当凌绝顶”的豪情涌上心头,众山成微缩沙盘,就连低空掠过的苍鹰,也成了苍茫天地间渺小的墨点。</p> <p class="ql-block">游罢铁力士雪山,日头已近中天。再度回到天鹅广场,距离登船游览琉森湖,尚有整整两小时自由活动时间。身旁的团友们,眼神里满是对购物的热忱,纷纷朝着表店的方向快步走去,或是三两成群地穿梭于街巷之中,享受逛街的乐趣。</p> <p class="ql-block">而我,对出门购物这件事向来提不起兴致,内心更渴望寻一处静谧之地,与这座城市进行一场更深入的对话。于是,便独自一人,脚步不自觉地迈向了罗伊斯河畔。河畔边,波光粼粼,微风轻拂,带来丝丝凉意,驱散了些许白日里积攒的燥热。</p> <p class="ql-block">河水碧波轻漾,层层涟漪似在低语,俯身望去,湖底圆润的石头粒粒分明,石缝间,鱼儿灵动穿梭,身姿轻盈。不远处,几只白天鹅优雅游弋,时而曲颈梳理羽毛,时而与野鸭、鸳鸯并肩嬉戏。天鹅觅食时憨态可掬,一头扎进水里,只留肥嘟嘟的屁股高高翘在湖面,模样俏皮,逗人发笑。</p> <p class="ql-block">沿着河畔徐行,清风拂面,送来河水的气息。抬眼远眺,卡佩尔木桥横跨于罗伊斯河之上。它作为欧洲最古老的木制廊桥,历经岁月洗礼,犹如一条苍劲蜿蜒的巨龙,静卧在悠悠河面,一端连着往昔的古朴韵味,一端通向现代的繁华喧嚣,无声诉说着时光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当逐渐走近桥头,便能惊喜地发现,桥的两侧,天竺葵正热热闹闹地盛放着。红的似火,燃烧着夏日的激情;粉的如霞,晕染出梦幻的氛围;白的像雪,散发着纯净的气息。这些不同色彩的花朵相互交织,将大桥装点得千娇百媚,每一朵都饱满圆润,娇艳欲滴,宛如精心雕琢的艺术品。</p> <p class="ql-block">桥的两端,古老建筑林立,哥特式的尖顶、巴洛克风格的雕花外墙,与不远处的教堂相映成趣,每一处都散发着岁月沉淀的韵味。随意按下快门,都是一幅明信片般绝美的风景。</p> <p class="ql-block">水边,露天咖啡馆像洒落人间的棋子,星罗棋布地散布着。木质桌椅整齐排列,人们闲坐其间,啜饮咖啡,交谈声与餐具碰撞声交织。悠然望向波光粼粼的湖面,沉醉在琉森湖的潋滟湖光与远处绵延的山色里,惬意自在,尽享此刻美好。</p> <p class="ql-block">卡佩尔木桥(Kapellbruecke),拥有着诸多别称。因其桥头不远处坐落着圣彼得教堂,故而被称作教堂桥;又因桥旁屹立着古朴水塔,加之桥两侧栏杆上种满了一盆盆娇艳欲滴的鲜花,随风摇曳,香气四溢,所以也被人们唤作水塔花桥。</p> <p class="ql-block">卡贝尔桥作为琉森的醒目地标,于1333年始建,荣膺欧洲最古老木制廊桥之美誉。它起初是城市水上防御体系的关键部分,兼具军事防御与交通枢纽功能。桥身蜿蜒约200米,并非笔直贯通,而是巧妙地设有两处小转弯,尽显独特韵味。</p> <p class="ql-block">在桥畔的水中,一座34米高的八角型水塔静静矗立。它建于1500年前后,最初被当作瞭望哨所,是城市防卫设施的重要一环。战时,这里成了储存战利品与财物的仓库,也曾一度被用作监狱,承担行刑室的功能,见证了往昔的风云变幻。</p> <p class="ql-block">水塔笔直伫立,花桥横卧水面,二者相映成趣,造就琉森独有的水塔花桥盛景。