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国立博物馆观中国文物

一江风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水调歌头·东京国立博物馆观中国文物》</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异域瞻神品,东渡几时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唐彩宋青釉碧,列馆玉生烟。</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忍看龙门佛首,更有钧窑冰裂,触目暗伤神。</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千秋瑰宝成客,流落向谁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抚残鼎,拭铜锈,溯渊源。</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清末烽烟骤起,故国金瓯残破,孤器渡蓬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57, 181, 74); font-size:22px;">何日华堂聚,翘首待归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在日本参观东京国立博物馆,其中有一个展馆是东洋馆,馆藏文物大部分是中国文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中国展品占据5个展厅,涵盖青铜器、陶瓷、书画等类别,构成海外最大规模的中国艺术收藏之一。</span></p> <p class="ql-block">日本有多少中国文物?</p><p class="ql-block">日本现在有多少中国文物?甲午战争前的不好统计,对于1931年至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期间的文物,据媒体公开报道,被日本掠夺的文化财产有1879箱,被抢文物不计其数,仅战后日本方面自己统计的数据就高达360万件。2012年,北京故宫博物院曾出版了一本《中国甲午以后流入日本之文物目录》,这本书足足有1400多页、180万字,详细记录了甲午战争之后被日本掠夺的中国文物,收录自1895年甲午战争后到1945年抗战胜利前流入日本的中国珍稀文物15245件。</p> <p class="ql-block">在日本的中国文物,主要被收藏在东京、京都、奈良、九州四大国立博物馆,其中以东京国立博物馆最多。日本皇室以及47个县都道府甚至各个地方的博物馆也都存有中国文物,如位于日本皇居东御苑内的三之丸尚藏馆就有王羲之《丧乱帖》在内的大量中国珍宝,以收藏唐代文物著称的奈良正仓院也属于日本皇家博物馆。收藏汉代倭奴国王金印的福冈市博物馆以及收藏盛唐人物画唐梁令瓒《五星二十八宿神形图》的大阪市立美术馆,则属于地方博物馆。</p> <p class="ql-block">京都国立博物馆全部8526件藏品中,中国文物有2773件,占33%,其中以绘画和书法作品最多,共有1842件,其中唐代手抄本《汉书·杨雄传》已经被列为日本国宝级珍品。松本伸之曾经担任东京国立博物馆副馆长和奈良国立博物馆馆长,是中国文物研究专家,他说,日本藏有中国文物最多的属东京国博。</p><p class="ql-block">有资料显示,东京国博大约10万件藏品中,来自中国的藏品大约有1万件。记者在东京国博采访时看到,该馆的东洋馆一共11个展馆,中国展馆占了6个,展品时间跨度从公元前5000年到近代。其中不少文物都被定义为日本国宝,相当于最顶级的文物。</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下面浮雕造像出自宝庆寺佛殿内,是中国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时期的,最初是被安置于唐朝长安城大明宫南侧的光宅寺七宝台之上。此批浮雕造像受印度笈多王朝美术的影响,具有极强的写实性和丰富的形体表现,为盛唐时期佛教雕刻的代表性作品。如此珍贵的造像共有32件,上世纪初日本学者早崎梗吉利用在华考察的机会以各种名目攫取其中大部分并带回日本,目前东京国立博物馆中约藏有15件。</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龙门石窟宾阳洞—-北魏菩萨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1893年,在中国游历的日本学者冈仓天心偶然间发现了龙门石窟,石窟里那些巨大的佛像和华美的浮雕将他彻底震撼征服。念念不忘的冈仓天心回到日本后,将旅途中拍摄的龙门石窟照片制成幻灯片并举办了讲座。如此一来,龙门石窟在国际上很快声名远播。从此,不同国家不同身份的人纷至沓来,他们有的是学者、旅行家或探险家。但在乱世之中,更多的人却是那些为了金钱而来的古董商或文物盗贼。