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鱼】——演员陈冲的爱与乡愁

🌸BB熊🐾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18px;">“岁月教会了我,最美好的事大多都是没有功用性的。”——陈冲</b></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看过不少陈冲饰演的片子,印象最深刻的,是她在【末代皇帝】中饰演的皇后婉容。时年29岁的陈冲看起来比其他同龄人成熟,而她饰演的婉容还只是一个17岁未经事世的少女,似乎很违和。但她收放自如的演技非常出彩,初进皇宫,怀着对幸福婚姻的渴望,眼神顾盼生辉,随着剧情发展,当内心的理想渴望被溥仪的冷落浇灭后,她的眼睛开始空洞,逐渐变得呆滞起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个角色冲突的个性其实挺难把握的,非常考验演员的文化内涵。出身正白旗家族的婉容从小跟兄弟们一起读书写字,父亲很看重对女儿的培养,还专门为她聘请了英语老师。接受的是新式教育,却困在封建包办婚姻中,受中西式两种教育的冲撞,婉容的性格既传统又外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陈冲本人也出自名门,接受过良好的教育,自身气质也很出众。加上从很小开始妈妈就教她学习英文和钢琴,到她20岁,在爸爸的帮助下,她被送去美国留学。海外自由多元的环境造就了她乐观独立的性格,但骨子里也有从上一辈那里继承来的内敛传统,与婉容的特质很契合。</span></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贵族身份的小姐,天真烂漫,孤傲倔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是见过世面的,影片中,当溥仪掀开她的盖头,陈冲饰演的婉容不卑不亢睁着大圆眼睛直勾勾地盯着他看,一点也不扭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还有一场与溥仪、文绣三人同车的戏,当文绣冷不丁地向溥仪提出她要和他离婚时,坐在两人中间的婉容非常惊恐,仿佛被离婚的那个,是她。在婉容“嫁鸡随鸡”的传统观念里,从一而终比皇后的名份更重要,哪怕后面遭遇政变失去皇后的身份被逐出皇宫,她也没想过要离婚,“离婚”这个词根本没有注脚,她无法想象离开溥仪她该怎么生存?在溥仪彻底沦为日本人的傀儡后,孤独的婉容在天津灯红酒绿的各式聚会中堕落地享受清朝政府末日最后的黄昏:高跟鞋、烫头发、时髦时装,抽大烟,出轨…。</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陈冲充分把握住了这个角色孤独的精神面:越是放浪形骸,越是空虚消沉。这个阶段的婉容,想要的爱与安全感全都无法得到满足,陈冲用实力将这个渴望拥有幸福婚姻但又认命的苦命女人演活了,生动地向观众呈现了一个眼神涣散精神麻木的皇后形象。</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多年后,回忆起当初参演《末代皇帝》的机缘,陈冲还犹记经纪人打给她的那通电话:</span><b style="font-size:20px;">“我终于为你找到了一个完美的角色!贝纳尔多·贝托鲁奇要去中国拍《末代皇帝》,其中皇后婉容的角色与你天衣无缝。”</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末代皇帝】斩获过九项奥斯卡大奖,给导演带来巨大荣誉的同时也成就了陈冲,让她终于在好莱坞开始斩露头脚。在《猫鱼》中,她谦虚地表示,演员这个职业,努力与成果是不成比例的,她获得成功其实很偶然,与努力没有关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span><b style="font-size:20px;"> “也许我的成长经历决定了一切。因为接受本性和命运的摆布,才走上的文艺这条道路。”</b><span style="font-size:20px;">她说。</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从小学习钢琴和手风琴的陈冲,在中学时期就参加过很多剧团活动,是学校里的文艺骨干。机缘巧合,通过姑姑的一个朋友,上影制片厂的一个导演介绍陈冲参加电影厂面试。作为学校射击队主力队员的陈冲在面试中表演了一段快板,还用英文背诵了《为人民服务》,其自信机灵劲给面试官留下了深刻印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76年四人帮粉碎后,国家恢复了高考,出身医学世家的陈冲被家人寄予厚望,他们希望她将来能继承长辈的衣钵去从事医学研究工作,但陈冲好像并非是读书的料,小学时又适逢被“文革”耽误,文化基础没打好,学业水平远不及同龄人。</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医学院去不了,那又该怎么办呢?全家人思来想去,觉得陈冲唯一能拿得出手的是英文,最后父母和姥姥商量,让她投考了上海外国语学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大学生活枯燥乏味又高压,像一条自由的鱼被扔进干涸的池塘,陈冲处处都憋着气。唯一能带来快乐的念想,是每个周末回剧团参加演员培训。</span></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79年,谢晋导演邀请她参演《小花》。