但在1993年8月17日,厄运降临,一场大火肆虐卡佩尔桥,使其毁于一旦,所幸水塔顽强挺过劫难。次年,承载着往昔记忆的卡佩尔桥完成修复,重焕光彩。</p> <p class="ql-block">踏入卡佩尔桥桥廊,脚下木板吱呀轻响,似在低语往昔。廊顶横梁纵横,日光倾洒,光影斑驳。来自世界各地的游人往来穿梭,热闹非凡。一位艺人静静端坐,身前摆放着一只用来乞讨的小桶。他轻抚手风琴,悠扬旋律奔涌而出,音符在桥廊肆意萦绕,赋予古老木桥别样的灵动与生机。</p> <p class="ql-block">漫步于廊桥,每隔数米,便能邂逅一幅彩画,总计110幅。这些画作起始绘制于17世纪,笔触细腻、色彩明艳。画中,卢塞恩往昔的城市风貌徐徐铺展,历史英雄人物的传奇故事也跃然其上,它们宛如时光的书签,串联起卢塞恩悠久的过往。</p> <p class="ql-block">立于桥心,向东望去,混凝土跨湖大桥似卧龙横卧,一路延展至火车站。西侧饰有繁复雕花护栏的钢架桥横跨河面,铁花护栏在夕阳余晖的晕染下,散发着冷艳的光泽。罗伊斯河上有七座桥错落分布,除卡佩尔廊桥与斯普洛耶桥外,余者多为现代功能性建筑,历史韵味稍显逊色。</p> <p class="ql-block">这座简易的钢架桥宛如一条时光通道,连接着往昔与今朝,它通往老城区充满烟火气的谷物市场。桥的右侧,旧市政厅静静矗立,于1602至1606年间落成,尽显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典雅韵味。其瑞士农庄风格的屋顶独具匠心,巧妙地适应了瑞士多雨的气候。旧市政厅背后,瑞士最古老的时钟在岁月里滴答作响,它不仅见证着城市的变迁,更是当年城墙的重要部分。</p> <p class="ql-block">桥上行人往来,似跃动的音符,踩响生活的轻快节奏。河水碧绿如翡,将岸边建筑的斑斓悉数揉成粼粼诗行。远处建筑化作五线谱,拱形窗棂藏着中世纪的咏叹,蓝天为笺,清风翻页,每一帧皆是流动的画卷,漫诉老城永不褪色的浪漫与悠然。</p> <p class="ql-block">罗伊斯河畔,阳光倾洒。不时地可看见骑行者头戴头盔,在树影斑驳的街道间畅快穿梭;行人牵着金毛犬悠然踱步,狗狗撒欢相随。道旁建筑静默伫立,绿树舒展枝叶,光影在地面摇曳,骑行的活力、遛宠的闲适,与河畔景致自然交融,每一寸空气都漫溢着悠然惬意的生活气息。</p> <p class="ql-block">悠然踱步,湖畔清风相伴,岸边梧桐枝叶葳蕤,在阳光下摇曳生姿,斑驳树影簌簌洒落步道。前行间,一组琉森立体城市模型赫然呈现,细密建筑鳞次栉比,肌理清晰可辨,仿佛将城市的街巷脉络、空间韵律凝练于此,引得行人不禁驻足,细细探寻这座城的布局奥秘。</p> <p class="ql-block">街角,栩栩如生的牧羊人与三只绵羊雕塑赫然矗立。雕塑以青铜铸就,牧羊人手持牧杖姿态自然,绵羊毛发纹理纤毫毕现,将阿尔卑斯山区的牧羊记忆镌刻于城市空间。其设计巧妙融合田园风情与都市美学,青铜光泽在阳光下流转,既保留传统农牧文化印记,又成为现代公共艺术符号。</p> <p class="ql-block">步入街巷,建筑美学便会扑面而来,米黄色建筑以拱形门窗勾勒古典韵律,搭配复古街灯,优雅尽显。