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重庆近代史上,有这样一位商界、金融界传奇人物。他出生贫寒,十四岁告别家乡江西抚州,怀揣600钱盘缠,挟着一把雨伞,不远千里一路艰辛来到重庆。他从布店学徒开始,一步一步拓展自己的商业版图,1909年他创立重庆最早的钱庄——-同生福钱庄,成为其金融帝国的核心,鼎盛时期,汤子敬名下拥有九家钱庄,控制重庆半数以上的当铺。同时成功实行了商业资本和金融资本的结合,涉足商业、房地产和民族工业等多个领域,最终成为了重庆商业、金融巨子,被誉为“汤百万”、“汤半城”,“汤财神”,是清末民初名噪一时的重庆首富,他就是钱业商人、中国近代金融家、重庆著名工商业家——汤子敬。</h3> <h3> 汤子敬,字培,号厚珍。咸丰十年(1860)出生在江西抚州临川的一个贫困农民家庭,十四岁便随叔父外出谋生。初到重庆学过裁缝,后遇见同乡谢亿泰布店的老板谢亿堂,谢是汤子敬的贵人,他见汤勤快、伶俐、为人老实,便召至门下当学徙。汤子敬三年学徒届满本可以顺利出师,但谢老板为考验他,便以其身材矮小为名延长一年,汤对此毫无怨言。这其间汤子敬从学徒开始,到帮帐、管帐、办内事、跑街(客户经理)步步上升,成为谢老板的得力助手。后来谢将女儿许配给了他,汤子敬成为谢老板的乘龙佳婿。<br> 汤子敬是个精明而有魄力的生意人。在谢亿泰布店服务二十余年,帮助其岳父将其布店办成重庆乃至西南最有影响的布行,积累了商业经验,也迎得了商界声誉。光绪二十五年(1894)汤子敬自立门户,离开谢亿泰时分得白银8万两。这在当年是一笔了不起的创业资本。实际上早在他正式离开岳父布店之前,自己就创办了两个企业。一个是聚福厚商号,主要做鸦片买卖生意。二是光绪二十二年开设的同生福钱庄,最初只是做银两和制钱的兑换,从中赚点手绩费,后来兼做银行锭倾销并进一步发展到代办收交和存放江业务。<br> 重庆自1891年开埠后,成为西南地区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和金融中心。传统票号、钱庄(又称“银号”)在晚清承担了货币兑换、存款、放贷、汇兑等职能,是近代银行体系形成前的主要金融机构。辛亥革命后,票号衰败,钱庄取而代之,成为占主导的金融机构。乘着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小高潮期,重庆钱庄业在民国初七八年间达于极盛,到1919年左右,拥有钱庄、银号50余家,形成了重庆钱庄发展史上的第一次兴盛时期。汤子敬抓住了这个机遇,将主要精力投入发展钱庄业上。他1896年创办了重庆第一家钱庄——-同生福钱庄,后来成为重庆民国初年四大钱庄(同生福、信通、永生、义丰)之首。不数年间又先后开设源远长、正大昌、德大永、正大永等九家钱庄,成为重庆金融业首屈一指的人物。同生福可以说是重庆钱业的黄埔军校,汤子敬培训出的王伯康、蔡鹤年等一众徒弟以后都成为重庆钱庄业的高手和领军人物。王、蔡先后被选为重庆钱业公会主席。可见汤子敬在重庆金融界的地位与影响。<br><br> 汤子敬旧商人出身,却是较早明白商业和金融资本相结合的理念,并曾一度取得成功。他一手抓钱(钱庄),一手抓物(商号),互为依托、互相支持,使自己的商业版图迅速扩大。他在钱业经营上颇为得手,从中集聚了大量资金,为其扩大商业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从1890年代起独立经营开始,逐步涉足盐业、山货、航运、房地产等领域。