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读书之味 愈久愈深

布衣衫

<p class="ql-block"><b>  人为什么要读书?北大校长的一段话或许能给人一种答案:书虽便宜,但并不意味着知识的廉价。读书不一定能够让你功成名就,也不一定能够让你们锦绣前程,但它能够让你说话有道理,做事有余地,出言有尺度,嬉皮有分寸。读书虽然不是人生唯一的出路,但是不读书,会挡住一个人很多的出路。</b></p><p class="ql-block"><b> 我买书、借书、读书,只是为了使自己在生活中更快乐、更充实、更丰满、更富有。书,开卷有益,书,永远买不齐,所以,一直以来喜欢常去书店蹭书看。</b></p> <p class="ql-block"><b>  说起来还是十多年前的事,一天,在市新华书店偶遇《围城》。首先是被书名所吸引,便和众多的阅读者一样,倚靠在书架的一侧,站的时间久了,便不断的变换着阅读的姿式,短时间内反复光顾书店,这本书总算被我囫囵吞枣式的蹭完。</b></p><p class="ql-block"><b> 这是一部读来令人回味无穷的奇书。在妙趣横生的幽默外表下,也反映出当时社会现实生活这座无形的围城确实是存在的,只是钱钟书先生把三十年代的这座城具体形象化了。让身处当今的我们,看清了书中城中之人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言之凿凿。其实,也是为了使我们看清我们身边同样的一座围城,因此,它也是一部以看似超然的调侃语调,述说人生无奈的笑面悲剧。</b></p> <p class="ql-block"><b>  阅读此书有两点收获:一、特别喜欢书中才女苏文纨的那句话:“城中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冲进来”。是的,生活中,对没经历过的产生了无比的好奇,当经历过了,又觉得索然无味。婚姻也罢,事业也罢,整个生活都似处在一个围城之中,人永远逃不出这座围城所给予的束缚和磨砺。</b></p><p class="ql-block"><b> 事实上,现在的社会竞争依然激烈,就单纯的学生来讲,学习生活的每一个环境都是一座围城。大人就更不必说了,大到官场,小到商店,都是高手如云,明争暗斗,勾心斗角,可比书中激烈凶险多了。其实,我们从出生起就建造着许多形形色色、不可逾越的诸多围城。读了这本书才深深体会到,人只要来到这世上,只要生活,就永远处于一座围城之中,永远都不可能逾越这座围城,直至生命的终结。</b></p> <p class="ql-block"><b>  只是看你怎样去对待生活,对生活持一种什么态度,因为生活本就是一座围城。婚姻与事业、家庭与社会、成功与失败,都是这座围城中的一种颜色,就看你怎样去涂染它。因为努力和乐观变得美好,因为颓废自怜而悲凉,心怀着努力和乐观,城中的色彩自然均匀和谐。</b></p><p class="ql-block"><b> 二、书中精妙的隐喻。比如:“方鸿渐自信对她的情谊到此而止,好比两条平行的直线,无论彼此距离怎么近,终合不拢来成为一体”。再比如:“失望,遭欺骗的情欲,被损伤的骄傲,都不肯平伏,像不倒翁,捺下去又竖起来,反而摇摆的更厉害”。</b></p> <p class="ql-block"><b>  钱钟书总能在两个看似完全不搭界的事物之间找到这个精妙的联系,让你不得不拍案,不得不叹服,不得不吸引读者喜欢走近《围城》,从而寻一处幽静,将一颗疲惫的心放飞,得到片刻的安逸与放松。</b></p><p class="ql-block"><b> 《围城》之所以被称为经典,主要在于其独特的风格手法、对知识分子困境的描绘、深刻的人性观察以及对婚姻和生活的隐喻等方面。</b></p><p class="ql-block"><b> 书,微笑着向人们展示它无穷的魅力和优雅。让人忍不住去接近它,阅读它,在安静温和的时光里,与清风同行,与书香为伴。漫步在书海里,墨韵总能为读者带来一丝清凉。</b></p><p class="ql-block"><b> 对于书,只有善读,才能像蚕一样,吃进去的是桑叶,吐出来的是丝。</b></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图片源于网络十自拍</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