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1985年1月20日下午,在我坚守的云南老山地区662.6高地的南侧阵地上,军工队趁着白茫茫的大雾,冲破敌人的层层炮火封锁线,把猪肉、面粉和大白菜,弹药送到我们坚守的坑道里。战士们欢欣鼓舞,笑逐颜开。</p><p class="ql-block">我在家的时候,就特别喜欢吃饺子。到部队后吃了几次饺子,都欢天喜地高兴一阵子。饺子对我来说不仅仅是记忆中难得一尝的美食,更是家乡的味道,妈妈的味道。我看着军工队送上来的白面、猪肉和大白菜,就对坑道里的战友说:天也快黑了,现在还没有什么情况,我们就包顿饺子吃吧。但要注意放好警戒,严密监视敌情。”</p><p class="ql-block">想象一下,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战士们浴血奋战,体力消耗巨大。这时,如果能吃上一口热腾腾的饺子,无疑能极大地鼓舞士气,为他们补充能量。对于在战场上拼搏的士兵来说,热乎乎的食物不仅是生理上的补给,更重要的是它对士气的提升。</p><p class="ql-block">饮事班班长应军答应了一声,立刻布置落实。包饺子在和平环境里是一件普通平常的事情。即使生活条件再差的人家,也不缺一块面板,一根擀面杖,只要有了这两个基本标配,饺子的配料或繁或简、或优或劣,都是因地制宜的事情。</p><p class="ql-block">可是如此简单的事情,在前沿阵地却成了一件颇为艰巨的任务。虽然有面、有肉和大白菜,可是没有面板也没有擀面杖,这饺子可怎么包啊?大家一听说要包饺子,顿时情绪高涨,喜气洋洋,笑容满面地行动起来,没有擀面杖,就砍树枝,剥树皮,削刮光滑了权当擀面杖用。没有面板,就用弹药箱盖作面板。不会包饺子的战士,自告奋勇担任警戒哨监视敌人的动静。会包饺子的战士,分工合作七手八脚地忙活着。有的战士用接水的盆子和面,有的战士“嘁哩喀嚓”地切菜剁馅。</p><p class="ql-block">下午5点左右,战友们正在兴致勃勃地包饺子的时候,阵地上突然响起了枪声。警戒哨报告:“有敌人正在向我阵地靠近!”敌情就是命令,我们按照战前预案,立即向上级报告敌情,一声令下战士们立刻拿起武器迅速进入射击位置。几乎是在一瞬间,敌人就发起了进攻,敌我双方激烈交火。我们立即呼叫团属炮兵向阵地前沿实施炮火覆盖阻截敌人。由于我阵地前沿密密麻麻设有地雷,敌人进攻速度难以加快。战士的冲锋枪、班用轻机枪集中火力向敌人猛烈扫射,阵地上硝烟弥漫。炮火在远方轰鸣,硝烟弥漫天际,刺鼻的焦味混着泥土的腥气,弥漫在整个阵地上。</p> <p class="ql-block">饮事班班长应军在简易的野战灶边忙活起来。面粉在他们粗糙的手中变成柔韧的面团,肉糜拌上大白菜,散发出诱人的香气。饺子下锅,热气腾腾升起,可这时,敌人的炮火突然猛烈起来,几发炮弹就在不远处炸开,弹片横飞。有战士着急地喊道:“应班长,别煮了,危险!” 应军头也不回,大声吼道:“都给我稳住!这饺子,今天谁都得吃上!” 他紧紧盯着锅里翻滚的饺子,仿佛那是比生命还重要的东西。好不容易饺子煮好了,战士们围拢过来,大家的脸上满是疲惫,可眼睛里却闪着光。每个人小心翼翼接过碗,碗里的饺子个个饱满圆润,像是包裹着家的温暖与和平的希望。在纷飞的战火中,战士们就着远处的爆炸声,吃着饺子。这小小的饺子,成了他们在残酷战场上最温暖的慰藉,是对家的思念,也是对胜利的坚定信念。记得那顿水饺是在老山前线最好吃的一顿饭,到现在我最喜欢吃的还是水饺,可能是由于当时那顿水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吧。</p><p class="ql-block">有些历史,我们不能忘记,有些事情,我们不敢忘记。作为当年那场战争的直接参与者,回望这段历史,是为了面向未来,争取胜利是为了守护和平,是为了让国人记得共和国的军人为保卫祖国而战,为争取今天的和平环境曾经有过流血和流汗,曾经有过的牺牲和奉献!</p><p class="ql-block">老山英雄不朽,精神永存。当年老山作战的硝烟早已散尽,没有散尽的是忠烈的英魂;永远也不能散尽的是军人的血性和民族的血性。天下虽安,忘战必危,我们从来就没有忘记过那些牺牲和长眠的战友;在我们平凡有限的生命过程中,所有的一切都不容忘记,所有的一切都被我们深深地铭记。</p> <p class="ql-block">唐云开,笔名陌上笑,江苏溧阳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解放军报特约通信员。热爱文学、诗歌,闲暇时喜欢用文字雕琢诗意一样的时光。18岁参军,20岁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荣立集体一等功,老山轮战王成式英雄,荣立战时个人三等战功,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战地记者、22岁复员到地方邮电局工作,毕业于夜大 通信技术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文学创作近四十年,创作了大量对越自卫反击战文学作品和战场记实,散文、随笔、出版战场记实集《对越自卫反击作战回忆录系列》,散文集《人生如若初见》《荷花颂》等,获得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文学周刊散文创作一等奖。游记《心中若有桃花源何处不是水云间》《谁不喜欢这满屏诗画之地》《人在画中游》等已选入《我们旅行在最美中国》圈的“最美中国艺术期刊”。</p> <p class="ql-block">作者唐云开凯旋归来时的留念</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