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战台儿庄》: 国民军主导了一次激烈的抗日战争

宇枫(拒私聊)

<p class="ql-block">美篇名: 宇枫(拒私聊)</p><p class="ql-block">美篇号: 5417075</p> <p class="ql-block">前些日子,儿子对我说,想看一下《血战台儿庄》的老电影,于是我们俩利用了两个晚饭时间,边吃饭边用手机看完了这部长达两个多小时关于抗日战争的老影片。看完以后,感触颇多,那个时代的中国太不容易了,如果可以,我真的希望这个世界上永远没有战争,人们不用活在担惊受怕中,可以自由地畅想未来、追求梦想。</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回顾历史</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台儿庄大捷</b>,又称台儿庄战役、鲁南会战或血战台儿庄。它的起止时间有几种说法,一般认为是从1938年3月16日开始至4月15日结束。战役由滕县战斗、临沂附近战斗、台儿庄战斗和日军的溃退、中国军队的追击作战等部分组成。<span style="font-size:18px;">战役由</span><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2, 126, 251);">李宗仁</b><span style="font-size:18px;">、白崇禧、孙连仲、汤恩伯、</span><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2, 126, 251);">张自忠</b><span style="font-size:18px;">、田镇南、关麟征、</span><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2, 126, 251);">池峰城</b><span style="font-size:18px;">、</span><b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22, 126, 251);">王铭章</b><span style="font-size:18px;">等抗日将领指挥。战役期间,中国抗战最高统帅蒋介石曾三次赴徐州视察、督导、调配兵力,其中在台儿庄战斗最激烈的时刻,蒋介石亲赴台儿庄南站观战,并勉励池峰城,鼓舞前线将士士气。</span></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台儿庄</b>,地处苏鲁交界,位于枣庄南部,地处徐州东北30公里的大运河北岸,临城(今枣庄市薛城区驻地)至赵墩的铁路支线上,北连津浦路,南接陇海线,西面毗邻南四湖,为山东南大门、徐州之门户,乃是南下徐州的最后一道屏障,举世闻名的京杭大运河横贯全境,自古是南北漕运枢纽,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历史上为兵家必争之地,是日军夹击徐州的首争之地。</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说说电影</b></p><p class="ql-block">1985年,广西电影制片厂将当年震惊中外的台儿庄大战搬上银幕,拍摄了电影《血战台儿庄》,为世人展示了一幅中国军队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悲壮画卷。这是唯一一部由国民军主导且获得胜利的抗日战争。这部电影由杨光远、翟俊杰执导,邵宏来、初国梁、江化霖、赵恒多、翟俊杰等出演,于1986年上映。该片讲述了1938年春,国民党军队在台儿庄与日军展开正面作战,最终取得胜利的故事。</p><p class="ql-block">在这部影片中,我看到了几个人物是值得我们好好思考的,他们为这场战争付出了他们的智慧、勇气,以及生命。</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临危不乱李宗仁♥</b></p><p class="ql-block">李宗仁,国民革命军第五战区司令长官。他自信、乐观、幽默,临危不乱、从容不迫、指挥果断,恩威并施,善于用将。他久居官场,深谙国民党、军阀利害矛盾;他一心以抗日为重,不顾个人得失,敢于抵制蒋介石的压力;他力排众议不惧流言,起用了代人受过、被民众斥为“汉奸”的张自忠,同时,又将被其他战区拒绝的川军王铭章师收编进自己麾下;他冒着硝烟炮火,急速抵达徐州,并亲自布置作战方略,与敌人进行决战。</p><p class="ql-block">这场战争如果没有他的合理指挥、果断用人是无法取得最后的胜利。一场战争的胜利有着多方面的因素,但一个优秀的领导是万万不能却的。</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不计前嫌张自忠♥</b></p><p class="ql-block">张自忠,国民革命军第59军军长。经历坎坷,性格深沉坚毅,知恩必报,胸怀豁达,以国家民族大义为重,不计前嫌,主动援助有一枪之仇的庞炳勋部。</p><p class="ql-block">临沂激战,庞炳勋集团伤亡惨重,李宗仁命张自忠部队增援,由于张自忠部队及时赶到,与庞炳勋部队前后夹攻,打得日寇溃不成军,保住了阵地。</p><p class="ql-block">临沂大战中的这两位指挥(张自忠和庞炳勋)原本相识,更有一段仇怨,他们均是西北军冯玉祥旧部,中原大战时,庞炳勋暗降蒋介石,临阵倒戈,使张部大损,张自忠亦受重伤。</p><p class="ql-block">此次临沂危急,当李宗仁无可调之兵,决定派张自忠前往,二人尽弃前嫌,共御外敌,方有临沂之捷。</p><p class="ql-block">“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当大敌当前时,能够放下个人恩怨,一切以大局为重,这正是八年抗战之依靠。</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破釜沉舟池峰城♥</b></p><p class="ql-block">池峰城,国民革命军第31师师长。沤心沥血指挥战斗,在战斗最激烈、最艰苦的时刻,他下令炸掉运河浮桥,切断唯一的退路,破釜沉舟,决一死战,更身先士卒,亲率敢死队去夺回阵地。</p><p class="ql-block">张静波作为他的属下将领,为了保证将士不被无谓牺牲选择离开现场造成不良影响,他忍痛处决了张静波,张静波开始并不服气,但听到他决一死战的原因后,接受了他的处决。</p><p class="ql-block">在那残酷的战争中,虽然觉得打赢的可能性很小,但依然不放弃,为其他布局坚守到底的精神是值得我们为之落泪的。</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以身殉国王铭章♥</b></p><p class="ql-block">王铭章,国民革命军122师师长,川军将领,英武忠勇。出川是为了抗日,但却被数个战区拒之门外,是李宗仁收留了他的部队,最后他率全师死守滕县,以身殉国。</p><p class="ql-block">日本人要王铭章投降,他坚决不肯,兵尽粮绝之时,援军未到,砸毁电台,亲自上西北城墙,指挥警卫连一个排进攻西门城楼,该排全部阵亡,决定到西关车站继续组织防守,腹部中弹,并再次负伤,用手枪饮弹殉国。当时滕县县长周同知道后,从城墙跳下,陪同殉国。</p><p class="ql-block">王铭章的壮举在李宗仁的回忆录中有所印证:“若无滕县之苦守,焉有台儿庄之大捷?台儿庄之战果,实滕县先烈所成就也。”</p><p class="ql-block">为了抗日,他拼尽全力,至死方休,也算是报答了李宗仁的知遇之恩。</p>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color:rgb(22, 126, 251);">总结</b></p><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37, 35, 8);">台儿庄大捷</b>是中华民族全面抗战以来,继长城战役、平型关大捷等战役后中国人民取得的又一次胜利,也是抗日战争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且是徐州会战中国民革命军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此次战役的胜利,在政治上增强了全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心,鼓舞了抗日军队的士气,用胜利的事实证明了“亡国论”是没有根据的。而李宗仁更是以偏师弱旅战胜骄狂不可一世之日寇强敌,更说明了只要众志成城、精诚团结、拼死抵抗、艰苦奋战中国人民就是不可战胜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