灰色饰线精巧勾勒轮廓,转角雕塑立体生动,多层窗户造型各异,雕花阳台镶嵌其间,将巴洛克的繁复精致与中世纪的古朴底蕴融合,每块砖石都镌刻着岁月淬炼的艺术密码,诉说城市深厚的历史文脉。</p> <p class="ql-block">漫步琉森,随处可见彩色木筋屋,鳞次栉比,各色木梁纵横交错,在明黄、靛蓝外墙编织几何纹,深灰尖顶覆岁月苔痕,每栋屋舍恍若童话绘本中的场景,木梁缝隙沉淀世纪光阴。转角广场,石砌喷泉雕花凝萃时光,浅色调欧式建筑勾勒古典天际线,遮阳伞下笑语摇曳,绿植繁花缀满悠闲。</p> <p class="ql-block">重回河畔,天穹澄澈如洗,罗伊斯河化作琉璃镜面,将沿岸红顶建筑的雕窗廊柱、错落轮廓尽皆收纳。粼粼波光与碧空交相辉映,建筑倒影在涟漪中摇曳生姿,似流动的水墨画卷。这般景致,把琉森的浪漫风情揉进潺潺水波,将悠然格调写入无垠晴空,目之所及,皆是岁月沉淀的诗意定格。</p> <p class="ql-block">河畔暖阳倾洒,市民惬意坐于岸边石阶,任清风拂过,视线随游弋的鸭群在河面徜徉。两位金发老太太执起画本,将对岸粉白墙垣、雕花楼宇,连同河畔花卉雕塑的绚烂景致,一并纳入笔下。粼粼波光、欧式建筑与艺术元素,在笔触间晕染成琉森独有的诗意时光,凝固成静谧的美学篇章。</p> <p class="ql-block">不远处,一对男女并肩而坐,身影镀着暖金轮廓,他们凝望着粼粼河面,水波碎钻般流淌,天鹅游过荡起涟漪,静默中流淌着无需言语的亲昵。对岸米白建筑雕花阳台藤蔓垂落,底层露天咖啡座传来杯盏轻碰声,澄净河面倒映建筑线条与碧空,将城市浪漫与自然灵动织成诗。时光在此刻放缓,让观者沉浸于这份静谧美好,感受岁月沉淀的悠然温情。</p> <p class="ql-block">罗伊斯河畔,耶稣会教堂引人注目,孔雀绿洋葱头拱顶隔河与旧市政厅相望。这座1666年落成的瑞士首座大型巴洛克教堂,内部留存瑞士守护神克劳斯兄弟的僧袍。拱顶色泽与碧绿河水相衬,可惜难知教堂内部是否对游人开放,徒留一丝探览遗憾。</p> <p class="ql-block">在这里,露天餐厅随处可见,白色遮阳伞下,桌椅依石砖铺展,绿植花卉点缀其间。人们围坐其间,手持啤酒,或与友人畅快攀谈,笑语在空气中氤氲;或独自静坐发呆,任时光于街角慢淌,将惬意写进每一个日常瞬间。</p> <p class="ql-block">行至此处,又一座钢架桥横跨水面,饰以精致铁艺栏杆,相较前面那座,其金属结构明显厚重敦实,其硬朗材质勾勒出沉稳轮廓。桥体笔直通往老城酒市广场,桥上行人或坐憩、或漫步。对岸红白色木筋建筑夺目,棕褐屋顶与浅色调建筑相映,于蓝天背景下,尽展琉森建筑美学与悠然生活格调。</p> <p class="ql-block">桥头的街巷,彩色建筑如童话布景,鹅卵石路蜿蜒延伸。街边餐厅撑起遮阳伞,桌椅间尽是生活温度:食客举盏笑谈,杯盏轻碰声叮咚悦耳;有人静享美食,阳光为时光镀上暖调。服务员穿梭其间,身影利落,目之所及,烟火气与诗意共舞,将悠闲生活谱成一曲动人的城市乐章。</p> <p class="ql-block">河岸边,彩色欧式建筑林立,白墙灰窗与雕花凸窗交织典雅韵味,桌椅沿水而设,以粉色桌布铺展烟火。人们对坐畅聊,杯中酒光随水波轻晃,远处屋舍、栈桥与绿树相映成景,每一寸画面,皆将悠闲时光酿成动人的诗。</p> <p class="ql-block">在罗伊斯河与琉森古城的动脉交汇处,水栅桥(Nadelwehr)以中世纪工匠的指尖温度,将冰冷的水利工程雕琢成凝固的史诗。