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斯文化艺术瑰宝展(25.04.08)

风衣常乐

<p class="ql-block">——群星点亮的夜空</p><p class="ql-block">波斯文化艺术瑰宝展</p><p class="ql-block">在广州省博物馆展出</p><p class="ql-block">从3.30开始~6.17结束🔚</p> <p class="ql-block">特意预约了今天下午过来参观</p><p class="ql-block">一进门口就有显示哪个时间段有免费讲解</p> <p class="ql-block">视频下的波斯</p> <p class="ql-block">喜欢这种拱门设计</p><p class="ql-block">很有特色</p><p class="ql-block">让我想起新疆那边</p> <p class="ql-block">黄金狮首授权环</p><p class="ql-block">在古代伊朗文化中,环形因形似太阳—古代密特拉信仰主神的象征—而被赋予存在、原初、创世与永恒等含义,曾被广泛制造与使用,具体形式有手环、臂环、指环等等。授权环自古代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时开始使用,主要用于统治阶层上级对下级合法性授予的仪式上,代表着双方对彼此的忠诚誓言。</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青金石人首狮首纹</p><p class="ql-block">黃金项圈</p><p class="ql-block">这是一件非常漂亮、奢华的金项圈。项圈呈环状结构,中间装饰着三颗大青金石。青金石经过抛光,非常光滑,中间的青金石雕刻有萨珊国王的形象。从其奢华程度可以看出,它一定是贵族或社会统治阶级使用的豪华精致首饰。</p><p class="ql-block">特点:项圈的产地应该是萨珊王朝的主要城市,如阿尔达希尔-花拉或比沙普尔。项圈的青金石产自东部地区;黄金可能是从皇家金库,位于如今阿富汗的金矿或一些伊朗金矿(如:穆提)开采提炼出来的。</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法国进口人物纹瓷花瓶</p><p class="ql-block">这是一件小巧精致的法国花瓶,两侧饰有龙形耳。瓶腹所绘或为恺伽王朝统治者,或为蓄长须的贵族。据资料记载,此花瓶原是从法国进口,为贵族或统治阶级的奢华定制品。</p><p class="ql-block">特点:此类器物多在其他国家生产,或是作为赠给伊朗人的礼物,或是按伊朗人的订单制作,然后送往伊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虹彩人物纹细颈陶瓶</p><p class="ql-block">陶瓶装饰有人物纹和几何纹。纹饰主要用金色单色描绘,但为了突出框架,也有限地使用了绿松石色。鉴于其装饰特征,很可能生产于卡尚。</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兽首长颈陶壶</p><p class="ql-block">此壶上部似兽首,壶嘴呈喙状。</p> <p class="ql-block">绿松石色釉</p><p class="ql-block">奏乐者形陶花瓶</p><p class="ql-block">演奏者华丽的服饰上装饰花朵和灌木图案。演奏者面部特征用黑彩勾勒,脸颊上可见两个酒窝。</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鸟形陶来通杯</p><p class="ql-block">鸟形陶来通杯形似鸽子,背上设有一口。其制作方法和装饰风格可追溯到公元9—13世纪。</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大理石容器</p><p class="ql-block">此为盛放液体的容器。其身上刻着的象形文字阿</p><p class="ql-block">拉米语的铭文,表明其使用者或为统治阶层。</p><p class="ql-block">阿契美尼德王朝时期,波斯帝国境内多种文化并存,语言文字各异,沟通问题逐渐凸显,因此,把使用相对广泛的阿拉米语作为帝国通用语,而纪念性铭文通常使用埃兰语、阿卡德语和古波斯语三种文字。