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渭”有源头活水来 渭源渭河源头

江涵秋影

<p class="ql-block">  唐蕃古道D8:4月8日,武山县-46-定西市陇西县城-46-渭源县城,骑行92km,总里程671km。</p><p class="ql-block"> 今天上午因天气阴多云,感觉还是有点点冷。一路沿G310骑行,沿途没有可视性的风景,两边的山上光秃秃的,渭河的水也很少。大家都安自己的踏频骑,但我感觉有点像是在赶路似的,上午十点半到陇西县,下午三点就到渭河源头渭源县,早早收工。</p><p class="ql-block"> 陇西县,隶属甘肃省定西市,因在陇山以西而得名。陇西县,古代属“雍州”地,为西戎部族所居。三国时期设陇西郡,唐改陇西县至今。陇西中药材资源丰富,是全国重要、西北最大的中药材种植、仓储基地和交易中心。素有“千年药乡”“天下药仓”和“西部药都”之美称,“中国黄芪之乡”,全国中医药原料保障供应基地,是李氏文化研究中心和天下李氏寻根祭祖圣地。</p><p class="ql-block"> 在陇西县城没有多呆,到李家龙宫打了个卡。李家龙宫是一座具有深厚历史文化背景的建筑群。它的建立与李氏家族有着密切的关系。据记载,李家龙宫始建于唐初,是唐代宫廷式古建筑群,也是天下李氏族人敦宗睦族、祭祀先祖的宗祠。由于唐太宗李世民曾将陇西作为封地,并且他亲自为李家龙宫题写了匾额,使得这一建筑群更加声名远播,成为李氏族人心中的圣地。</p><p class="ql-block"> 威远楼则是陇西县另一处重要的历史建筑,它同样承载着丰富的历史记忆。威远楼始建于北宋仁宗天圣元年(公元1023年),最初是为了防御外敌、巩固边防而建造的标志性建筑。威远楼,顾名思义,意在“威震远方”,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雄伟的建筑风格,成为了当时国家防御体系中的重要一环。犹如一位沧桑的老者,历经千年风雨洗礼,仍不失其雄浑壮丽。这座砖基三层木楼历经千年风雨,其楼阁上的丹青彩绘依旧鲜艳夺目,描绘了历史人物、松竹梅兰、飞禽走兽等图案,令人叹为观止。一砖一瓦,都镌刻着岁月的痕迹,默默诉说着过往的辉煌与沧桑。</p><p class="ql-block"> 渭源县,位于甘肃省中部,定西市西南部。渭源县因地处黄河最大支流——渭河的发源地而得名。县城海拔2080米。渭源历史悠久、文化深厚。禹贡九州,渭源处古雍州之地,为西戎领地。公元前205年(秦朝设陇西郡)设立县制,名首阳县,西魏文帝大统十七年(公元551年)改名渭源县。</p> <p class="ql-block">  渭水长虹,千里渭河第一桥:</p><p class="ql-block"> 渭源山川秀美、景色怡人。地处西秦岭末端向北部黄土高原过渡区,地形地貌复杂多样,自然风光奇丽秀美。在渭源县城有座灞陵桥,位于县城南门外渭河源头之一的清源河上,是民国时期的古桥遗存。据说有座灞陵桥,因为它是全国仅存的一座纯木质拱桥,建筑大师茅以升在其《桥梁史》中对它的评价仅次于河北赵州同济桥。著名书法家启功曾题写的“灞陵桥”匾额,桥上还有许多历史名人题写的匾额诗词,其中有左宗棠题写的“南谷源长”,于右任题写的“大道之行”等。对于灞陵桥的地位概括精准,并且对仗工稳,要算杨虎城撰书楹联:“鸟鼠溯灵源,雪浪银涛,东行汇泾渎黄河,函关紫气;陇秦资利涉,月环虹跨,西望是金城杨柳,玉塞葡萄。”上联写渭河发源于鸟鼠山,东流汇集泾水入于黄河;下联写丝绸之路南线,溯渭水,经灞陵握桥,过金城,出玉门,到新疆。</p><p class="ql-block"> 今天按照导航特意转弯去看看长什么样子的,结果到那里一看是钢筋水泥桥,当时就怀疑搞错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不可能拆了。吃晚饭后再次上网查查,结果就在离我们住宿处两百多米处。