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四月的风裹着阳光的温度,在申城织就了一张温柔的网。在清明小长假的一个午后,我来到了上海世博文化公园。</p> <p class="ql-block">在阳光与微风里,任由身体沐浴在和煦的阳光下,心灵则随着春风翩翩起舞,拾起童年般纯粹的欢愉,拿起无人机,学着用新的视角去看世界。</p> <p class="ql-block">世博文化公园内人潮涌动,宛如一幅生动的市井画卷。从云端之上俯瞰,人群化作点点繁星,渺小而又和谐地镶嵌于翠绿与花海之间。</p> <p class="ql-block">平日里,我们常如井底之蛙,局促于一方狭小天地,被生活的琐碎与内心的焦虑所缠绕,难以挣脱。然而,当视角转换,以更广阔的视野审视,就会惊觉,那些曾以为天大的烦恼,竟如尘埃般微不足道。</p> <p class="ql-block">春风和煦,人们身心沉浸在轻松惬意里。在公园被誉为 “上海阿勒泰” 的1.5万平方米大草坪上,满眼是天幕、帐篷,游客或躺或坐晒太阳,悠然自得,构成了一幅春日里最美好的画面。</p> <p class="ql-block">春风轻拂,老人们精神矍铄,衣袂飘飘,优雅地变换着拍照的造型;孩童们在旁嬉笑追逐,如银铃般的笑声洒满四周;湖岸边,不少年轻人正惬意地聊天,还有不少外国友人,微风掠过他们的脸庞,映照着他们灿烂的笑容,整个场景充满了生活的美好与惬意。</p> <p class="ql-block">波光粼粼的湖面上,十一孔桥如长虹卧波,连接着上海温室花园与双子山的美景。双子山,它每日吸引着近万名游客慕名而来,我倒也乐得避开那份热闹,选择在一旁静静欣赏。</p> <p class="ql-block">占地30万平方米的双子山,以其48米高的主峰与37米高的次峰相映成趣,山上种植了7000余棵乔木,为都市增添了一抹难得的绿意。</p> <p class="ql-block">更令人称奇的是,山体内部采用了空腔结构设计,巧妙地布局了展厅、停车库、变电站等,成为了国内首座超越常规山体高度的创新之作,展现了人类智慧与自然之美的融合。</p> 而公园内的上海温室花园,亦是游客们争相打卡的热门之地。这里珍藏着各种珍奇的热带植物与五彩斑斓的鱼类,仿佛是一个微缩的自然王国。从空中俯瞰,那晶莹剔透的玻璃穹顶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随手一拍有大片的既视感。 当无人机飞临世博园旧址,俄罗斯馆的穹顶华彩夺目,意大利馆的浪漫风情扑面而来,比利时馆的精致匠心令人赞叹,法国馆的典雅韵味更是让人沉醉。 这一切,恍若时光倒流,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盛景涌上心头,每一幕都鲜活如昨。岁月如梭,白驹过隙。一日转瞬即逝,一年又悄然更迭,方知人生短暂。 <p class="ql-block">申园是藏在云端的惊喜,是尽显江南园林风韵的园中瑰宝。那五公顷的江南园林,在镜头之下,宛如一幅被精心雕琢的盆景。</p> <p class="ql-block">北山叠石隐峋如凝固浪涛,南水曲桥勾连九座亭台。而那“醉红映霞”之景,春樱未谢,垂丝海棠已在粉墙之上晕染开来。当无人机掠过“松石泉流”时,恰似时光的快门按下,定格这方山水的灵动静美</p> <p class="ql-block">这座苏式园林,虽规模不大,却五脏俱全,小桥流水潺潺,亭台楼阁错落有致,每一处细节都透着精致与温婉。我曾多次踏入这片园子,每一次都沉醉其中,而这一次,我尝试着用无人机的视角,去捕捉申园那美丽瞬间。</p> <p class="ql-block">从空中俯瞰,世博文化公园宛如一颗璀璨的绿宝石,镶嵌于都市的脉络之中。西北方向,黄浦江如一条绸带将其环抱;东面,卢浦大桥与长清北路并肩勾勒出城市的轮廓;南缘,通耀路与龙滨路交织成网。这里,正逐步蜕变为一座集自然之美、人文之韵于一体的世界级城市中心公园。</p> <p class="ql-block">暮色渐沉,落日熔金,余晖似细密的金纱,斜铺在澄澈水面上 ,将江水染成“半江瑟瑟半江红”的绮丽模样。我怀揣着满心的欢喜与丝丝不舍踏上归途,心中却已种下对重逢的期盼。</p> <p class="ql-block">然而,就在转身的刹那,我突然明白:生命的丰盈从不在于盲目追逐远方的诗意,而在于将平凡的日常淬炼成动人的光景。这或许就是春日最珍贵的馈赠:既能登高俯瞰天地的辽阔,又能俯身贴近人间烟火。最朴素的欢乐,往往就藏在风穿指缝、阳光漫肩、看云嗅花的当下。</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