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旧时光里的弹棉花匠</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人一旦步入老年,体力与免疫力便会明显下降。这不,在城市里待久了,每到冬天,总感觉如今的气候比年轻时冷了许多。于是,儿子添置了新棉被,还说是新疆的新棉絮。刚开始盖的时候确实挺暖和,可睡了一段时间后,就觉得不怎么样了,感觉并非真正的棉絮被。</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曾记得七十年代的乡下,从棉田采摘回来的棉花,是父亲亲手种植的,虽产量不高,但开出的棉花是雪白的,经过去籽处理,再由弹棉花匠师傅精心弹成的棉絮,那才叫真正暖和。即便睡了些时日,拿去晒一晒,又会变得柔软舒适如初,那才是名副其实的棉絮被子。在那个被岁月尘封的特殊年代,物质相对匮乏,人们生活质朴,家中的棉被皆是由弹棉花匠师傅亲手弹出。弹棉花匠师傅恰似游走于生活经纬间的非凡织工,虽不算传统 36 行里的典型匠人,却凭借手中工具,编织出满溢温暖与希望的港湾。在这缤纷多彩的 360 行中,他亦能崭露头角,真可谓“行行出状元”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那时的弹棉花匠,通常挑着一副沉甸甸的担子,走街串巷。担子的一头是一张巨大的弓,这弓身由富有韧性的竹子或特制的柔性木料制成,弦则是用牛筋所制,在阳光下闪烁着质朴的光泽;另一头放置着各种工具,如木棰、磨盘,以及牵棉线用的竹签等,它们整齐地排列着,仿佛在等待一场精彩表演的开场。</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当弹棉花匠来到我大伯家时,他们将所有工具轻轻放在堂厅一旁。大伯赶忙准备了一桌饭菜,热情招待他们。用餐完毕,大伯又备好一块硕大平整的鼓皮串方板,放在四条板凳上,再将已经去了籽的棉花,铺在平板上,弹棉花的工作便准备就绪。</p> <p class="ql-block">大伯随即在村子里转上一圈,挨家挨户地呼喊:“弹棉花匠师傅来啦,有棉花要打絮的,赶紧拿到我家来,作坊已经摆好咯,旧棉絮也能翻新!” 于是,许多人纷纷拿着旧棉絮和新棉花卷,来到大伯家。弹棉花匠师傅根据不同需求,为大家“量体裁衣”制作棉絮被子,有供大人睡的普通棉絮、孩子睡的尿被絮(专门给刚出生孩子用的棉絮),还有用于结婚的喜被。结婚用的棉絮,弹棉花匠师傅还会特意在絮心贴上大大的“囍”字。那位师傅是湖北人,姓谭,与大伯家的堂大哥玩得相当好,因他们年龄相仿,大伯把他也当儿子看待,他的衣换衣都是大嫂帮忙洗,照顾得很好,有时没有棉花弹,他就帮大伯家干点农活,或劈烧火柴,<span style="font-size:18px;">他人品好,手艺更是精湛,人们都特别喜欢他弹的棉絮,我</span>们也亲切地给他取了一个外号,总是称他为“谭棉花”哥哥,他也是很喜欢的应承,他一来就是个把月或更长时间,吃住都在大伯家。</p> <p class="ql-block">当族人们听说弹棉花匠来到村子里,消息经大伯传扬,便像长了翅膀般迅速传开,就连临村的农户也纷纷赶来。主妇们赶忙从家中拿出积攒许久的旧棉絮,像等着他来弹似的,孩子们则像小尾巴一样,簇拥在弹棉花匠身边,好奇地打量着他的一举一动。弹棉花匠总是不紧不慢,在大伯堂前宽敞的空厅里,将工具一一有序摆开,开始了他那犹如“魔法表演”般的工作。</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只见他熟练地把旧棉絮平铺在木板上,然后拿起那张大弓,用木棰轻轻敲击弓弦。“噹噹噹”、“嘭嘭嘭”,清脆悦耳的声音瞬间在空气中散开,宛如奏响了一曲独特而美妙的乐章。“噹噹噹”是师傅的空弦在响,“嘭嘭嘭”是弓弦在棉花里工作的声音,这个我们都可以听得出来,随着他富有节奏地敲击,弓弦剧烈颤动,棉絮也跟着欢快地跳跃、翻滚,渐渐地变得蓬松起来。孩子们皆看得如痴如醉,眼睛瞪得滚圆,目光紧紧锁住那飞舞的棉絮,一眨不眨,仿佛生怕错过任何一个瞬间。有的孩子实在按捺不住内心的好奇,忍不住伸出小手,试图触摸那在空中轻盈飘荡似鹅毛的棉花。师傅戴着口罩,他伸手弹出来的棉絮轻柔似蝉,漫延开来整个厅堂都是,纷纷扬扬,恰似满屋飘洒着晶莹的雪花,如梦如幻,令孩子们沉浸其中,满心都是好奇与欢喜。</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在弹棉花匠的巧手下,原本板结、灰暗的旧棉絮逐渐焕发出新的生机,变得洁白如雪、柔软如云。紧接着,他熟练地牵好棉线,均匀地铺在棉絮上,随后站在磨盘上,用这直径 60 公分的实心木板特制而成的压盘,在蓬松的棉絮上来回碾压,将棉絮压实、定型。这个过程既需要极大的耐心,又得耗费不少力气,只见他额头上冒出细密的汗珠,却依旧全神贯注、一丝不苟,双脚灵活地带动压盘,双手不停地摔动,似在跳舞。经过反复碾压,一床崭新的棉被雏形初现。最后,再铺上一层新的棉布,用针线仔细缝好边缘,一床温暖舒适的棉被便大功告成。</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对于那个特殊年代的人们来说,弹棉花匠不仅带来了温暖的棉被,更带来了对生活的美好憧憬。他用双手,在艰苦的岁月里,为人们弹拨出丝丝温暖,也在孩子们的心中,种下了对传统技艺的好奇与向往。尽管时光流转,弹棉花这门手艺已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但它所承载的那份温暖与记忆,却永远镌刻在那个特殊年代人们的心中。</p> <p class="ql-block">弹棉花用的专用工具!</p> <p class="ql-block">在弹棉花</p> <p class="ql-block">摔压盘,将棉花絮压实整平,似跳广场舞!</p> <p class="ql-block">弹棉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