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补缺

福宁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再游开元寺:在厦门车站拍了一张小照后,我们夫妇就登上高铁来到泉州。这一次的福建游玩,是我们有纪录的福建旅行中的第三次,而且主要目的地就是泉州。上一次来泉州大概是十年前了,而且只在泉州游览了一天,也只去了开元寺,可以说那次是专门来开元寺游览的。之所以如此费心费力专程前来,其一、因为开元寺是一座非常古老的寺院,可上朔到唐朝垂拱二年,也就是公元686年。其二庙堂的建筑非常的宏大精美,整个寺院的布局非常有特色,一寺二塔全国绝无仅有。寺内大雄宝殿前的院落,遍植古榕树。大雄宝殿面阔9间,不仅殿内法像威严,而且在大殿顶部呈东西向,有24组类似于飞天的妙音鸟雕塑,人身鸟翼,形态各异,婀娜多姿,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其三庙内建有一座檀樾祠,是开元寺为纪念施主黄守恭,将自家的桑园献出建莲花道场后改为开元寺的恩报。此祠堂正是与佛教文化提倡的行仁施善不忘恩报的思想相并行的一个典例。而且此一举暗藏佛教教义的“众相生”思想,世之万物因其形象和特征相互作用,“万生万形,众形相生”。因为有了黄施主的信仰,才有了最早的道场和因皇帝的诏令改为开元寺的庙宇,也才有了千百年来的信奉和重建。世之万物相互联系、依存,又不断的变化,众生要存着一絲善念,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而圆满,这种思想正是辨证法的精髓所在。我们夫妇也是依存这种信念,第二次走进开元寺。其四,开元寺内留有弘一大师作为中国20世纪初的大才子,以及后来一代律宗的高僧的纪念馆,可以让后人去追思。大师临终前的绝笔“悲欣交集”四字就曾悬挂纪念馆的墙壁上,可惜现在的纪念馆闭关自守不对外开门了。</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写于2025.03.24</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远去的弘一法师与香火旺盛的古开元寺:弘一法师曾在开元寺内的尊胜院,开办律学研修班。在他二十四年宗教生涯中,有十四年在泉州度过。作为南山律宗的第十一代祖师,他对泉州古城,做出了重要贡献,对提升泉州这个古城的文化形象,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打卡洛阳桥:洛阳桥是中国四大古桥之一,打卡“二字”是即年轻又时尚的新名词,二者结合就有了我们这次慕名的举动。即古老又年轻,这大概就是现代旅游业要奋斗的方向,就是想方设法让大家尤其是年轻人,到历史的厚重之中去寻找,去触碰,我们这个古老民族和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历史脉落,从而能将其继承、发展和壮大。中国四大古桥,我最早知道的就是赵州桥,作为最早的知识储存,它也是我唯一还没有亲眼目睹的古桥。去过卢沟桥,虽没有感受到卢沟晓月的静谧和温馨,但它让我深深感受到历史的沧桑。潮州的广济桥集廊桥、梁桥、浮桥于一体,建设的蔚为壮观,当流线形的桥体从中间断开时,往来的大型船舶缓缓通过,这时中国人的聪明才智被展露无遗。今天看到的洛阳桥是一座海桥,在海上架桥对今天的中国来说,已不是一座两座了,青岛、杭州湾、港珠澳,我不仅是听说而且是亲眼所见,至于那些我沒有听说,见识过的跨海大桥,我想一定还有很多,但是泉州洛阳桥是一座近千年的跨海大桥,这是独一无二的,这个“独”字的指向是世界,这个“ 二”字的指向,用个不是很恰当的词形容叫“一骑绝尘”。因为当时的宋朝确确实实有着天下之大,无国可以比肩的实力。</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写于2025.03.25</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一次用时最短的行程—参观香火旺盛的关岳庙和清静的清淨寺:由于昨天包车去了泉州周围三个相距有一段距离的景点,下午回到宾馆感觉有点累,因此今天我们开启了一段用时最短的旅游行程。早晨8:30分走出宾馆,9:45分左右结束游览回到宾馆。这期间我们游览了泉州香火旺盛的关岳庙和紧邻的非常清静的清淨寺。两个景点用时大约40分钟,之所以用时这么少,因为关岳庙烧香、抽签、打卦的人太多了。庙不大,问天、问地、问人生的芸芸众生的各种启盼却繁复有加。