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根据兰州市现行有效的地方性法规《兰州市物业管理条例》(2024年12月18日施行)及相关政策文件,结合小区物业公共收益管理场景,各单位职责及政策依据如下:</p><p class="ql-block"> 一、业主(全体业主)</p><p class="ql-block"> 职责与政策依据</p><p class="ql-block"> 1. 收益所有权与决策权</p><p class="ql-block"> - 对物业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的经营收益享有共有权,收益扣除合理成本后归全体业主所有(《民法典》第282条、《兰州市物业管理条例》第二十四条第六项)。</p><p class="ql-block"> - 决定公共收益的使用方向(如补充维修资金、小区公共设施改造等),需经专有部分面积占比2/3以上且人数占比2/3以上的业主参与表决,并经参与表决业主中“双过半”同意(《兰州市物业管理条例》第十六条,对应《民法典》第278条)。</p><p class="ql-block"> 2. 知情权与监督权</p><p class="ql-block"> - 有权要求业主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每半年公示公共收益收支明细(包括收入来源、使用去向等),公示时间不少于15日,并可查询原始资料(《兰州市物业管理条例》第二十四条第六项、第二十五条)。</p><p class="ql-block"> - 对侵害业主共同利益的行为(如挪用收益),可向住建部门、街道办投诉,或依法向法院提起诉讼(《兰州市物业管理条例》第二十八条、《民法典》第285条)。</p><p class="ql-block"> 二、业主委员会(或物业管理委员会)</p><p class="ql-block"> 职责与政策依据</p><p class="ql-block"> 1. 制度建设与账户管理</p><p class="ql-block"> - 建立公共收益管理制度,明确收益收取、使用、公示流程,提交业主大会审议;业主大会成立后,应开设专用账户,禁止与其他资金混管(《兰州市物业管理条例》第二十四条第六项、第二十一条)。</p><p class="ql-block"> - 未成立业主大会的小区,公共收益可暂由社区居委会监督管理,或纳入住宅专项维修资金专户(《兰州市物业管理条例》第二十九条,针对未成立业委会的情形)。</p><p class="ql-block"> 2. 决策执行与公示审计</p><p class="ql-block"> - 委托物业服务企业经营共有部分时,需在合同中明确收益分配比例,并报业主大会备案;每季度向业主公示收益收支,年度需委托审计机构审计,审计结果公示30日,费用从公共收益中列支(《兰州市物业管理条例》第二十四条第六项、第二十五条)。</p><p class="ql-block"> - 任期届满或换届前,需将公共收益账目、凭证等资料移交新一届业委会,拒不移交的,街道办可协助强制移交(《兰州市物业管理条例》第二十七条)。</p><p class="ql-block"> 3. 禁止性行为</p><p class="ql-block"> - 不得挪用、侵占公共收益,不得接受物业服务企业的利益输送,违反者可被业主大会罢免并追究法律责任(《兰州市物业管理条例》第二十八条)。</p><p class="ql-block"> 三、物业服务企业</p><p class="ql-block"> 职责与政策依据</p><p class="ql-block"> 1. 收益代收与规范管理</p><p class="ql-block"> - 代收公共收益时需单独设账,建立独立台账(如电梯广告、公共场地租赁收入等),不得与物业费混管;管理成本支出不得超过收益的合理比例(具体比例需在物业服务合同中约定,参考《兰州市物业服务收费管理实施办法》第七条)。</p><p class="ql-block"> - 未经业主大会同意,不得擅自利用共有部分经营获利;确需经营的,需与业委会签订协议,明确收益分配(《兰州市物业管理条例》第二十四条第六项、《民法典》第282条)。</p><p class="ql-block"> 2. 公示义务与使用限制</p><p class="ql-block"> - 每季度向业主委员会报送收益收支报表,并配合在小区显著位置公示(如公告栏、业主群),同时抄送社区居委会(《兰州市物业管理条例》第二十四条第六项)。