</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青铜狮形御座腿</p><p class="ql-block">御座腿塑造的是一只张着嘴巴的狮子的前半身。狮子在古伊朗文化中象征勇敢和壮丽,也代表太阳和密特拉。</p><p class="ql-block">特点:这种装饰在阿契美尼德艺术中较为常</p><p class="ql-block">见,很可能是受古埃及艺术启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异兽形青铜马镳</p><p class="ql-block">这件完整且罕见的青铜马镳,主体部分是一个双臂高举的男子,两旁是鹰首有翼四足神兽。</p><p class="ql-block">特点:有研究者认为该形象与苏美尔人公元前2500年创作的《吉尔伽美什史诗》有关。该史诗描述了吉尔伽美什对永恒的追求以及遭受的挫败,并且他在这一过程中体会到的生命的意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青铜人像</p><p class="ql-block">该器属于卢里斯坦地区的青铜文明,其形象可能是当时某一部落的族徽。使用时插在一木棍顶端,或作为部落长老权力的象征,或用来标识部族领地范围,亦可能有图腾之用。类似器物经常与马具一同出土。</p> <p class="ql-block">四头长柄镂空铜油灯</p><p class="ql-block">油灯有四个燃烧口,以及一个用于移动灯具的垂直手柄。灯上装饰了两只前视的乌类,形似戴胜鸟。油灯是照明设施,通常由黏土或金展制成,偶尔也会用石头制作。</p><p class="ql-block">特点:这款油灯在形式上独一无二,腿部和盖子的部分矮空,与公元9—13世纪的香炉相似。</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带翼异兽青铜马鑣</p><p class="ql-block">马镳由两个相似的带翼生物组成,头部为盘羊的形状。马镳的主要组件分别位于马的口鼻两侧,并通过一根金属杆连接。</p><p class="ql-block">特点:盘羊是当时卢里斯坦地区最常见的生物,也是当地青铜纹饰最常见的主题这是伊朗古代的神话形象,自公元前1000年起就出现在伊朗的作品中,有翼的形象可能遵循了亚述的艺术风格。</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异曾石榴纹</p><p class="ql-block">青铜发簪</p> <p class="ql-block">青铜授权环</p><p class="ql-block">这枚授权环可能是由两部分单独铸造后再连接起来。授权环,也被称为“权力之环”,它由上级赐子下属。据考证,这种权力之环从阿契美尼德王朝(公元前550一公元前330年)到萨珊王朝(公元224—651年)时期就已经为人所知,并且在当时的浮雕上有所描绘。总的来说,这枚权力之环是伊朗古代文化的重要遗物,它不仅代表了当时的等级制度,还反映了青铜工艺的发展状况。</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狮纹银盘</p><p class="ql-block">盘中央描绘了一只狮子,六个小圆形框内装饰不同的动物图案,包括鹿与公羊等。盘内部装饰采用火法镀金工艺,即将金汞混合物均匀地涂抹在干净的器皿上,然后加热器皿,使汞挥发,剩下的金附着在金属表面,形成镀金层。</p><p class="ql-block">特点:火法镀金工艺一直持续到7世纪,是萨珊王朝时期金属加工常用的技术。</p> <p class="ql-block">虹彩正方形锡釉砖</p><p class="ql-block">该砖使用釉上彩工艺。中央图案为宗教词语,印模压制成型后上青金色彩,呈半浮雕状。</p><p class="ql-block">特点:此类釉砖多用于墓葬或清真寺讲经台。德黑兰南部瓦拉明建于14世纪的圣墓墻壁上可见类似纹饰的砖。</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绿松石色釉奏乐场景模型</p> <p class="ql-block">铜胎珐琅人物</p><p class="ql-block">花卉纹高足碗</p><p class="ql-block">这件珐琅铜碗装饰有珐琅图案。珐琅装饰主要用于黄铜器皿上,与其他金属相比,黄铜器皿更易施以珐琅。</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米纳伊彩人物几何纹陶碗</p><p class="ql-block">碗采用了“米纳伊”工艺烧造。