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昵 称:回归自然</p><p class="ql-block">美篇号:5759821</p><p class="ql-block">图 片:致谢网图</p> <p class="ql-block">前几天分享了《清代挂屏(一)》,得到了很多美友老师的欣赏,衷心感谢鼓励支持我的老师。资深藏家杜老师专门对“挂屏”做出了细致专业的讲解,令我增知不少。他说:“挂屏是中国的一种传统装饰品,它最早起源于明末清初,它主要用于墙面悬挂,是精美的装饰品和陈设品。还有一种挂屏是指贴在有框的木板上或镶嵌在镜框里供悬挂用的屏条,通常情况是以成对或成套的形式出现,例如四扇一组称四扇屏,八扇一组称八扇屏,也有中间挂一中堂,两边各挂一扇对联的。挂屏的材质多数是以紫檀木制为外框,内以浮雕、镂雕等技法刻画山石树木、人物等图案,而且像这种物品,需要具备精湛的工艺与意趣双结合,才可以制作出精美绝伦的挂屏。”</p> <p class="ql-block">杜老师对挂屏的专业讲解,打开了我的眼界。“工艺与意趣双结合”,此话令人深思,如果工匠们没有对构图的反复推敲、思考,没有对刀工的千锤百炼,没有对细节的钻研,何来屏面上那生动的林木烟霞、人物风神?下面分享两款收藏在故宫博物院的“对挂屏”,请大家欣赏:</p> 黄花梨木边框阴刻彩金乔岳初秋图挂屏 <p class="ql-block">这组“黄花梨木边框阴刻彩金乔岳初秋图挂屏”,单屏长117厘米,宽37厘米。边框选用素面黄花梨木,屏心以阴刻技法在木地子上刻线挖槽,填入深浅金色,雕琢出峰岩巍峨、林木错落的山间景致。仔细端详,可见亭台楼阁隐于山林之间,似远离闹市喧嚣的隐居之所。浓淡不一的金色,将一座座雄伟的高山营造出层次分明的立体感。</p><p class="ql-block">屏心右上角阴刻填漆了由清代大臣吴玉纶书写的乾隆帝的诗 《题王蒙乔岳初秋轴》:“几缕白云意向闲,乔峰插汉绝跻攀。底知景是初秋侯,红叶轻参绿树间。”诗句与画面相呼应,描绘出悠然的白云、高耸壮阔的乔峰。又以“红叶轻参绿树间”点明红叶与绿叶相互交织的初秋画面。此挂屏融合了自然壮美的山河与秋日景色的秀美及浓厚的文学气息于一体。可见当时人们非常注重文化素养。</p><p class="ql-block">而且工艺上非常创新,在硬木上运用了在漆器上使用的“款彩”手法,彰显出清代工匠们敢于尝试、勇于开拓的创新思维及精湛的技艺,堪称匠心之作。</p><p class="ql-block">什么叫阴刻?</p><p class="ql-block">阴刻是一种雕刻技法,指在雕刻面用刻刀直接刻划,将图案或文字制成凹形 。</p><p class="ql-block">什么是填漆?</p><p class="ql-block">填漆是漆器制作工艺的一种。先在漆器表面通过阴刻等技法刻出花纹图案,然后在刻纹处填以彩漆 。</p><p class="ql-block">什么是款彩?</p><p class="ql-block">款彩是一种在漆器表面进行装饰的技法,指在漆地上刻出凹下的花纹,然后在凹纹里填漆色或油色,以及金或银 。是中国明清时期最具特色的髹饰工艺之一。</p> 黑漆嵌螺钿五言对挂屏 <p class="ql-block">这对“黑漆嵌螺钿五言对挂屏”的单屏长130厘米,宽25厘米 。采用了黑漆嵌螺钿工艺,即在黑漆地上挖槽,镶嵌螺钿制成文字。呈现出一块玉式的结构 。</p><p class="ql-block">挂屏上的文字为行书御制句:“惜景愁无术,存神赖有中” 。引首印是“渊鉴斋”,落款印为“康熙辰翰”和“敕几清晏” 。</p><p class="ql-block">“渊鉴斋”:是清代内府刻书处,康熙朝宫廷刻书多有此标识,代表皇家文化典藏与学术权威。</p><p class="ql-block">“康熙辰翰”:“辰翰”指皇帝的墨迹,“康熙辰翰”表明这是康熙皇帝的书法作品。</p><p class="ql-block">“敕几清晏”:“敕”有告诫、命令之意,“几”指政务,“清晏”表示清明安宁。整体寓意皇帝处理政务之余,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天下的太平。</p><p class="ql-block">了解了古文之意,可知此挂屏上的文字内容为康熙御制,彰显出皇家文化底蕴深厚。</p><p class="ql-block">“惜景愁无术”表达对美好时光易逝的无奈与珍惜;“存神赖有中”强调内心专注、保持平和需秉持中正之道。整体体现出古代帝王对时光的珍视,以及追求内心宁静、处事守中的哲学思想,兼具艺术价值与文化内涵。</p><p class="ql-block">什么是黑漆地上挖槽?</p><p class="ql-block">“黑漆地上挖槽”是一种传统工艺中的技法描述。它是指在黑漆为底色的物体表面,通过雕刻等方式挖出凹槽。挖槽是为了镶嵌时所用,比如镶嵌螺钿、玉石、金属等材质,使其构成精美的图案或装饰效果,增加作品的层次感和艺术价值。挖槽也可以用于彩绘、填金等后续工艺上,使图案更加突出和丰富。</p><p class="ql-block">什么是螺钿?</p><p class="ql-block">螺钿是一种中国传统装饰工艺,起源于商代,成熟于唐代,鼎盛于清代。这种工艺是将螺壳、贝壳等材料锯、磨成片后加工成所需的形状,并按照设计好的图案,将其拼合平贴于完成的器物上。</p> <p class="ql-block">这两幅清代挂屏,让我见识到了清代工匠的非凡智慧与精湛技艺。从精巧构思、大胆创新,再到以高度责任心打磨工艺,每一步都凝聚着他们的心血。而它们为我上了一趟专业课,我对它们的记录是一场充满求知的学习之旅。对工艺一窍不通的我逐渐收获了很多专业的术语、概念及知识。对于资深藏家来说,我获取的知识点可能只是皮毛,小儿科,但我很有成就感,毕竟我打破了零。知识是需要慢慢积累的,只要肯下功夫、只要坚持学习,我相信,我会懂的越来越多,会收获满满。欢迎老师们赐墨指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