他经营盐业,那时重庆的四大盐号汤子敬就控制了两家。他投资房地产,清末就通过“鏊头神”(代人买卖房产的掮客)大量收购房屋,并组建自己的建筑装修队对其进行翻新改造,再以五六分利的租金出租,遇有机会便高价出售。经他多年经营扩张,其拥有房产遍及重庆主要街道,有的竞连接成片,故赢得“汤半城”称号。<br> 汤子敬以同生福为核心,民国初年就在重庆搞起了汤氏控制企业的联号经营,类似以现在的集团控股集团。他办有金融、商业虽不下数十家,发展规模也大体相同,对此同业迷惑不解。汤给出的解释是“十个海椒(即辣椒)总有一个辣的”。多个企业可以起到“天晴防天阴,天阴防天雨”的作用。他也十分重视对分支机构的管控,那时候各个联号企业负责人,每天都要到同生福钱庄报告经营情况,策划调整经营方向,也就建立了类似现的早会制度。</h3> <h3> 由于商业上的成功,汤子敬在重庆又有了“汤财神”的美名。许多企业不用他投资,成为挂名股东就可以参与分红。有的企业出现信用危机,只要把他请到号上一坐,甚至在店堂里挂一幅有汤题名的条幅,便可转危为安。可想那时在重庆商界,汤子敬简直就像神一样的存在。<br> 汤子敬应该也是一个善于利用一切关系,自我营销的人。重庆是个移民城市,清代民国时期江西商人(江右商帮)在重庆乃至西南都有很强势力,汤子敬在江西商人中颇有声望,后坐上川东江西商帮老大的位置,同时成为重庆商会会董。他入主重庆江西会馆后,大力捐资和发动集资,修缮位于重庆东水门内芭蕉园中的江西会馆(万寿宫),使得这座占地面积达2000余平方米的古建筑更加富丽堂皇,位居重庆八省会馆第二,仅次于湖广会馆的建筑规模,使江右商帮在重庆名声大震。同时他也利用在江右商帮中地位发挥影响发展业务。众多江西商人靠同福生融通资金维持周转,而同生福则靠他们吸收存款壮大业务。汤字号企业越做越大。<br><br> 商人趋利,1925年,在山城一路成功汤子敬看重了汉口巿场的高利率,遂携带百万两现金走出重庆,向长江中下游发展,仍采用金融与商业并举的方针,在汉口、沙市、上海等大城市开设六七家钱庄,并着手在汉口建立进出口基地,想在此基础上再向工业投资。但由于摊子铺得太大,再加上政局动荡,投资环境恶劣,投资武汉政府“国库券”又遇市场暴跌,一百多万两银子投下去,赔的老本精光,大伤元气。1932年其儿子汤式民经营的民记钱庄,受汉口烟土庄倒帐影响,引起汤字号金融风潮,受牵联不少关联钱庄、商号关门倒闭,汤氏的金融商业帝国也江河日下。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随着货币贬值经营失利,年事已高的汤子敬更是一蹶不振,最后连为他创业奠基的同生福钱庄也被迫卖给他人。1942年当汤子敬庆祝自己的82岁寿辰时,其旗下所余商号也不过两三家,一年后他走完自己跌宕起伏的一生,在重庆病逝,终年83岁。<br><br> 汤子敬是重庆近代化进程中,旧商人转型过渡性的代表人物,他既保留传统商帮特征,又接受资本主义的影响,他不仅塑造了重庆金融业的早期格局,还通过商业投资带动了城市基础设施和工业发展。1928年汤子敬还曾出巨资协助四川军阀刘湘,将重庆镇改建为重庆市,汤子敬的这一贡献,在重庆市发展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笔。民国上半叶,钱庄业作为重庆金融网络的支柱,在连接西南与全国市场、维系商业信用体系中扮演了不可替代的角色,而汤子敬正是这一时代的标志性人物。回顾重庆近代金融史,汤子敬是个绕不开的人物。<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