这座始建于1386年的木质水闸,由32根可调节的垂直木梁构成,如同竖琴的琴弦般横亘河上。</p> <p class="ql-block">当木板缓缓启闭,河水在石砌闸槽中激起层层涟漪,既保障城市防洪安全,又为古老桥梁增添流动的韵律。其简洁实用的设计,恰如瑞士钟表般精密,成为中世纪工程美学与实用主义完美融合的典范。</p> <p class="ql-block">水栅桥下游百余米处,斯普洛耶桥静卧罗伊斯河上。这座中世纪木质廊桥与上游的水利设施形成独特呼应:水栅如竖琴般调控河水韵律,古桥则以 “死亡之舞” 壁画凝固时光。两者相距虽短,却浓缩着卢塞恩的双重灵魂,实用主义与艺术哲思在粼粼波光中交织,诉说着古城跨越六个世纪的生存智慧与精神追求。</p> <p class="ql-block">琉森的建筑与广场,皆是流动的诗画。街角处,黄灰交织的欧式楼宇棱角分明,雕花窗棂在蓝天下舒展优雅姿态,转至广场,雕像立于雕花基座,绿植簇拥间,行人悠然穿梭,远处彩顶建筑与葱郁树木相映,河畔风光漫入场景,将人文底蕴与自然意趣,编织成触动人心的城市图景。</p> <p class="ql-block">深入街巷,灰白建筑错落延展,旗帜在檐角摇曳生姿,行人悠然穿行,时光仿佛在此放慢。不时地就可以看见,彩绘鲜活的建筑外墙,人物与动物图案跃然墙面,底层橱窗折射街景熙攘。往来行人与艺术墙绘、古朴建筑相映,让历史韵味与生活烟火温柔交织,每一幕皆是琉森写给岁月的浪漫诗行。</p> <p class="ql-block">罗伊斯河畔,卡佩尔木桥以其蜿蜒的造型和宗教题材的彩绘闻名遐迩,而与之相距仅数百米的斯普洛耶桥(Spreuer Bridge),则以另一种震撼人心的艺术表达“死亡之舞”系列壁画,成为欧洲中世纪历史与文化的独特见证。这座始建于15世纪的廊桥,以其深刻的人文内涵,向世人诉说着生命与死亡的永恒命题。</p> <p class="ql-block">斯普洛耶桥历史可追溯至1408年,德文名“Spreuer”意为“谷糠”,因中世纪桥上设倾倒麦壳通道得名。作为琉森现存两座木质廊桥之一,它最初承担连通罗伊斯河两岸、便利居民通行与货运的功能。奈何岁月波折,1566年洪水冲毁原桥,重建后的桥梁于17世纪迎来艺术史上的高光时刻。</p> <p class="ql-block">1626年至1635年间,画家卡斯帕·梅格林格(Kaspar Meglinger)受琉森市政当局委托,在桥顶的横梁上绘制了67幅木板画。这些画作以“死亡之舞”(Dance of Death)为主题,描绘了黑死病肆虐下的欧洲社会场景。画中人物涵盖贵族、僧侣、商人、农夫等不同阶层,无论贫富贵贱,最终都被死神的镰刀收割。这种直白而残酷的艺术表达,既是对当时社会动荡的真实记录,也隐喻了生命无常的哲学思考。</p> <p class="ql-block">梅格林格的“死亡之舞”系列壁画是斯普洛耶桥的灵魂所在,这些画作以简练的线条和强烈的对比色彩,展现了死神与不同社会角色的互动。国王被骷髅搀扶着走向坟墓,修女在死神面前颤抖,孩童被死神的斗篷笼罩…… 每一幅画都传递着“死亡面前人人平等”的警示。</p> <p class="ql-block">斯普洛耶桥全长约80米,采用典型的中世纪木质廊桥结构。桥顶的横梁上覆盖着倾斜的屋檐,既保护了下方的彩绘,又为行人提供了遮蔽。