碗心绘几何图案,内壁为多组恋人形象,并辅以铭文和几何图案装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苏丹阿巴德风格飞鸟纹陶碗</p><p class="ql-block">此为苏丹阿巴德风格陶碗,碗内装饰了一只鸟,其周缘装饰有各种花卉和植物的重复图案。</p><p class="ql-block">特点:在动物身体上点涂图案是伊尔汗国时期的一种独特风格,尤其是在苏丹阿巴德器皿上。</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米纳伊彩</p><p class="ql-block">波斯爱情故事陶碗</p><p class="ql-block">碗中央是伊朗常见的艺术插图——一对恋人。</p><p class="ql-block">人物展现出东亚人面孔特征,显示了东方对伊朗艺术的影响。这些人物周围环绕着平行和扭曲的阿拉伯式花纹。碗口一圈钴蓝色装饰带内写有装饰性的金色库法体铭文。</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库法体铭文陶碗</p><p class="ql-block">该碗内口沿绘有连续的半圆形几何纹样,内壁主要绘制编织纹图案,以下有一圈装饰性的库法体铭文,意“宽恕和仁慈是死后进入天堂的人的特征”,文字的边缘处还有一些抽象花卉装饰。</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米纳伊彩骑马</p><p class="ql-block">人物铭文陶盘</p><p class="ql-block">盘使用米纳伊彩装饰,主要绘有骑马人像及骆驼商队,并装饰有库法体铭文及阿拉伯式花纹等纹饰。</p><p class="ql-block">特点:米纳伊彩装饰是伊朗陶器最具美感和特色的装饰手法,最重要产地是卡尚。这些器皿非常精致和珍贵,通常供应给精英阶层和高官显贵。</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三彩骆驼</p> <p class="ql-block">孔雀蓝釉人物纹梅瓶</p><p class="ql-block">低温孔雀蓝釉陶在西亚地区的生产历史源远流长,早到汉代它就已经传入中国,出现在广西合浦的汉墓中。约在13世纪后半叶,孔雀蓝釉器物首先在北方的磁州窑、山西地区和焦作地区创烧,并迅速发展,元代中后期传播到景德镇窑。</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青花八角勾莲纹烛台</p><p class="ql-block">烛台的造型受到当时的西亚地区银器的影响,青花为典型的苏麻离青进口钴料。永乐、宣德年间的青花瓷顺应郑和下西洋之要求,器型多见模仿伊斯兰风格的器物,如八方烛台、大扁壶、天球瓶,这反映了郑和下西洋的贸易交换产生的文化和技术交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虹彩鸡首陶壶</p><p class="ql-block">壶顶形似公鸡的头部,装饰有金色伊斯兰图案,公元9一13世纪被广泛生产。</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陶扁壶</p><p class="ql-block">壶身施青种,器皿的两侧各有一个系。此类壶也被称为朝圣者水壶,其特殊形制便于商队将它们放在马或骆驼的身侧。</p><p class="ql-block">特点:这种器皿在伊朗的使用历史至少可以追溯到阿契美尼德王朝(公元前550—公元前330年)。</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国形彩绘人物细密画</p><p class="ql-block">这幅细密画共描绘了56个人物,主要场景描绘了坐在埃及王座上的波提乏,对面是一位被神圣光环环绕的人物,周围则是衣着华丽的大臣们。在背景中,可以见到猎食者狩猫有蹄类动物的复杂图案。金色的天空令人陶醉,而背景上装饰着星星和几何图案,更加彰显了其宏伟壮观。主要彩绘图案包括网拉伯式花纹、阿巴斯风格花卉图案和卡特兰风格花卉。</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宫廷人物细密画</p><p class="ql-block">此画主要描绘了坐在王位上的巴赫拉姆国王(萨珊王朝的国王)的宫廷。