</p><p class="ql-block"> 灞陵桥是一座气势恢宏的木质结构的廊桥,近看像弯刀,远看如彩虹一般,横卧在河上,姿态优美,十分漂亮!是现存唯一的无桥墩伸臂木梁拱桥,桥不用一钉一铆,仅仅通过木头纵横相贯、交错搭接构造而成,展现了较高的造桥工艺,是这类桥梁的标本。</p><p class="ql-block"> 灞陵桥以复古情怀借用长安灞陵桥命名为渭源灞陵桥,因为渭源、长安皆饮渭河水之缘故。始建于明朝洪武年间,一晃眼,600多年过去了。虽然经历了数次大修,但是,它依然屹立于渭河源头,成为渭源县有名的景点。</p> <p class="ql-block">  渭河的发源地:渭源县。</p><p class="ql-block"> “追溯方知源头远,缘流始觉渭水长”。与华夏文明渊源关系最紧密、影响最深远的,是秦陇“母亲河”,黄河最大的支流——渭河。</p><p class="ql-block"> 渭源县位于甘肃省中部,地处黄土高原和西秦岭交会地带,是黄河最大支流渭河的发源地。渭源因渭水得名,亦因水闻名,流传着“大禹导渭”的千年传说。文化是渭河源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相传大禹曾率众来到鸟鼠山中的渭水源头,用斧子劈开山疏导河道,让渭河清流从中倾泻而出,留下了“大禹导渭”的典故。故为纪念大禹的功绩,后人在鸟鼠山下修建禹王殿以祭祀大禹。</p><p class="ql-block"> 渭河,古称渭水,横跨甘肃东部和陕西中部。全长818公里。问渠那得清如许?“渭”有源头活水来。渭河之水自源头(渭源县五竹镇渭河源景区)自西向东,收容了秦岭北麓72条奔腾河水,从黄土丘陵沟壑之中,携带者馈赠与祝福,一路奔流到了宝鸡、渭南一带。渭河冲击形成的平原就是如今的关中平原,人口密集、物产富饶,是陕西的工业、农业发达之地,号称“八百里秦川”。</p><p class="ql-block"> 渭河源,华夏文明的起源地。渭河流域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肥沃的土地、充足的水源和多样的生物资源。这些资源为早期人类提供了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例如,渭河流域的黄土高原地区土地肥沃,适合农业发展,关中平原更是著名的农业区。</p><p class="ql-block"> 渭河流域地处中国的中部,连接了多个重要的文化和政治中心。古都西安便位于渭水流域,是周朝和秦朝的都城所在地。这些都城的建立和发展,使得渭河流域成为了中华文明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p><p class="ql-block"> 渭水流域也是许多神话传说和历史事件的发生地。例如,<span style="font-size:18px;">人文始祖伏羲(距今约(8000年——6500年))、女娲(6500年——5000)和人文初祖炎帝(公元前4766—公元前4513共8代)、黄帝(公元前2717年——公元前2599年)都是率先发祥于渭河流域。</span>轩辕黄帝的部落据传最早就居住在渭水流域。此外,关于渭水的著名故事“渭水访贤”,讲述了周文王在渭水边遇见贤人姜子牙,并最终推翻纣王统治,建立了西周的故事,这些传说和历史事件进一步巩固了渭河流域在中华文化中的重要地位。</p><p class="ql-block"> 渭河流域孕育了灿烂的文化,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考古学家在渭河流域发现了大量的仰韶文化遗址,证明了早在6000多年前,这里就已经有人类居住。同时,渭河流域也是众多古代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留下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