桥面由木板铺就,两侧设有低矮的木栅栏,行人可凭栏观赏罗伊斯河的波光。</p> <p class="ql-block">桥身中段的石砌八角形小礼拜堂,于1568年洪灾后增建。这座哥特式尖顶建筑以蓝灰砂岩砌筑,玫瑰窗棂间透入的微光中,圣像雕塑静穆而立。其独特的八角造型既承载着宗教仪式功能,又与中世纪木构长廊形成几何美学对话。塔顶青铜十字架在阳光下折射金光,为古朴廊桥注入神圣维度,与对岸水栅桥的机械韵律形成刚柔并济的对话。</p> <p class="ql-block">在17世纪的欧洲,黑死病的阴影尚未消散,宗教改革与社会变革加剧了人们对末日的恐惧。梅格林格的作品不仅是对死亡的直观描绘,更是对当时社会矛盾的批判。画中的死神不再是抽象的符号,而是成为打破阶级壁垒的“公正者”,这种颠覆性的表达在当时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p> <p class="ql-block">斯普洛耶桥的“死亡之舞”壁画不仅是艺术珍品,更是一部生动的历史教科书。它提醒着后人,在灾难面前,人类的脆弱与坚韧并存。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这些画作再次引发全球关注,人们从中看到了跨越时空的共鸣:无论时代如何变迁,生命的脆弱与珍贵始终如一。</p> <p class="ql-block">斯普洛耶桥不仅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部活着的历史。它见证了卢塞恩的兴衰,承载着人类对生命的敬畏与思考。当现代游客站在桥上,望着河水流淌,或许能从 “死亡之舞” 的壁画中,读懂生命的真谛:在时间的长河里,我们都是匆匆过客,但艺术与精神的传承,将永远闪耀光芒。</p> <p class="ql-block">这座位于斯普洛耶桥旁的四层白色老建筑是琉森历史博物馆,外观低调,内部却藏有丰富的历史脉络,陈列中世纪彩绘玻璃、骑士铠甲、油画壁画,生动展现城市从中世纪到近代的变迁。更有文物、全景油画还原17世纪城市风貌,还定期举办活动,适合亲子及对欧洲中世纪史、瑞士地方史感兴趣的游客。</p> <p class="ql-block">与琉森历史博物馆隔河相望的自然博物馆,藏有阿尔卑斯古代化石、土器、动物标本及珍稀岩石,是孩童探索自然的知识宝库。远眺山间,现代风的Chateau Gutsch古奇古堡酒店尤为夺目,据说这酒店是专为维多利亚女皇打造的,盘踞半山腰,坐拥绝佳景致,其客房最低二千元起的价格绝对不菲。</p> <p class="ql-block">跨过斯普洛耶桥,沿山坡小道徐行,欧式街景渐次展开如泛黄卷轴。房屋错落有致,苔痕斑驳似时光密语,雕花窗棂仍镌刻典雅。石墙垂挂绿萝,顶端白亭拱廊古意盎然;米白建筑简洁明快,与石板路的绿植相映成趣。远处的塔楼突兀而起,在蓝天绿树间勾勒中世纪轮廓,小镇的宁静与历史韵味迎面而来。</p> <p class="ql-block">一条逶迤的石板小径在苔痕斑驳的石墙夹护下向远方蜿蜒,两侧古树参天,藤蔓攀援其上,碎金般的光斑在石径上跳跃。行至弯道处,视线豁然开朗,一座黄褐色塔楼突兀矗立。</p> <p class="ql-block">塔楼尖顶高耸,墙面由黄褐色砖石层层垒就,岁月的痕迹清晰可见,散发着浓郁的历史厚重感。旁侧绿树摇曳生姿,与脚下潺潺的罗伊斯河水相映成趣。