凭借小花这个角色,陈冲与另外两位演员(唐国强和刘晓庆)红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小花”的成功,让这条干涸的鱼,找到了属于她的大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八十年代,与好莱坞高度成熟的电影市场相比,中国电影制作水平还处于相对落后的阶段。处在演艺事业巅峰期的陈冲,跟其他很多演员一样,对美国好莱坞充满向往。</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出国这件事在那个年代是很时髦的事,但对陈氏家族来说,海外留学是人生必须要经历的阶段,因为自曾祖父那一辈起,包括陈冲的外曾祖父那一系,都是接受过良好教育的,家庭成员间基本上都有留学海外的经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家人们的支持下,19岁就斩获百花奖最佳女演员的陈冲在获奖后的第二年就奔赴去了美国。她一边攻读电影制作,一边尝试继续当演员。美国电影行业演员竞争的残酷超乎想象,要知道,在国内,陈冲享受的是备受瞩目的当红明星待遇,根本不愁戏拍。但到了华人倍受歧视的美国,她不得不放弃所有傲娇身段一切从零开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跟她同期出国的演员,很多都因为没能坚持下来而纷纷转了行。</span><b style="font-size:20px;">“无论成败得失,人必须做他必须做的事,我将孤注一掷。”</b><span style="font-size:20px;">她自嘲好强,觉得自己很倔强,既然命运选择了她成为演员,那么,即使撞得头破血流也是一定要坚持下去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在经历了无数次试镜失败的挫折后,独立意志掌握了她人生的命运,像一只化蛹的虫子拥有飞蛾扑火的勇气,只要有能磨练演技的工作机会,无论是什么角色,也不管剧本如何制作怎样,她都接受。</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面对困境不退缩,总能突破自我限制,是什么造就了她坚韧、独立的性格呢?</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不妨再让我们跟着陈冲一起回溯她的原生家庭看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陈冲的外曾祖父是参与过维新变法的国学泰斗史蛰夫,他的性格爆烈,教育子女非常严格,他的女儿史伊凡(陈冲的姥姥)性格很像他,从小叛逆且个性鲜明。因与父亲政治观念不合,姥姥曾三次登报与外曾祖父脱离父女关系,甚至和同学出走投奔北伐在国民党总秘书长手下做事,因为国民党内部风气不正,姥姥觉得无所作为才失望归家。</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虎父无犬女,回家的第二年,姥姥成功考入国立第四中山大学,抗日战争爆发后,她主动投入医疗救护工作,余力之下还自费创办了现代医学出版社。</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遗传基因真的很强大,陈冲的妈妈张安中不仅继承了父亲严谨的治学风格,还随母亲具有丰富的冲劲。她热爱阅读,从中文到英文,从医学文献到畅销小说,范围很广且没有拘束。跟姥姥一样,妈妈也有天马行空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机灵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她在神经生物学教研组工作时,曾将医学神经药理编成剧本,还与同事合作将医学知识制作成动画片向大众普及。晚年时,妈妈又迷上了音乐,作曲、唱歌,毫不吝啬的在别人面前表现。老人家在80岁时,还会兴奋地打越洋电话给陈冲,向女儿分享自己读《洛丽塔》的感想:</span><b style="font-size:20px;">“我从来没有想过一本书能够这样写人的本质,这样写欲望,人真是一个悲剧动物啊。”</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热情感与好奇心随着基因传承,不难理解,为什么陈冲会在【末代皇帝】有了一定知名度后去尝试与电影相关的制片人、编剧、导演职业。</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1998年,陈冲参与编剧并执导了影片【天浴】,该片荣获台湾金马奖最佳改编剧本、最佳剧情片在内的七项大奖。</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她用实力证明了自己的旺盛生命力。</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关于刚强与独立,其实也是有迹可循的。</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姥姥在外公结为伉俪生下两个女儿后,仍然向往外面的天地。在两个女儿还很年幼的时候索性将她们交给亲戚帮忙照顾,自己则随丈夫出国留学。那时抗日战争还没有结束,国内的生活物资极度匮乏,两个幼女寄人篱下的心酸状况可想而知。</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陈冲回忆往事,说母亲和姥姥不管因为什么吵架,最后都会提及童年这件破碎的往事,</span><b style="font-size:20px;">“我才五岁啊,你就把我丢在亲戚家,自己去了英国,我吃蛀掉的米,裤子后面破了用胶布粘,胶布粘不住用书包挡,后娘都不会这样对孩子啊……你在英国看莎士比亚,我在课堂里想下课该怎么站起来,别人才看不到我屁股上的洞,弄得我功课全不及格!” </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陈冲说一听到母亲这样控诉,姥姥总是惭愧悲哀的一声不响。