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Look at the big picture.</p><p class="ql-block">Love is always there. </p> <p class="ql-block">至少在我这一代人的教育中, 几乎没有接触到“人生大画面”的内容。我说的不是理想信念,不是张贴在教室墙壁上的具有引导心灵努力的宣传画,更不能把这个责任推到父母亲的身上。这种“大画面”的学习,和生命的情怀息息相关,和生命的胸怀在一起。或者说,“大画面”就是生命的情怀和胸怀。显然,这样的内涵猛利地指向我们对于全部生命的理解。对的,是善意的理解,是和生命的和解,是时刻关注生命这一基本事实的悲悯。我们几乎没有这样的教育,需要我们去阅读特定人物的传记才可以约略知道一些,或者,生活在这个程度上一次又一次让我们成为它的学生:只要我们和生活在一起,生活就会教给我们勇气、智慧和爱。这是生活的责任,它既然收纳我们成为它的学生,它就承担了锻造我们的使命。——换成这样的角度来理解婚姻生活的变化,来阅读《eat.pray.love》,我们得到的就会更多更好。</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生小孩就像在脸上刺青,做之前一定得确定你想这么做。”这句话估计对很多女性来说是一副清凉贴。只有站在生命的大画面前面,我们才能接受刺青般的痛楚和疤痕。别试图去回避痛楚。我甚至喜欢一个社交圈的一句话: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上甘岭。你在进入这场狙击战之前,你已经为所有即将发生的事情做了真正的设计,也就是最坏的结果你都想到了。——实际上,你不会允许最坏的情况的出现,这一情况的出现意味着你自身生命的被摧毁。因此,你会全力以赴和奋不顾身。从这个角度看,你作为女性,一开始生命就启动了你往前的动力系统:勇气、坚毅和爱。这是你的装备,你不需要支付一分钱从任何超市里购买。这些装备,从来就不在别的地方,更不是别人可以给你的。我的意思是:如果你一方面勤于思考这些智慧,一方面努力于生命的慈悲,你就成为了金刚之身。这有两个层次:</p><p class="ql-block">第一,你是不坏的。这是从你的内在出发的。你不是朽木。你在爱自己,是佛洛姆在《爱的艺术》里面竭尽全力所讲的“去爱”的能量。</p><p class="ql-block">第二,你是能断的。这是从你对外部世界的反应来说的。斩断所有的干扰才能维护你自己的生命。你只需要记住:如果你自己都没有了,你到哪里去寻找生活?生活不在别处,你就是生活本身。</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鼠目寸光这四个字,你不会用来叙述自己的人生。只有那些世俗化的人,才会斤斤计较。他们才不会懂得大画面的意义和引领力量,他们要的是眼前利益。因此,当你时刻铭记大画面的时候,你已经脱俗了。你知道脱俗意味着什么,没有比这种更新的力量再强大了。不过,我们从《eat.pray.love》里面会发现一个重要的线索:三个不同国家的体验并不重要,而是在这三个国家的体验的结构才给了我们神奇的改正力量。从吃喝到祈祷,从祈祷到爱,从物质层面到精神生活,从物欲到心灵的诉求。这一旅程,允许我们就在我们的家乡我们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去实现。这个结构的意义才是这本经典作品的经典所在。我可以和读者朋友们分享的另一点是:别试图一次就走完这样的旅程。这不可能,也不现实。就像伊丽莎白-吉尔伯特在打坐中的震颤一样,你需要反复。而所有的反复都基于你对于人生大画面的领悟。做一个彻底的现实主义女性,其要求远比做一个理想主义的女性更难。这是问题所在。所以,允许实践的失败,允许旅程的不确定性,正是你作为现实主义女性的基本伦理品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你所有的拓展和努力,都和你真诚地理解人生大画面的智慧在一起。这个时候,你已经从婚姻生活的痛苦中解放出来了:解放的同义词是自由。这是值得你欣喜雀跃的。</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图文原创,毛歌微信号:maoge1965)</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