</p><p class="ql-block"> - 使用公共收益需经业主大会或业委会批准,紧急情况下(如共用设施突发故障)可先行支出,但需事后备案说明(《兰州市物业管理条例》第十六条、第二十条)。</p><p class="ql-block"> 3. 法律责任</p><p class="ql-block"> - 擅自挪用、截留公共收益的,由区(县)住建部门责令限期整改,并处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罚款;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物业管理条例》第63条、《兰州市物业管理条例》第六十五条)。</p><p class="ql-block"> 四、政府主管部门(市/区住建部门、街道办等)</p><p class="ql-block"> 职责与政策依据</p><p class="ql-block"> 1. 监管指导职责</p><p class="ql-block"> - 市/区住建部门:制定公共收益管理细则,监督物业服务企业和业委会落实公示、审计制度;查处违规挪用收益、未按规定公示等行为(《兰州市物业管理条例》第六条、第七条)。</p><p class="ql-block"> - 街道办/乡(镇)政府:指导未成立业委会的小区成立业主大会或组建物业管理委员会,代行公共收益使用的决策协调;调解收益分配纠纷(《兰州市物业管理条例》第八条、第二十九条)。</p><p class="ql-block"> 2. 备案与信用管理</p><p class="ql-block"> - 业主委员会成立后需向区住建部门和街道办备案,备案内容包括公共收益管理制度;物业服务企业的收益管理行为纳入信用评价体系,失信企业面临联合惩戒(《兰州市物业管理条例》第二十二条、《兰州新区物业管理办法》第六条)。</p><p class="ql-block"> 五、社区居委会(村民委员会)</p><p class="ql-block"> 职责与政策依据</p><p class="ql-block"> - 协助监督:配合街道办指导小区成立业委会,监督公共收益公示情况;未成立业委会的小区,协助管理公共收益账目,确保资金用于业主共同利益(《兰州市物业管理条例》第八条、第二十九条)。</p><p class="ql-block"> - 纠纷调解:参与处理业主与物业、业委会之间的收益分配争议,引导通过合法途径解决问题(《兰州市物业管理条例》第二十三条)。</p><p class="ql-block"> 六、其他主体(审计机构、行业协会)</p><p class="ql-block"> 职责与政策依据</p><p class="ql-block"> - 审计机构:受业主大会或业委会委托,对公共收益收支进行年度审计或换届审计,结果公示30日,费用从公共收益中列支(《兰州市物业管理条例》第二十五条)。</p><p class="ql-block"> - 物业管理行业协会:在住建部门指导下,制定行业规范,促进行业自律,推动公共收益管理标准化(《兰州新区物业管理办法》第九条)。</p><p class="ql-block"> 兰州市核心政策依据汇总</p><p class="ql-block"> 1. 地方性法规:</p><p class="ql-block"> - 《兰州市物业管理条例》(2024年12月18日施行):第二十四条(收益公示)、第二十五条(审计要求)、第二十八条(业委会禁止行为)、第二十九条(未成立业委会的管理)。</p><p class="ql-block"> - 《兰州市物业服务收费管理实施办法》(2023年修订):第七条(收益成本列支规则)、第二十三条(共有部分收益归属)。</p><p class="ql-block"> 2. 国家法律:</p><p class="ql-block"> - 《民法典》第278条(业主共同决定事项)、第282条(公共收益归属)。</p><p class="ql-block"> 3. 核心原则:</p><p class="ql-block"> - 公共收益属业主共有,需专户管理、定期公示、接受监督,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侵占或挪用(《兰州市物业管理条例》第二十四条、第二十五条)。</p><p class="ql-block"> 通过以上职责划分和政策依据,兰州市明确了小区公共收益管理的全流程规范,确保业主权益落地,同时强化政府监管与社区协同,形成“业主自治、专业服务、政府监管”的管理体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