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雅士的会面别有意趣

郭翔臣 子翊

<p class="ql-block">诗人相交 雅量为上</p><p class="ql-block"> 郭翔臣子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从唐人一首小诗说起</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杨敬之、项斯两人在唐代众多诗人中,作品不算丰富,名声也非显赫,但他们交往的一首小诗让后人领略了诗人胸襟,也让后人记住了这两位诗人的名字:</p><p class="ql-block"> 几度见诗诗总好,</p><p class="ql-block"> 及观标格过于诗。</p><p class="ql-block"> 平生不解藏人善,</p><p class="ql-block"> 到处逢人说项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用白话来说:“我几次看到了你的诗作,感觉是那样的好。见到了你儒雅的身姿,又发现你的气质风度比诗更好。我从来不懂得藏匿别人的长处,所以见到诗人们就到处讲说对你的观感,唯恐别人不知道。”</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自古以来,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其中简洁明快而又涵养深厚者,莫过于诗人之间的交往。以诗会友,以文相识是最为普遍的方式。“不藏人善”是做一个诗人必备的品格和素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可以说:诗人的友谊超越了世俗的偏见,远离了功利的泥沼,挣脱了派阀的羁绊,摒弃了金钱的诱惑。是最纯真的交往关系。虽然素昧平生却知心,纵然千山万水而亲近。</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在现今重新兴起的诗词热中,网络无疑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诗人、词客、曲家能否始终保持一种恬淡、平和、素雅、互敬的友谊呢?市场经济与文化传统有无重合的交集呢,值得探讨思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盛唐之所以恢宏,在于她的雍雍大度、兼收并蓄、不拘泥于圭步。唐诗之所以发达,也在于诗人群体的雅量气度、广博接纳、谦虚礼下。无论是达官贵人,还是凡夫俗子;也不管是士农工商,还是方外僧道,一入诗门即是朋友,而大多非学生、老师的关系。世间至雅至真莫过于诗,难学难精的也莫过于诗。一个人的学识、修养、历练、作风在诗中都会让人们有所觑探。</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诗之功夫,大多靠自己的不断学习来积累,无尽的生活去磨练。坎坷和窘迫无法销蚀意志,饥寒和不幸却是锻造青锋的烘炉。青可以出于蓝而胜于蓝,不在于官大,不在于有钱、不在于声高、不在于权重、不在于掌握话语权。</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中华诗词的重新复兴需要诗人的努力,诗人的努力需要诗人的交往,诗人的交往需要多一些雅量。勿隐善扬恶、勿缄默不语、勿相互攻讦、勿怕人超越、勿好为人师、勿自以为是,勿恃才自傲、勿半解骄人、勿文过饰非,尤其是在网络上。</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注: 今天(2025年4月9日)上午应约去河西区上斓国际酒店见到了几位传播中华传统文化的有识之士。感谢红玲老师引荐!我也赠送了《诗词曲入门读本》《小学初中高中大学语文书里诗词曲声韵格律解析》各一本及本人删节【中华新韵】中孤僻生涩字后打印的删节大表。</p><p class="ql-block"> 虽然仅仅是清茶一杯,也甚感厚意。君子之交淡如水@足见诚实纯洁的友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