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裸露的年轮里 相 认

剑深秋

<p class="ql-block">北京的冬天有一种坦诚的残忍。当最后一片枯叶被风卷走,大树终于露出了一年里最本真的模样——深褐色的枝干如老人暴起的青筋,树疤是岁月啄食的伤口,枝桠向天空伸出无数瘦骨嶙峋的手指,仿佛在向苍穹讨要什么。这时若要与它合影,便不能再依赖春日的花影、夏日的浓荫或是秋日的金叶作遮拦,人与树都要在直白的天光下,交出各自的轮廓。</p><p class="ql-block"> 第一次在冬日的大树下拍照时,我总忍不住想抱住那粗粝的树干。树皮上的沟壑比想象中更深,像是被刀斧反复劈砍过的痕迹,仰起脸时,才发现那些向四周伸展的枝桠,在蓝天的背景下竟构成了一幅天然的素描。没有叶片的遮挡,每一根细枝都清晰得惊心动魄,像血管,像神经,像树在冬日里依然跳动的脉搏。</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有人喜欢在树下摆出舒展的姿势,让手臂与树枝形成呼应的弧度;有人则愿意缩成小小的一团,让自己的身影在庞大的树冠下显得更加温柔。记得见过一张照片:穿红色大衣的女孩站在光秃秃的梧桐前,仰头望着枝头残留的几片枯叶,树的枝干在她头顶交织成网,仿佛天空漏下的裂痕,而她成了填补裂痕的那抹跳动的暖色。此时的大树不再是背景,而是一个沉默的对话者,用裸露的肌理诉说着生长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冬季的阳光总是带着某种疏离感。正午的光线像一把锋利的手术刀,将树的影子切割成清晰的几何图形投在地上。这时站在树影里的人,会被边缘锐利的暗影包裹,像是从树的身体里生长出来的另一个灵魂。</p><p class="ql-block"> 最动人的是逆光下的场景。当人站在树的背后,阳光从枝干的间隙里透过来,会将人的轮廓镀上一层金边。那些原本显得冷硬的树枝,此刻成了天然的滤镜,让画面充满了诗意的朦胧。</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凑近看一棵冬季的大树,会发现那些被忽略的细节:树疤处新长出的嫩芽,被积雪压弯却始终不肯折断的细枝,树皮上附着的苔藓在低温里呈现出深绿的倔强。拍照时若将镜头拉近,让树的纹理与人物的表情形成对比,往往能收获意想不到的感动。比如让孩子站在老树前,他们的笑脸与树皮的褶皱并置,像是生命的轮回在镜头里轻轻碰撞;或是让恋人的手与树的年轮重叠,那些深浅不一的纹路,恰似时光在彼此生命里留下的印记。</p><p class="ql-block"> 有一次在公园遇见一位写生的老人,他对着一棵古槐反复修改画布。“冬天的树最见风骨。”他说,“没有叶子的遮挡,才能看清每一根枝条的走向,就像人到了一定年纪,才会懂得把多余的东西都褪去。”那一刻忽然明白,所谓与冬季的大树合影,其实是在与时光的褶皱握手言和。</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离开时再看那光秃秃的大树,忽然觉得它像一棵褪去华服的智者,在寒风里保持着优雅的沉默。当我站在它面前,镜头里定格的不仅是人与树的身影,更是一场关于生命的对话——树用裸露的枝干教会我接纳岁月的馈赠,用微笑的姿态回应自然的坦诚。或许每个季节的大树都有独特的美,但唯有冬季的树,能让我在裸露的年轮里,看见自己最真实的模样。就像那些枝桠虽然稀疏,却从未停止向天空生长,虽然历经寒冬,却依然愿意在镜头前展开双臂,与时光温柔相认。</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