皇家宝座镶嵌精美,上方有半个拱门装饰和五个奖章,下方可以辨认出乐师、仆人、奴隶和少女,左侧可见一个庭院和花园,园内有园丁。门上刻有“陛下…伟大的⋯苏丹”字样。作品的扉页装饰着哈菲茲的著名对句。</p><p class="ql-block">特点:此为作者美术学院入学考试作品,尔后获得第一名。作品基于尼扎米•甘贾维的诗篇《七美人》创作,模仿了著名的萨非王朝(1501—1736年)时期大师米尔克的风格。</p> <p class="ql-block">花鸟主题细密画</p><p class="ql-block">波斯细密画多描绘神话传说、历史故事等,细节性强,极具装饰性,运用散点透视,常见阿拉伯几何和植物纹饰,中国龙、凤凰、狮子、鹤及花鸟、山水等元素也多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浮雕</p> <p class="ql-block">窗花</p> <p class="ql-block">花草纹木盒装</p><p class="ql-block">黄铜天平一套</p><p class="ql-block">天平盒呈长方形,表面装饰花卉、灌木等纹饰。天平座由黄铜制成,天平杆为铁质,砝码同样为黄铜打造。鉴于其尺寸、重量以及奢华精美的构造,此天平在过去很可能为金匠和珠宝商所用,也不排除是香水制造商的称量工具。</p><p class="ql-block">特点:恺伽王朝(1789—1925年)或赞德时期(1750一1794年),伊朗大部分消费品,尤其是珍贵、精美的物品,都是从其他国家进口,这套天平应该也是进口品。</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黃铜七件套星盘</p><p class="ql-block">星盘在古代是一种占星术工具,用于测量太阳、月亮、星星的高度位置,预测日食、月食,也可以用来指示麦加的方向。星盘由不同的部件组成,每个部件都有自己的功能。一些部件上会标明行星与地平线的位置关系。对于穆斯林来说,星盘通过确定太阳和月亮的位置来确定祷告以及斋月起始的时间。星盘中最精美的一部分被称为“蜿蛛盘”,其繁复紋饰与北半球的天穹和星座契合。星盘最早见于公元10世纪,到19世纪恺伽王朝一直都有生产,主要产地是内沙布尔和伊斯法罕。根据纹饰风格判断,本星盘应制作于12—13世纪,产地很可能是内沙布尔。</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鎏金钢盔</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头盔由头罩与颈护两部分组成。头盔使用鎏金工艺,装饰植物纹。其中香柠檬和半香柠檬图案是伊朗艺术的重要元素,尤其体现在书籍的烫金工艺上。这顶头盔原主人应为高级军事指挥官、贵族或社会统治阶级。</p><p class="ql-block">特点:在伊朗,佩戴头盔的历史可追溯至阿契美尼德时期(公元前550年一公元前330年),此后这一传统一直延续至恺伽王朝(1789—1925年)。过去,头盔多为铁质,从萨非王朝(1501—1736年)起,逐渐被钢质头盔所取代。</p> <p class="ql-block">鎏金铁盾</p><p class="ql-block">盾牌使用了锤镶和鎏金等工艺,装饰有太阳、动物和几何等纹饰。鉴于其精致的装饰程度以及明显的军事用途,它很可能是由皇家军械库制作的,可能的生产地点包括伊斯法罕、大不里士或设拉子等城市。</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贴金钢甲片</p><p class="ql-block">恺伽王朝时期的“Chahar Ainah”或“Char Ainah”(四镜甲),是由四块护甲组成的防护装备。四镜甲这种战斗服装通常由铁或钢制成,内部使用天鹅绒面料,以防止对战士身体造成伤害。根据现有研究,从公元9—13世纪开始,军事作战就开始使用这种盔甲。一些研究者认为,自伊尔汗国时期起,伊朗开始生产四镜甲,是模仿中国生产的类似装备。这套甲片由钢制成,上面装饰有金色图案。这些装饰主要包括宗教铭文,如以不同字体书写的真主之名。这件作品上精美的贴金装饰表明其原主人应是高级军事指挥官、贵族或社会统治阶级的一员。</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鎏金钢质护臂甲</p><p class="ql-block">这件钢质护臂甲装饰着精美复杂的工艺图案,推测可能是恺伽王朝的产物。