</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大概是缘于母爱的有所缺失,妈妈在生育后,也不知道作为一个母亲该怎么去表达对孩子的爱。</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陈冲讲过一个故事,说她刚开始学炒菜时将油倒进湿的炒锅脸被滚烫的油溅到,母亲看到被吓坏了,立刻拿了笔和纸跟她仔细解释了水的分子和油的分子、水的沸点和油的沸点的区别,说明为什么锅子必须是完全干的才能把油倒进去。</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后来陈冲到了美国留学,母亲给她的每一封信里都加上了“炒菜要小心,油不要溅到眼睛里”。但对女儿遭遇的其他人生困境,这位知识分子就有点茫然不知该怎么应对的了。她很会给陈冲讲科学道理,但在女儿面临青春期身体发育的羞耻和对异性产生好感的这些问题上却因为手足无措而干脆选择了逃避。</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姥姥和妈妈做母亲虽然失败,但对子女的爱却是毋庸置疑的。比如个性不拘小节的姥姥一直珍藏着陈冲妈妈六岁时写往英国的信。</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陈冲说她自己在当了妈妈后才明白姥姥保存着那些信件的价值,也理解了母亲“怕热油将眼睛爆瞎”的嘱托所表达的浓烈的爱。这是一位知识分子对子女所有危险遭遇担忧的隐喻,虽然表现得有些茫然,但已经是她最感性的表达了。</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受隐晦表达方式影响,陈冲说她从自己没有跟父母、姥姥和哥哥说过“我爱你”。即使成年后在思想开放的美国定居,她也从来没有对伴侣和孩子用中文讲过“我爱你”这三个字,她说她尽过的最大努力,也只是非常偶尔地发一个“红心”表情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按现代心理学的观点,这是受原生家庭影响压抑情感所导致的,姥姥、妈妈和陈冲,一家三代都是在家教严厉缺乏情感呵护的环境中长大,但跟大多数传统家庭不一样的是,她们虽然内敛,却并不是因循守旧的人,尤其是姥姥,跟同时代的普通人相比,她的文化程度高,见过的世面多,思想也很开明,是与时俱进拥有觉醒意识的现代女性。</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猫鱼》记录了一段这样的文字:</span><b style="font-size:20px;">【“跟N结婚后,我带他回上海探亲,结果刚到那天就大吵一架,他半夜三更搬去了酒店。第二天我沮丧地坐在姥姥房间,我们谁也没提头天晚上的事,但心照不宣这是一次失败的婚姻。姥姥从石灰箱里拿出海苔饼干给我吃,她说,石灰都成粉了,要换了。我就觉得,日子还会正常过下去的。石灰箱是一只高高的长方铁皮箱,箱底有一纸包的白石灰块,上面的空间用来存放花生、饼干等怕潮的零食。跟那只藏书的皮箱一样,姥姥的石灰箱也是十分美好的东西。我跟姥姥边吃着饼干,边聊些无关紧要的闲话,然后她用极其平淡的口吻说,没事的,不要生孩子就行了。就这样,没头没尾的一句话,她知道我明白的。姥姥总是能用最简单的举动和语言,在关键时刻给我慰藉。”】</b></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石灰都成粉了,要换了…没事的,不要生孩子就行了。”这两句话即使放在今天,也是很前卫的。要知道,在当今社会,仍有不少遭遇婚姻不幸的女孩被家人劝,“你多忍让吧~实在不行就生个孩子吧,这样你就能栓住他。”</span></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很多父母抱怨子女与他们不亲近,扪心自问一下,为人父母,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你有跟他(她)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吗?你有充分尊重并理解他(她)的需求吗?你有收敛冷漠态度好好跟他(她)沟通吗?你有放低你的高姿态平等的与他(她)对话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如果没有,不好意思,你没有资格去抱怨他(她)疏离你。</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成为母亲后的陈冲,像姥姥和妈妈一样,把大量的时间投入实现自我价值的工作中。在大女儿很小时,常常因为外出拍戏没有时间陪伴孩子。对此,她也感到很惆怅。</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当她感觉到女儿对她的疏远时,她开始反省自己找原因去弥补。所以,无论工作多么忙,她都会定期抽一些时间陪伴孩子。她甚至会看孩子们喜欢看的书和电影,从她们的兴趣爱好中去了解她们的内心世界。</span> </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如果把人比作是建筑,那家庭教育就是地基,地基稳当牢固的建筑才扛得住风雨的侵袭。</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希望每个为人父母的人,能从陈冲分享的家庭故事里获得勇气的力量,成为通情达理的人去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