灾祸就此降临,佛像和浮雕们被肢解、切割或摔成碎块,以便运输和贩卖到国外……</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唐時代•8世紀,天龙山石窟第21窟如来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如来三尊立像</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color:rgb(176, 79, 187);">商代青铜器</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战国时代 公元前5-公元前3世纪 彩釉壶</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唐代:三彩贴花龙耳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此瓶体三面贴饰有宝相华纹浮雕图案,龙头咬住瓶口两侧又与瓶身相连,构成耳状,故称为龙耳瓶。瓶身采用彩色贴花工艺,体现出浓郁的波斯审美风格。</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官窑 12-13世纪 青瓷轮花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有包括《潇湘卧游图》《红白芙蓉图》等10余件中国唐、宋、元时期的国宝级文物‌,主要集中于绘画、青铜器、佛教造像等领域。这些文物多数因战争掠夺或非法交易流失至日本。‌</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潇湘卧游图》,这幅画也是国宝级的,它也是南宋时期的画作。圆明园以后流失到日本的,收藏地是东京国立博物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这一幅历经劫难的山水画,作为十二世纪末,从北宋迈入南宋,富有融合与转型意义的“潇湘”主题山水画代表作品之一,仍受美术史学者的重视。</span></p> <p class="ql-block">《观音猿鹤图》,观音猿鹤图是著名的禅门公案图,这除了观音之外,猿鹤的含义根本无从得知,特别是那只母猿,怀抱幼崽,情同人类,却又茫然直视,不知何解,仿佛画家用画笔画出了一幅充满禅机的问卷,让世人回答。</p><p class="ql-block">《观音猿鹤图》是南宋时期由牧溪法师所画的禅宗画作品,日本很多博物馆,几乎一千家博物馆,最起码有一小半以上的博物馆里面都有他的画作收藏。现属于国宝级别文物,收藏于京都大德寺。</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王羲之的《丧乱帖》,王羲之目前所有的这个作品都没有存世的,都是唐代的摹本。这个临摹的字画可以说是最接近王羲之原本的一个。</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王羲之作品《丧乱帖》笔法多变,笔锋轻盈,横折用笔、结构、章法无一不散发着灵动之美。作品中笔墨的浓淡、线条的粗细、用字的大小,以及以欹求正、虚实相生的处理手法,都映射出作者情绪跌宕起伏的变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丧乱帖》是包括《二谢帖》《得示帖》在内的摹写于一纸的三件王羲之手札之一,收藏于日本皇室宫内厅三之丸尚藏馆。</span></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还有大量的中国文物,并不在公共的博物馆中,而是在日本私人手中。日本很多私人博物馆以收藏中国文物著称:如京都的有邻馆和泉屋博古馆,大阪的山中商会,东京的永青文库、根津美术馆和静嘉堂,滋贺县甲贺市的美秀美术馆等,还有一些原来的私人博物馆后来交由政府管理,譬如东京的书道博物馆等。另外,还有很多的中国文物被收藏在日本各地寺院、神社、大学、企业以及其他社会团体的博物馆和图书馆中。</p> <p class="ql-block">宋朝的曜变天目茶碗,属于黑瓷的一种,原产于福建建阳窑。由于在烧制过程中涂釉流动的特殊原因,在碗的内壁形成特殊的“曜变斑”,看上去就像一颗颗星星,因而得名“曜变天目”。</p><p class="ql-block">独特的花纹,让这种瓷碗看上去神秘莫测,一被烧制出来就风靡一时,就连当时的宋朝皇室,也将其当做御用茶具使用,因此成为“中国宋代八大名瓷”之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曜变天目茶碗几番辗转,到了三菱集团总裁岩崎小弥太手中,但他认为这只碗是“天物”,自己根本不配使用,只敢用作观赏,所以终其一生,他都没用这只碗喝过一口茶。</p><p class="ql-block">如今,这只曜变天目茶碗被日本的静嘉堂文库所收藏,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珍品,被当做日本国宝。</p> <p class="ql-block">京都有邻馆三层展厅里堆满了来自中国的文物,藏品数量之多和规格之高,叹为观止。该馆的顶部用乾隆时期制作的大批琉璃瓦建造了一座亭子,非常引人注目。这部分琉璃瓦原本用于清宫的修缮,后来被倒卖到日本。东京书道博物馆的展品同样几乎全是中国文物,从甲骨文、青铜器、秦砖汉瓦无所不包,并且还有国内罕见的熹平石经和三体石经残片。</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猛虎食人卣。商朝晚期青铜器价值无法估计。</span></p><p class="ql-block">形态为一距蹲的猛虎,前爪搂抱住一似人而手足仅四指的类人,虎口怒张正欲撕咬其头部,造型猛烈狰狞,纹饰繁密精细,布覆全器。</p><p class="ql-block">全器造型复杂,却范线匀薄不易察觉,提梁与器身分铸而成却又不可拆卸,足见制造陶范性能极佳,铸造匠师技艺高超,诚属中国青铜时代陶范铸造技术达于巅峰的代表作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