这件器物由两个明显的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原始的钢质护臂,第二部分是一段连接到护臂末端的铁甲。在铁甲和护臂内部,有一层厚厚的织物作为保护层,极大地减少了金属对佩戴者手臂的接触或压力。</p><p class="ql-block">特点:鉴于其装饰的精致程度以及明显的军事用途,它很可能是由皇家军械库制作,可能的生产地点为德黑兰或大不里士等城市。</p> <p class="ql-block">嵌金鎏金钢剑</p><p class="ql-block">剑鞘木质,剑身钢质,剑柄铁质。</p><p class="ql-block">剑鞘由木头制成,覆盖精致且珍贵的锦缎和鎏金装饰。剑身由钢制成,多处运用了嵌金、鎏金等装饰。整把剑纹饰丰富,包括各种植物、几何和铭文图案。</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珐琅鎏金匕首(带銅质剑鞘)</p><p class="ql-block">刀片钢质,手柄铁质,刀鞘钢质。</p><p class="ql-block">刀使用了珐琅和鎏金等工艺,装饰有花卉和伊斯兰风格的图案。其铭文显示了制作年代为公元1774年。此刀精致且奢华的装饰表明它可能由贵族或统治阶层的人物定制。</p> <p class="ql-block">木质彩绘漆饰笔盒</p><p class="ql-block">木质漆饰笔盒以黑、红、白色勾勒出母亲、孩子及花鸟图案。笔盒的主体结构是方形,盒内空间被分为若干部分,每一部分都用来放置一种当时作画用的木管笔、颜料等等。笔盒最早出现时多为黄铜,萨非王朝(1501—1736年)后逐渐为髹漆木器取代。</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埃兰时期滚印、印泥</p><p class="ql-block">该滚印为长圆柱形、中间有一孔,可穿线悬挂。本枚滚印刻有节日庆典或宗教仪式场景图案,图中人物身着华丽长衣坐在王座上,身前身后是人和神鲁。机密文件先用蜡来密封,再以滚印按压,以防止文件被偷阅。</p> <p class="ql-block">花卉纹玻璃壶</p><p class="ql-block">这件玻璃壶出自设拉子,用于盛放玫瑰水。在吹制成瓶身后,再装配把手和壶嘴。瓶身以各种几何形状的玻璃贴花装饰,包括花卉图案以及栖息有鸟类的灌木。</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玻璃香水瓶</p><p class="ql-block">该瓶由“有模吹制法”烧制。</p><p class="ql-block">目前没有文献注明该器的具体用途,但从其形状和大小看,它用于装香水类液体。公元7—13世纪,伊朗玻璃器主要产地为内沙布尔、设拉子和戈尔甘。</p> <p class="ql-block">深蓝色玻璃</p><p class="ql-block">眼影液瓶</p><p class="ql-block">眼影液瓶使用自由吹制法制成。目前没有文献注明该器的具体用途,但从其形状和大小看,是用于装女性的化妆液体眼影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绿色玻璃</p><p class="ql-block">双体眼影液瓶</p><p class="ql-block">眼影液瓶使用“有模吹制法”烧制。玻璃器两侧的波浪纹饰是在主体制成后,再用多余玻璃液勾勒添加而成。14世纪以后,眼影液瓶的材质逐渐由玻璃变成金属。</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印模</p><p class="ql-block">印模上的图案以浮雕形式呈现,描绘了霍斯鲁与希琳印模的浪漫故事。这种印模常用于织物上,也就是世人所熟知的“格拉姆卡工艺(Ghalamkar)”。</p><p class="ql-block">“霍斯鲁和希琳”是萨珊王国的国王霍斯鲁和希琳的爱情悲剧,其故事原型能在波斯历史叙事长诗《列王记》中找到。2006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奥尔罕•帕慕克的小说《我的名字叫红》就多次提到这个著名的爱情悲剧。</p> <p class="ql-block">佩兹利纹</p><p class="ql-block">( Paisley)</p><p class="ql-block">佩兹利纹(Paisley)是一种由圆点和曲线组成的华丽纹样,状若水滴,辨识度极高。