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览川湘黔边城古镇

阳光老人(刘振成)

<p class="ql-block">洪安边城旅游区</p><p class="ql-block">重庆市秀山自治县的4A级旅游景区</p><p class="ql-block">洪安边城旅游区位于重庆市秀山自治县洪安镇,与湖南省边城茶峒景区隔清水江相望。洪安边城旅游区是重庆、湖南、贵州三省市交界之地,有“渝东南门户”之称。它是沈从文笔下《边城》小说的发生地,刘邓大军解放大西南的第一个前线司令部遗址所在地,成为重庆市50个特色旅游区示范点之一,也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市级历史文化名镇、廉政教育示范基地和国防教育基地。</p><p class="ql-block">在重庆和湖南的界河清水江上,有一座渝湘大桥(又名“洪茶大桥”)横跨其间,桥的中央便是重庆和湖南的分界线。西桥头的牌坊前立着一块石碑,该石碑为秀山隶属四川时所立。石碑前面写着“四川东南门户”几个大字,并配以“车行万里今登天府,足下咫尺先入秀山”的对联。石碑后面写着“川湘黔边城”字样,配以对联“苗汉土家共襄大业,洪茶更始齐建小康”。巍然耸立在洪安一边桥头上的牌坊就是“渝东南第一门”。大门建于重庆直辖之后,方梁的圆柱气势磅礴,是渝东南门户的标志性建筑。上方的横梁西面雕刻着苍劲的“欢迎您再来重庆”,象征着直辖后新重庆昂扬奋进的形象。这座大桥见证了重庆的直辖,也见证了重庆在新的历史起点所取得的巨大成就。</p><p class="ql-block">照片是用手机拍摄的.</p> <p class="ql-block">语录塔</p><p class="ql-block">在拉拉渡旁边矗立着一座“语录塔”,修建于20世纪60年代,塔的正面刻很多字,例如: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共产党万岁。为了宣传毛主席的经典语录,那些年想要过河的人,都必须先背一句毛主席语录,否则就不能过河。这个语录塔就像拉拉渡一样,承载着那一段的特有的历史记忆。</p> <p class="ql-block">拉拉渡</p><p class="ql-block">《边城》中曾这样描写了翠翠和爷爷守候的拉拉渡:这渡船一次连人带马,约可以载二十位搭客过河,人数多时则反复来去……拉拉渡又名洪茶渡口,具有近千年历史。该渡口千百年来运载渝湘黔边民和来边城经商、旅游的客商,为居民的生活和当地的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它是一种独特的过渡方式,一根横跨江面的铁丝,连接湖南边城镇和重庆洪安镇,不靠划桨,不靠撑篙,全凭一只带凹口的木棒在一条贯通两岸的铁丝上一来一回就可以将一船的乘客送达彼岸。从清水河西岸洪安到对岸的边城船篷的两端各有一个铁环,一条钢缆从两环中穿过,各系于两岸。过渡时,掌船人坐在船头,用一只凹口的短木棒搭在钢缆上一拉一拉,船就缓缓驶向对岸,当地人称这为“拉拉渡”。</p> <p class="ql-block">鸡鸣三省亭</p><p class="ql-block">三省亭,位于古镇洪茶大桥沿洪安镇南侧,有一个三角形小亭,上书“鸡鸣三省亭”,意指此处鸡鸣,三省人民皆可听见。亭子两旁植被浓密翠绿,河水清澈,有石板小路通向河畔。鸡鸣三省亭往南约500米,有约三四平方米的小岛立于河心,是如今重庆、湖南、贵州的三省交界处,一脚踏三省的真实地理位置。一只巨型脚印,将三省收于脚下。据说中国现今三省交界有40余处,该地的特殊之处在于独特的区位优势和文化背景。“蜀地有时尽,春风几处分。吹来黔地雨,卷入楚天云。”这首诗,是清朝诗人章恺笔下咏叹的重庆秀山,鸡鸣三省,五族杂处,而距离县城四十七公里的洪安边城,更是有“一脚踏三省”的“渝东南第一门”之称,早在上世纪三十年代,沈从文先生的那部代表作《边城》,向读者展示了浓郁的湘西人文气息,而书中的船家少女翠翠的淳朴与善良,展现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凄婉的爱情故事更是让人回味不已。</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