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色碑文上的清明

快乐多多

清明,这氤氲着哀伤的时节,我踏入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每一步,都似踩在民族伤痛的记忆深处。馆内的展品,无声诉说着那段至暗岁月,30 余万同胞惨遭屠戮。我们的心被强烈刺痛,悲愤与哀思交织。这不仅是对逝者的缅怀,更是对历史的郑重铭记,誓让这份民族情感,化作捍卫和平、砥砺前行的磅礴力量 。<div><br></div> 走进纪念馆大门,一幅巨型雕塑映入眼帘,这是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的标志性雕塑《家破人亡》 ,雕塑中一位母亲衣衫褴褛,她怀抱死去的孩子,仰天悲号。作品以夸张的造型和强烈的艺术表现力,凝固了南京大屠杀期间无数家庭的悲惨瞬间,控诉着战争暴行,警示人们铭记这段惨痛历史。<div><br></div> 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十三日,灭绝人性的大屠杀开始了,手无寸铁的平民啊,逃难,是求生的唯一。<div><br></div> 惨啊,我可怜的妻,恶魔奸了你,捅了你... ...,我们死也要在一起,----一个无奈的知识分子临终前的挣扎。<div><br></div> 恶魔的飞机又来轰炸了... ...,失去双亲的孤儿,在禽兽的杀声里,在尸横片地的巷道里,在已经麻木了的惊吓恐惧里... ...<div><br></div> 逃啊!恶魔来了... ...<div><br></div> 十三岁的少年背着被炸死的奶奶,逃难---逃难---逃难<div><br></div> 八十岁的老母啊,赶快逃离恶魔的血腥。<div><br></div> 圣洁的灵魂岂容禽兽的凌辱?!只有死!只有死!只有死可洗去这污浊!!!<div><br></div> 寒冷,惊恐,将这哭僵的孩子凝冻,可怜的宝宝怎知母亲已被捅死,血水,乳水,泪水,已结成永不融化的冰。<div><br></div> 啊!闭上眼睛,安息吧!可怜的少年啊!---一个僧人逃难的路遇。<div>  这一组生动的雕像,以夸张变形与写实结合手法,艺术的展现人物痛苦、绝望、抗争等情感,传递民族不屈精神;作为历史象征,承载民族记忆,控诉战争暴行,激发人们对和平的珍视与捍卫 ,堪称上乘之作!</div><div><br></div> 继续往前走,看见了标志性景观。高耸的灰白色碑体上,刻着 “1937.12.13 - 1938.1”,这是南京大屠杀的时间区间。旁边黑色墙体上用多种语言写着 “遇难者 300000” ,铭记着在这场浩劫中遇难同胞的惨痛数字,是对历史悲剧的沉痛见证与警示。<div><br></div> 沿着步道前行,步道一侧是铺满碎石的区域,建筑庄重肃穆,树木葱郁,参观者怀着沉重心情,在此缅怀历史、悼念遇难者。<div><br></div> “南京大屠杀史实展” 的展区入口。<div><br></div> 纪念馆内部场景。沿着台阶缓缓下行,墙面上都是镌刻着的死难同胞的名字。<div><br></div> “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照片墙”,也叫 “历史的凝视” 。黑色墙面上排列着众多幸存者照片,它是南京大屠杀历史的鲜活见证,幸存者们的面容承载着伤痛记忆,凝视着过往参观者。<div><br></div> 实景再现历史的惨状。<div><br><div><br></div></div> 馆内陈列着大量黑白历史照片、文字展板等资料,还原南京大屠杀真相。参观者众多,他们神情肃穆,沉浸于这段沉重历史中。背景处的多媒体展示呈现出战争场景,增强了历史的真实感与冲击力。<div><br></div> “迁都与难民潮” 。文字部分介绍了 1937 年 11 月 20 日国民政府发表《移驻重庆宣言》后,政府机构及南京部分高校、工厂西迁,大批难民被迫逃离家园的史实。图片则直观呈现当时难民流离失所的情景,见证那段动荡苦难历史。<br><div><br></div> “大屠杀” 。展板讲述日军侵占南京前后,大肆搜捕屠杀放下武器的中国军人和平民,实行 “彻底消灭俘虏” 方针的暴行,搭配历史照片,直观展现南京大屠杀的惨烈史实。<div><br></div> 展板记录了日军第十六师团长中岛今朝吾 1937 年 12 月 13 日日记内容。中岛今朝吾称日军采取不留俘虏方针,仅佐佐木部队就处理约 15000 人 。这是日军南京大屠杀暴行的自供状,是不可抵赖的历史罪证。<div><br></div> “性暴行” 展板揭露日军在南京大屠杀期间,公然违反国际法,肆意强奸包括老幼、孕妇在内的妇女,城内强奸案近两万起;实施 “慰安妇” 制度,开设慰安所;还展示幸存者痛苦记忆及日记、证言等罪证,还原那段黑暗屈辱历史。<div><br></div> “永恒的记忆 —— 南京大屠杀文献展”,传达出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伤痛的长久性与深刻性。该展通过文献展示南京大屠杀史实,参观者正步入展区,开启铭记历史之旅。<div><br></div> 馆内的建筑风格整体呈灰白色调,建筑线条冷峻坚硬。空间布局曲折,狭小封闭处多。大量运用象征元素,如卵石、枯树等,加之昏暗光线,营造出强烈的沉重历史感与压抑氛围,让人仿佛置身于那段惨痛历史之中。<div><br></div> 参观的人群迈着沉重的步伐,走出室内馆。沿着通道前行,两侧墙体高大厚重,材质与光影营造出肃穆氛围。墙体或光滑或粗糙,象征历史的沉重与沧桑,通道似连接过去与现在的时光隧道,提醒人们铭记南京大屠杀那段惨痛历史。<div><br></div> 倾斜断裂的墙体上刻着 “300000”,代表南京大屠杀中遇难同胞的数量,墙体的破损象征着战争的残酷破坏。旁边的黑色雕塑呈现出痛苦的形态,地面铺满碎石,整体营造出沉重、悲愤的氛围,无声地控诉着侵华日军的暴行,警示人们铭记历史,珍视和平。<div><br></div> 为遇难同胞的献花处,场景庄严肃穆。<div><br></div> “和平”雕塑,由手托和平鸽的母亲与期盼和平的儿童组成,以艺术形式表达中国人民痛恨战争与屠杀,追求和平与发展,期盼美好未来的心愿。<div><br></div> 雕塑总高30米,寓意纪念南京大屠杀中遇难的30万同胞,正面有九级台阶拾级而上,象征人类走向持久的和平。<div><br></div> 紫金草中文名叫“二月蓝”,即便经历了侵华日军大屠杀六周的屠城,依然在第二年的春天顽强的盛开,寓意着生命坚韧,象征南京这座城市和南京人民顽强不屈的生命力,即便遭受战争重创,依然能从废墟中复苏,展现蓬勃生机,同时,也提醒人们铭记历史伤痛,珍惜和平,是对和平的深切祈愿 。<div><br></div> 谢谢观赏<div><br></div><div><br></div><div> 于二零二五年清明节</div><div><br></div><div><br></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