关于佩兹利纹的起源,说法多样,一说它来自中亚当地的芒果、巴旦木、菩提树叶、无花果、松果、海藻等现实生活中的形似之物;一说它源于西亚的生命之树椰枣或棕榈,是繁衍与富饶的象征。但大多数学者相信其起源于伊朗的“博特(Botteh)”纹样,意为灌木、灌木丛、叶簇和花蕾。</p> <p class="ql-block">印染羊毛织品残片</p><p class="ql-block">此羊毛织品图案为佩兹利纹,含有红、黑、黄、绿四种颜色。</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克尔曼产</p><p class="ql-block">丝毛混织毯</p><p class="ql-block">这块设计精美、编织细腻的地毯属于树形设计。多年来,它一直在伊朗地毯博物馆展出,被誉为巴赫蒂亚里地毯中无与伦比的典范。地毯顶部的铭文写道:</p><p class="ql-block">“阿卜杜斯-萨马德•伊斯法罕尼工厂的产品”在这块地毯上,一些花朵是用少量的丝线编织而成的。</p><p class="ql-block">丝线占整块地毯内容的不到10%。在地毯两侧的两棵树上,有石榴、梨和苹果等水果,让人想起《古兰经》中描述的天堂之树—-图巴树。地毯顶部的拱形部分带有耀眼的橙色伊斯利米饰带,给观赏者一种仿佛正透过窗户眺望果园的感觉。</p><p class="ql-block">由于地毯已经被缝在一块布上进行保存,因此无法准确计算每平方分米的结数。</p> <p class="ql-block">大不里士产丝毯</p><p class="ql-block">这块地毯属于树形设计中比较独特的一类。在中央的柏树内部有一个类似于一个带有各种吊坠的大号火盆,被伊斯利米饰带环绕。</p><p class="ql-block">柏树两侧是另外两棵树,它们的枝丫在地毯顶部相交,形成了一个看似巨大的拱顶。这块精致地毯的边框是独特的创新,地毯有三组边框,每组边框两侧各有两条简单的、狭窄的、鹰嘴豆色的条纹。在地毯的底部,树下是一排开花的灌木和小树,可见“萨夫”设计是这块地毯的灵感来源,但只做了有限的使用。</p> <p class="ql-block">克尔曼产羊毛毯</p><p class="ql-block">克尔曼地毯中一款著名地毯,也称作“民族“地毯。这块地毯的主要区域装饰着一棵有三大主枝的树,在次级枝干上,可以看到各种不同的水果,以及各种不同的鸟类。在地毯的主要区域下方,可以看到海洋生物。地毯的主边框中有十个圆圈,展示了世界十个地区的民族,包括罗马人、印度人、中国人、阿拉伯人、澳大利亚人、土耳其人、美国人、非洲人、伊朗人和欧洲人。</p><p class="ql-block">在地毯的主区域下方有一个饰章,显示这块地毯的编织者。</p> <p class="ql-block">伊斯法罕产</p><p class="ql-block">羊毛毯</p><p class="ql-block">这块地毯由十二星座符号和名称组成,这些符号和名称用波斯语、土耳其语和</p><p class="ql-block">阿拉伯语书写,并由一位匿名但极具创造力的设计师以圆形奖章风格呈现。</p><p class="ql-block">根据一种古老的伊朗信仰,每年的每个月都是以一个星座命名的,每个月都具有相关动物或物体的特征。除了天文上的十二星座符号,设计师还特别强调了水星、金星、火星和木星,将这些星球的形象在地毯的四个角落图案中描绘出来。边缘上装饰有铭文的开花枝条,以及令人惊叹的“赫什蒂德•哈努姆”(太阳的想象描绘,女性的面孔)图案,进一步增强了这块独特地毯的迷人魅力。</p><p class="ql-block">右上角的铭文写道:</p><p class="ql-block">"地毯制造”</p><p class="ql-block">左上角的铭文写道:</p><p class="ql-block">“穆罕默德•塔基•班基”</p> <p class="ql-block">凤凰云纹方形釉砖</p><p class="ql-block">砖中央描绘了一只拥有五只尾羽</p><p class="ql-block">振翅欲飞的中国凤凰,画面四周是中国的云纹和波浪纹,可见伊尔汗时期中国元素对伊朗艺术的影响。</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人物花卉纹釉下彩水烟陶壶</p><p class="ql-block">当中国生产的青花瓷大量输入伊朗地区的时候,又反过来促使当地的陶器仿制中国青花瓷。</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