背景中现代高楼林立,新旧建筑于此碰撞,历史与现代交融,韵味在时光中弥漫。</p> <p class="ql-block">塔楼静峙于罗伊斯河畔,葱茏绿意簇拥,作为穆赛格城墙伸入河畔的重要节点,它与蜿蜒如龙的900米城墙、九座瞭望塔共同构成瑞士现存最完整的中世纪防御体系。始建于1386年的古老城垣,至今仍向世人讲述着卢塞恩七百年的攻防往事,斑驳城墙上每道裂痕都是凝固的史诗。</p> <p class="ql-block">这座形如圆柱的独特塔楼,正是穆赛格城墙九座瞭望塔中第一座塔楼内奥利塔楼(Nölliturm)。它以流畅的弧线独树一帜,独特的圆柱形设计不仅赋予其美学价值,更寓意着包容与和谐。这里曾是市民心平气和议事的场所,也是存放公共档案的理想之所,见证着卢塞恩人对民主与历史的双重守护。</p> <p class="ql-block">内奥利塔楼门洞上方,琉森市旗浮雕镶嵌于塔楼正反两面。中央鹰徽佩戴皇冠展翅欲飞,彰显城邦威严;两侧力士毛发飞扬,手持蓝白盾牌守护四方。历经六百年风雨侵蚀,浮雕上的每道纹路都镌刻着历史密码,在晨昏光影中诉说着这座中世纪城邦的骄傲与荣光。</p> <p class="ql-block">沿内奥利塔楼旁的山坡小径拾级而上,两侧绿草如毯,树木葱茏。阳光穿透枝叶间隙倾洒而下,在小径上织就灵动的光影画卷。向上而行,草坡绵延蓬勃绿意,树影摇曳生姿,宁静优美的田园风情,于步履间缓缓铺展,满是自然诗意。</p> <p class="ql-block">穆赛格城墙上的第二座塔楼则是男人塔(Männliturm),依斜坡地势砌筑,砖石结构稳固威严,古人借地形融于防御体系,尽展建筑巧思。只见灰白色石塔矗立葱郁草坡,顶部精巧,连接锯齿状灰黑城墙,草坡树木点缀,蓝天为衬,自然与历史交织,默默诉说昔日防御岁月的沧桑故事。</p> <p class="ql-block">再往前,便能看见第三座塔楼吕吉斯兰塔楼(Luegisland),以高耸塔尖彰显独特身份,稳踞城墙 “至高点”。砖石塔身笔直矗立,锋芒直抵苍穹,在群塔之中尽展巍峨气势。阳光下,塔影倾落葱郁草坡,与古朴城墙交织,既勾勒出建筑的雄浑之姿,也蕴藏着岁月积淀的历史厚重感。</p> <p class="ql-block">第四座塔楼干草塔(Heuturm又称岗楼),紧靠吕吉斯兰塔,以砖石筑就古朴之姿。中世纪时,它既作干草仓储之所,又担瞭望警戒之职。方正塔身配规整窗棂,静立草坡间,与城墙绵延相依,既镌刻着屯粮戍卫的历史功用,又在绿树蓝天的映衬下,展露着古建筑的厚重静默之美。</p> <p class="ql-block">如果继续前行的话,前面还有第五座塔楼赞特钟塔(Zytturm)、第六座塔楼磨坊塔(Mühlenthurm)、第七座塔楼火药塔(Pulver Tower)、第八座塔楼艾伦温登塔(Allenwinden Tower)和第九座塔楼小屋顶塔(Dächli Tower),因行色匆匆,恐误游船开船时间,因此没有继续前行。</p> <p class="ql-block">穆赛格城墙九座塔楼中,有三座向公众免费开放,可登高望远。其实行至此处时,仅凭直觉信步漫游,既未察觉登塔入口,亦如错过前面教堂可内部参观般与之失之交臂。人生地疏加上导游未作指引,致使游览流于浮光掠影。</p> <p class="ql-block">这里地势较高,立于山坡上可俯瞰琉森市景:蓝、黄、白等建筑色彩明快,错落铺展间,屋舍掩映于繁茂绿意。