那些难识之人,那些难断之事,不仅萦绕于心,还拥挤在这个庙堂前,让我们不得不匆匆走出庙门。隔壁不远就是伊斯兰教的古寺遗址,清凈寺入园的人道是不多,但遗址真的是太小了,所以我们才有如些高的效率和速度,用时40分钟,游览了两个实实在在对泉州,对泉州的百姓都非常重要的地方。因为两个景点距宾馆不远,我们是步行去,打车回,用时大约35分钟左右。之所以要记录下这段经历,因为在我们十几年的旅程中,这么短时间的游览只有这一次。以往出游都是用最长的时间,游览最多的景点,拼命的挤压吃饭和睡觉的用时,以达到在我们有限的人生旅途中,走得更远,行的更多,尽量的避免,看到的景点就像学生开设的课程,只是似曾相识,如果别人不提,时间一长自己先忘了的现象出现。积十几年游历之感受,到一个新的地方或环境里先要看什么,我觉的有山先要登山,因为登高才能望远。有水先要行船,因为只有行船才能知道深浅。到了一个乡镇或者城市,首先是要看建筑,因为建筑是写在大地上的字典,一切的容辱得失,一切的风俗习惯,一切的发展变迁,都是那一栋栋高的、矮的,新的、旧的建筑在默默地𠄘担。人们把日常的需求,把一辈一辈的理想和启朌,都写尽这部大书里,更把自己的文化传承,自己的血脉融入到一栋栋建筑里,所以读书不如走路,因为只有走路才能在有人的地方,看到那些也许是辉煌的,也许是质朴的,也许是高楼大厦,也许是河边小屋的那些写尽人事苍桑的建筑。</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写于2025.03.26</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泉州晋江五店市初探:(1)第一次看到“五店市”这三个字时,以为是个城市的名字,直到要到这里来玩儿了,才知道它是个地名,而且是个有着一千多年发展历史的地名。一个地方在一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始终叫一个名字是很不容易的,比如我居住的北京,叫北京是从明朝永乐元年才开始,在这以前它因为朝代的更迭,或者某一历史事件的影响等等因素,叫过很多名字,比如:蓟、燕、幽州、大都、顺天等等。五店市作为今天晋江的一个地方,一个城市的核心地带,作为晋江市的起源而被保存下来,一定会有它特定的原因。据县志记载,五店市的出处来自唐开元时期有蔡性五兄弟来此开店,而且一开就是五家店,由此这块也许是荒坡,也许是野岭的地方,才有了后来的发展衍进,才有了今天已经作为文物保护起来的五店市。而我想探索的是,在一千多年的演变中,是什么推动着他变化发展,以至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叫五家店的地方,变成了今天这个规模的晋江市(县)。我想大概有一点是成立的,就是宗族,血脉。中国在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一直是一个以宗法为中心,为基础的国家。无论朝代如何更迭,这个基础不变,这五个兄弟虽是各自奋斗,但是他们的相互扶持才是他们生存发展下来的根本。个人的、家庭的、家族的,地方的,国家的,这些事物,这些群体所具有的,所包容的概念,思想,传统,习俗之间的相互联系、作用,成就了今天晋江市的辉煌。今天来五店市游览的人们,从这些古朴的,庄重的,形态多样,色彩鲜艳的红砖房中,吸取的应该正是这种养分。 </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写于2025.03.26.</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泉州晋江五店市初探(2)这些建筑的前世今生,它所演绎的故事,一定是充满了戏剧性。</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晋江五店市初探(3)在漫长的岁月里,民众在生产活动和生活交往中,形成了很多地域性色彩浓厚的民俗和乡约,而这种民俗具有很强传播性和传𠄘性,它是促进民族团结,加强族众凝聚力的一个重要途径。这些受经济,地理,宗教影响,涉及风俗,礼仪,涵盖了节日庆典的民俗,不仅影响着我们的生产、生活,而且教化规范着民众的行为。</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参观泉州博物馆:泉州博物馆建筑,有着典型的闽南地区古建筑风格。作为一个在北京四合院里长大的孩子,我发现这种风格沿袭了中原汉族民居的传统,房屋布局左右对称,南北成轴。屋顶前后两坡呈凹陷,两端为燕尾脊,院落呈多层次进深。