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平安神宫建于1895年(明治28年),是为纪念桓武天皇平安迁都1100周年而创建,主要供奉的神明有第50代桓武天皇和第121代孝明天皇,是位于日本京都府京都市的神社。院内面积大约七万平方米。大门、主殿、配殿为对称式木结构建筑,红柱碧瓦,而这里的红色没有采用通常日本神社所采用的沉重色调,而是鲜艳的朱红色,配以碧绿的瓦和局部白色的墙,非常夺目。在日本“枯山水”园林中,以砂代水,“以白砂的不同波纹,通过人的联想、顿悟赋予景物以意义”。</p><p class="ql-block"> “社殿”是以八分之五的规模重新布置的平安京“朝堂院”。其中,大极殿是日本最大的拜殿,神宫内祭奉的是桓武天皇和孝明天皇。因为“平安神宫”是1200年前桓武天皇采用唐朝的建筑样式兴建平安京的再现,所以有明显的唐代中国建筑的风格。</p><p class="ql-block"> 平安神宫正面的参拜时用的通道是“神宫道”。从三条大街北上一直走,跨过架设在琵琶湖水道上的“庆流桥”,走过“大鸟居”(神社入口的碑坊),步入平安神宫。站在“庆流桥”上,隔着日本最大级的“大鸟居”(高24,4米,宽33米)能看到平安神宫的“应天门”。具有双层构造的楼门称为应天门。位于中央正面的盖有“入母屋式”屋顶的拜殿为大极殿。</p><p class="ql-block"> 神门“应天门”被涂上了大红色。在“手水所”(为净手心洗手的地方)“净手后,走过神门进入院内,在眼前就展现出“大极殿”的走廊,在位于拜殿左右的楼阁中,东面的称为苍龙楼,西面的称为白虎楼,都是经过对平安京当时的建筑进行严密考证后复原建成的,被指定为京都重点文物。</p><p class="ql-block">院内面积大约七万平方米。大门、主殿、配殿为对称式木结构建筑,红柱碧瓦,而这里的红色没有采用通常日本神社所采用的沉重色调,而是鲜艳的朱红色,配以碧绿的瓦和局部白色的墙,非常夺目。在日本“枯山水”园林中,以砂代水,“以白砂的不同波纹,通过人的联想、顿悟赋予景物以意义”。</p><p class="ql-block"> “社殿”是以八分之五的规模重新布置的平安京“朝堂院”。其中,大极殿是日本最大的拜殿,神宫内祭奉的是桓武天皇和孝明天皇。因为“平安神宫”是1200年前桓武天皇采用唐朝的建筑样式兴建平安京的再现,所以有明显的唐代中国建筑的风格。</p><p class="ql-block"> 神苑包括南神苑、西神苑、中神苑、东神苑和白虎池、苍龙池、栖凤池,是一座“池泉环游式的庭园”,面积大约三万平方米,是以四个池塘为中正将各个时代的庭院样式溶于一体的明治时代建筑风格,把琵琶湖水引到池里。所谓环游式就是环绕池子转欣赏花园的造型和四季应时的花朵。“神苑”有优雅的宫殿式建筑,也有樱花、花菖蒲、水莲、胡枝子等一年四季的景致,被指定为日本国家名胜地。平安神宫既是再现古代京都的隆盛,又是纪念近代的复兴事业,也是从琵琶湖水道引水,可以说它是京都发展的象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