远处山峦延绵,植被葱茏,与城景相映成画。阳光轻柔倾洒,为建筑与自然覆上柔光,勾勒出自然人文交融的静谧之美,尽显城市悠然韵味。</p> <p class="ql-block">折返至内奥利塔楼,塔畔绿树葱茏,现代交通标识鲜明醒目,塔中拱形泂口,可通车辆。极目处,河水湛蓝波光漾,远处建筑、桥梁错落,绿树绵延。以澄澈蓝天为幕,古老塔楼与自然、城市景致交融,既展历史建筑的沧桑底蕴,又绘就河畔城市静谧美好的风光长卷。</p> <p class="ql-block">罗伊斯河下游,一座现代桥梁横跨碧波,桥体简约流畅,护栏设计利落有致。河岸边,屋舍依山势错落,红褐、米白色屋顶在葱郁绿树间若隐若现,与苍翠山丘相映成趣。晴空之下,自然景致与人文建筑彼此交融,将和谐共生之美娓娓道来。</p> <p class="ql-block">未过桥,沿北岸折返,穿过内奥利塔楼拱门,踏寻河岸蜿蜒路径。金属护栏傍水而立,河水潺潺流淌,波光轻吻绿树垂影。远眺可见错落建筑、桥梁与绵延山脉勾勒天际,湛蓝天空澄澈如镜。古老城墙、现代道路与自然景致于此交融,在古朴氛围中,尽展山水相映的诗意美学。</p> <p class="ql-block">罗伊斯河潺潺流淌,粼粼波光轻拂河岸。河畔黄白建筑明快雅致,错落相依,在河水悠悠韵律中,为城市铺展静谧祥和的底色。木质廊桥古韵悠然,双塔教堂耸入晴空,自然与人文交融,尽展琉森古朴祥和的城市气质。</p> <p class="ql-block">碧空如洗,暖阳倾洒河畔步道。骑行者自在穿梭,车轮轻快划过长廊,身影被阳光拉成灵动的线条,在水泥路面投下摇曳剪影。风掠河水荡起粼粼波光,骑行的活力与自然景致相映,每道阴影都似跃动的符号,勾勒着河畔生机勃勃的日常韵律。</p> <p class="ql-block">行至斯普洛耶桥头,顺势踏入卢塞恩老城。作为城市历史最悠久的区域,其底蕴可追溯至罗马时代。街道间,中世纪古建筑与历史遗迹交相辉映:教堂展露庄严风貌,百年老店静立一隅,砖石街巷间处处流淌着岁月沉淀的古朴韵味。</p> <p class="ql-block">于老城古旧狭巷与广场间悠然漫步,脚下石板路泛着岁月光泽,斜顶木屋错落相依,墙身缤纷花草壁画鲜活跃然。文艺复兴时期与巴洛克风格建筑林立,精致喷水池静立其间,处处流淌着清新雅致的古韵,将历史底蕴与自然生机巧妙交融,突显老城独特风情。</p> <p class="ql-block">卢塞恩老街古韵流淌,迂回巷弄如时光褶皱,串起斑斓古朴屋舍。奶油黄墙面与深棕木筋交织,砖瓦间尽是时光密码,从往昔晨昏到此刻光影,每寸肌理轻诉岁月故事。外墙上金属雕塑迸发着艺术张力,为建筑注入文化气息,勾勒独特美学格调。</p> <p class="ql-block">湖岸边露天餐饮区里,白色遮阳伞如云朵错落点缀,人们围坐桌旁,或笑语盈盈畅聊生活,或静品美食独享时光,悠闲气息在杯盏碰撞间自然漫溢。中央雕塑喷泉设计精巧,水流顺着雕刻纹理潺潺跌落,与池中漂浮的落叶悠然共舞,荡开粼粼晶亮的水纹,为场景添上灵动诗意。</p> <p class="ql-block">一位金发女士身着蓝白花纹长裙,如一幅流动的优雅画卷,安坐于遮阳伞下。她低头翻览报刊,指尖与纸页轻语,闲适从眉梢漫溢。脚下罗伊斯河碧波轻涌,对岸欧式建筑错落相依,与澄澈蓝天相映成诗。