不仅如此博物馆廊厅门楣下还写有“世界闽南文化展示中心”字样。实事求是的说,就博物馆的建筑规模来讲,不如福州博物院,但我们在参观的过程中,却意外的看到了几个在其它博物馆不常见的,有着浓郁生活气息的展品:这其中就包括,木雕观音坐像,如你能细细观察,一向急人所急,救人于危难的观世音菩萨,今天竟也席地而坐和大家一起聊起了家常,表情又是那么的亲切自然。还有那个新石器时代的印纹陶罐,制作的即简洁又细腻,要知道这是一万年前的陶罐,那个时候的泉州地区该是一个什么样子。中国的地理环境是以秦岭为界分南方北方,而在汉晋以前的长江、淮河以南,尤其像闽南这样的地方,由于气候的缘故,湿润多雨,林深草密,农业发展远不如中原地区,还能烧制出这样的陶器实属不易。在往下看,我第一次亲眼目睹了那个叫“陶制买地卷”的展品,人去世后,到了阎王爷那里还要向别人出示买地卷,以宣示自己对这块墓地的主权,真是太有意思了。而且最有意思的是那个“五彩土地公”木坐像”,那么的和善敦厚,看到他我马上就联想起,被孙悟空呼来唤去的土地爷,太像了。还有骑兽的赵公明,那么着急的要去哪儿,是急着给缺钱的人送钱去吗?还有用于镶嵌在墙面起到装饰作用的“司马光砸缸”壁石,让我想了老艺人赵丽蓉,我已经很久没有那么开心的笑过了。最后那个“衣锦还乡”的石门簪,让我明白了衣锦还乡就是退休回家而已。还有那五个被挂起来像圆球样的东西,知道它是什么吗?</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写于2025.03.27.</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海上寺庙(1)3月25日我们夫妇利用网上包车的方式,游览了位于泉州周围的三个比较著名的景点,海上寺庙—洛伽寺就是这三个景点中最后游览的地方。洛伽寺始建于唐代,历代又多有扩建和修缮。寺庙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圆通宝殿和念佛殿。洛伽寺因其独特,现闻名于国内旅游界,大家当然也包括我们,一直希望有机会能到此游览,但如果严格说来,洛伽寺实际是建在海岸边礁石上的一座寺庙,当落潮的时候,它是在陆地上,当潮水将碓石淹没时,它又是一座海上寺庙。人们利用潮水的这种变化,苦心孤诣的营造一种海天佛国的意境,十分真切的体验了信仰的力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写于2025.03.27</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承天古禅寺:泉州承天寺又叫月台寺,山门坐东朝西,门眉上方挂着一块横匾写着大大的“月台”二字。山门内有一条长长的甬道,道路的右侧植有一排古榕树,每两棵榕树之间,都立有一座石制经幢,大概是有七座。承天古禅寺的建筑规模仅次于泉州开元寺,是最早建于南唐时期的古寺庙,最初叫南禅寺,北宋时期改名承天寺。在甬道尽头是寺庙坐北向南的一溜主建筑,天王殿、大雄宝殿、弥勒殿等。承天禅寺是个有传奇,有故事的古寺,寺内据传说有十大奇景,而我知道只有五个:1、“榕树午陰”(指的是山门内的那些古榕树,在弘一法师写就的“升无上道,得正法流”八字下方的那颗古榕,虽已从根部折断,但古树依旧长出新芽。)2、“塔无禽栖”,(石经幢上从无飞鸟栖身建巢,3、“梅石生香”,(据传寺内有一块梅花石有时会发出香味,放在寺庙东侧大悲殿前面,可惜我没找到。)4、“狮子吐烟”(就是我拍图片中那个长圆形顶部有个狮子大开口的,类似于香炉的石雕。5、“飞来石塔。”(指大雄宝殿前一左一右两座高高的石经幢,据说这两座不是塔的塔,是一个用两只手托塔修行的台湾僧人的塔,有一天两个塔自己飞到承天寺,而僧人也寻迹落户于此。所以称为飞来塔,不过比起杭州灵隐寺前的飞来峰,这个两个塔还是有可能会飞的。)在承天禅寺山门左右两侧墙面上,分别写着“有无量自在,入不二法门”,我想这就是今天我来这里的原因吧。入得佛门,求得禅静。出得佛门,再入俗尘。🙏🏻🙏🏻🙏🏻</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写于2025.03.28</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泉州天后宫观戏</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2px;">​—2025.03.29</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