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零一三年,我和先生均已退休赋闲在家,在油菜花盛开的季节里,喜好旅行的我便报名参加了婺源的四日团队游。旅行社为这支都是老年人的旅游团队配备了保姆车,因此我们得以尽兴地游览了婺源的诸多著名景点。第一站是清华彩虹桥。 彩虹桥有着很多荣誉桂冠~中国廊桥史上的绝版、中国最美廊桥之一、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等。据传说,当廊桥建成后,傍晚西边的山背出现一道彩虹,透过云层倒映在水中,魅力无穷,当地人便取李白的诗句“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将桥命名为“彩虹桥”。 廊桥在南方的古镇古村较为多见。所谓廊桥,是指有顶盖的桥,就是在桥面上建有廊屋,这样它既具备桥的过河交通功能,又有廊的遮蔽功能,便于过客休憩。廊桥还曾在历史上被称为“虹桥”“蜈蚣桥”“厝桥”“风雨桥”等。 彩虹桥始建于南宋建炎至嘉泰年间(1127~1204年)。由清华村出家的和尚胡济祥负责筹款,他用三年多时间化缘,筹集到一笔巨款。然后由水利、桥梁工程专家胡永班负责设计、建造、施工,历时四年多桥梁终于落成。 清华彩虹桥是一座别具特色的古老廊桥,全长约140米,宽3.1米,由两头引桥、四墩五孔和六亭五廊构成,廊亭中有石桌石凳。整体结构洗练,古朴简洁,与青山、河水、古村、驿道的环境完美融合,成为“中国最美乡村”婺源的标志性建筑。 彩虹桥的设计和施工都特别科学,桥上的每个亭、廊都是相对独立的,不会因为其中的一处损坏而影响到整座桥。彩虹桥榫头之间的加固全部用木钉。用木钉牢固,在振动中,伸缩相同,七百多年过去了,榫头之间依然紧密牢固。 彩虹桥的看点除了那精美的廊房外,还有那巨大且特别坚固的桥墩,这也是我历年来游山玩水中第一次看到如磐石般的特殊桥墩。桥墩由长条状青石砌筑,长13.8米;从侧面看,桥墩状若船形,前部削尖犹如船艄,迎流劈水,乘风破浪。 彩虹桥下的河流谓婺水。婺水是婺源的母亲河,发源于婺源东北境的古坦水。婺水河床开阔平缓,水质淸涟透澈,色泽淡绿中泛着微蓝,彩虹廊桥的身影在河水中完美再现,形成了正反二座相对应的桥影,十分漂亮。 彩虹桥的一边有一排跳岩,也叫作“磴步桥”,很多年轻游人会从这里走一趟,以便更好地与流水接触,也可以更近距离地观赏彩虹桥。彩虹桥见证了婺源八百余年的历史变迁,承载着婺源人对吉祥、美丽的向往。 在婺水的近岸边、树丛里,静置着许多竹排,每个竹排上都有一位掌舵的撑杆手;竹排上放着三四排小竹凳,游客可租用竹排在婺水中漂流。吹着徐来清风,赏看婺水景色,想必一定是很舒服的,可惜我们时间有限,无法如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