自然的灵动、人文的雅致在此交融,将“岁月静好”的生活图景细腻铺陈。</p> <p class="ql-block">酒市广场的街巷沉淀着八百年光阴,中央的中世纪喷泉仍在诉说四州同盟的传奇。1332年四州在此歃血为盟,用山羊皮纸签署的和约埋下瑞士联邦的种子。广场西侧的湿壁画《葡萄酒商的盛宴》,以斑斓色彩勾勒往昔故事,成为游人驻足观赏的独特风景,让历史与现实在此温柔交汇。</p> <p class="ql-block">步出老城街巷的氤氲古韵,先前在对岸经过的钢桁架桥如钢铁长虹横跨碧波,与河畔中世纪塔楼形成跨越时空的对话。阳光穿透菱形钢格,在石板路上投下流动的几何光影,与中世纪塔楼的斑驳树影交织成趣。河水轻漾间,钢铁的冷峻与历史的厚重在粼粼波光中悄然交融,勾勒出这座城市独有的时光褶皱。</p> <p class="ql-block">凭栏俯瞰,罗伊斯河波光流转,卡佩尔木桥如金色丝带横跨河面,水塔与河畔彩顶建筑勾勒出中世纪画卷。因游船启航在即,便加快步伐,没南岸行至跨湖大桥南端。沿途,蓝天碧水、古朴桥塔的琉森景致尽收眼底,连脚步都似踏在这方天地的诗意韵律之中。</p> <p class="ql-block">琉森邮局大楼位于跨湖大桥南端,始建于19世纪末,1887年由建筑师精心设计落成。建筑采用新古典主义风格,青绿色外墙嵌精致浮雕,金色“POST”标识醒目,墙面雕塑栩栩如生,对称布局更显庄重典雅。历经岁月,它至今仍作为邮政枢纽运转,更被列为瑞士国家重要文化遗产,静静镌刻着城市的历史脉络与文化传承。</p> <p class="ql-block">旁边的琉森火车站踞琉森湖南岸、罗伊斯河出口交汇处,作为瑞士铁路核心枢纽,地理位置绝佳。始建于1896年的原建筑以新古典主义风格著称,标志性穹顶与弧形屋顶曾是城市天际线亮点。虽经重建,1896年的历史拱门仍保留着瑞士雕塑家理查德·基斯林创作的青铜雕塑《时代精神》,其飞扬的衣褶与坚毅神情,成为城市记忆的永恒符号。</p> <p class="ql-block">自琉森火车站快速过穿越跨湖大桥,然后右转,游船码头便到了。登上游船,当船头划破琉森湖澄澈湛蓝的湖面,刹那间,粼粼波光跳跃闪烁,将远处山峦的青黛倒影摇曳成梦幻之景,湖畔古朴的古堡、色彩斑斓的建筑,也随着游船前行,如幻灯片般缓缓掠过,令人沉醉不已。</p> <p class="ql-block">琉森湖,每一寸景色都像是大自然精心谱写的抒情诗,悄然拨动着心弦。澄澈如镜的湖面,倒映着天空的湛蓝与云朵的飘逸,微风拂过,涟漪轻起,那是湖水在低语,诉说着岁月的温柔与宁静。远处的山峦连绵起伏,如沉睡的巨人,身披苍绿的披风,沉稳而又庄严,给予人内心深处无尽的安定感。</p> <p class="ql-block">湖畔山林叠翠,深浅绿意层层铺展,似大自然打翻的调色盘。错落屋舍隐于绿野,红顶黄墙与葱郁草木相映成趣,远处山巅云雾缭绕,为这幅山水图景添了几分缥缈。湖光、绿野、屋舍共织悠然韵致,每一帧皆似田园诗画,诉尽自然的静谧与美好。</p> <p class="ql-block">倘若时光慷慨,愿租一艘小船,于琉森湖悠悠环游。看湖水轻吻船舷,听微风诉说往昔,让这湖光山色裹挟着岁月醇厚的韵味,丝丝缕缕漫入心怀。在每一次水波的温柔荡漾间,精心编织一段满溢诗意的奇妙旅程,将这美好深深镌刻在记忆深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