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画了一个又一个圈

沐风听雨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沐风听雨 805177</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人生并不是一条一直向前的直线。我们,包括我们的祖先和后代,常常走一样的路。站在高处,或者站在远处,那就是一个又一个不同时空的循环。</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清明前的4月1日,因为要到土楼故里南靖接人回上杭老家参加客家民俗"担新灯"活动,走的漳州-南靖-永定-上杭高速,清明下午回程走上杭-龙岩-南靖-漳州高速,在闽西闽南的大地上,用车画了一个大圈。</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回到老家,并不是终点,是另一个圈的起点。薪火相传,是一场没有终点的接力赛。</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第二天,参加活动。"担新灯"的活动内容不少(另写一篇再详细介绍),晚上的"举火把"仪式才是重头戏。上午借机到宗祠附近的自然村走了走。这些留下深刻的儿时记忆的老房子,上次走近它们已经是上个世纪的事了。</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山谷田中央的这栋土房,不是用来住人的,应该是猪圈一类。在镜头里,有一种旧梦的温润。</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阳光照在苍而不老的土墙上,可以触摸到光阴硌手的质感。这些房子不再住人,但阳光不会忽略了它们。这些泥土来自故乡的群山,某一天也终将完成从泥到墙的使命,回归大地。但一个循环的结束,也是另一个循环的开始。下一个循环,也许这些黄土会养育出一棵开花的树。</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3号上午得闲,想想,可以完成一个心愿了。便独自一人,开车,走一段从未走过的村道,翻山越岭直奔溪之源。</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其中的8.6公里山路,只是听说。刚开始,凭直觉,开了一段,越走越窄,有些疑惑。用手机导航,却搞错了,导了一条县道,得往回走。往回走了一段,发觉不对,就用车载导航再导了一次。这次正确了,是一条窄窄的村道,虽说是从一个县到另一个县。</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从老家到溪源村,这条公路约20公里,上杭这一段宽且较平缓。</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人生的终点大家都知道,不必太匆忙,别忘了驻足欣赏一下沿途的风景。比如这棵开满花的树。一棵树的世外桃源甚至比一座城更有内涵。</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次独旅的目的地是溪源村,母亲长大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但独旅的目的,是这条陡峭的路。</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四月的山野,早已绿肥红瘦。有花也多是这种浅色、白色的居多。它们招摇在车窗外,不由自主的让我停下车留下了它们在阳光下的魅影。</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山间,路旁,一栋玉树临风的土楼,已经是半山腰了,站在二楼围廊的人还想看得更远。她或他大概率不知道唐朝的王维,也不知道裴迪这个秀才。</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但王维这首《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诗中描摹的风景:</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8px;">"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仗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馀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除了最后一句,他们都常看。</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山是普通的山,路是普通的路,人是普通的人。</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但因为我们的惦念,这一切都有了温度。</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水静云闲,终归是人的感觉。云在赶路,水也在赶路,自在不自在,永远在于心。</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溪源水库边的溪源别墅只是旅途的一个节点,却决定了返程的方向。如果原路返回,距离短却时间长,沿常走的县道回老家,多了约6公里,时间却几乎少一半。想想还是不要再走那崎岖的上山路了。人生的路口,有很多选择,只是很多选择往往不由自己做主。</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长汀上杭两县交界处,有一个白水寨,古驿道上,曾有乡人捐建的路亭和茶水。</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公路修好之后,又重修了阳和隘和洪三宫。虽然几乎每年都从此经过,走进重修后的隘亭还是第一次。</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还在此偶遇了父亲同年当兵的战友。因为我父子俩很像,被老人家认出来了。也就坐下来喝了一杯山茶,陪老人家聊了聊天。</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洪三宫供奉的是本地"公王",传说自然是少不了,否则驻足闲聊的时候也会少不少谈资。</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因为这溪源别墅的决定,这次的独旅画了个完整的近50公里的圈。我祖母、母亲、妻子,还有曾祖母的娘家,都在这个圈上。清明前兴之所至走的这一遭,突然发现有了不一样的意义。</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无论我们身在何处,叶归何处,故乡永远在站我们的身后。它永远是我们的来处和归宿。</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谢谢您的赏读</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END</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