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仙门山走笔

山泉清清

<p class="ql-block">作者:源泉</p><p class="ql-block">诵读:山泉清清</p> <p class="ql-block">仙门山走笔</p> <p class="ql-block">正是农历五月初旬,田野里蓬勃着旺盛的青绿,各种鸟们自由雀跃,放肆歌唱,把一个初夏闹腾得热烈欢快。麦子以金黄色的心情,涌起层层黄浪。花的分子们在空气中飞舞着,碰撞着,铺散在原野,有些分子们不小心冲入人的鼻腔,甜甜的香味直入喉咙深处,让你忍不住打一声呃。路边的石榴花盛开着愉悦向上的红,想起昨天刚读过海英女士写石榴花的散文,她把石榴花人文化的描述还在心底浸洇、融化,心情顿时如石榴花一样的明艳。</p><p class="ql-block">汽车行驶在渑淅高速公路上,平稳轻快,车里开着空调,温度适宜。一群仙门山采风的文友,认识或不认识的朋友们互相打着招呼,欢快而矜持。不知不觉间,汽车在仙门山前广场上停下,一股泉水从绿荫遮蔽的大山里趔趔趄趄地跑出来迎接我们,而后又怕羞一样笑着拍手跑向远处。真是未见山先见水。所谓山水相连,有山必有水者是也。</p> <p class="ql-block">仙门山位于渑池县北部,藏于秦岭山脉和太行山脉之间,山势巍峨,逶迤苍茫,因此有二龙戏珠之喻。“仙门山”何以名仙?仙在何处?据说,三皇五帝时期,舜帝南巡到这里,见此地山峦起伏、溪流交错、植被茂盛、百鸟争鸣,顿觉心旷神怡。于是,舜帝就带着娥皇、女英在这里居住下来并创制出了《韶》乐,《尚书》记载:“箫韶九成,凤凰来仪。击石拊石,百兽率舞。”箫韶为舜制的音乐。箫韶之曲连续演奏九章,凤凰也随乐声翩翩起舞。此后,夏、商、周三代帝王均把《韶》乐作为国家大典用乐,是一种场面盛大的祭祀舞蹈。孔子在齐国时,听闻《韶》乐“三月不知肉味”。他老人家想不到《韶》乐的美达到了这样迷人的地步。因此, 河南 仰韶酒业开发此地时,就把该地取名为“仙门山”。“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舜帝于此地制《韶》,岂不仙哉。</p> <p class="ql-block">仙门山作为仰韶酒的“十里画廊洞藏基地”,“陶香洞天”便是此山的第一景。据说,洞中有绵延十里,上下两排的巨大酒缸,每缸装酒一吨,巨大的酒缸在十里画廊里徘徊,不说酒气醉人,就那个气势也够震撼的。据说,这是中国白酒第一酒洞,建设这个酒洞是让仰韶彩陶坊酒在洞内恒温、恒湿的状态下经过时间的历练,产酯生香,使之更加醇厚芳香。据说酒的精妙之处在于藏的时间要恰到好处,藏的地点要有灵性之地。美酒藏于美山,岂不仙哉。</p> <p class="ql-block">穿养心谷而过,赏奇景野花,走神门,过仙桥,果然深谷幽泉,悬崖奇松,古藤龙盘,天桥仰望。果然好山,让人想起:“山从人面起,云傍马头生”的诗句,更惊叹于古人如此形象神韵的总结。快到山顶处,是一线天奇景,从陡峭壁立而狭窄的石缝中,铺就365级石梯攀蹬而上,就像在洞穴里攀爬一样,有的地方需要抓着路边的铁锁一步步攀登。一路走来,山路一会儿狭隙,一会儿空旷,林木有粗壮奇姿的,有细小百态的,所有景观,体现在一个“趣”字上。山趣、水趣汇成景趣,景趣、情趣汇成心趣,而这一切都是大自然的无心之趣。有此奇趣,仙门山岂不仙哉?</p><p class="ql-block">终于到达山顶,天地旷阔的让人窒息。喘息未定,眺望远山,只见千山奔涌赴天门,万壑奋力舞云海,好一派人间仙境。山顶修建有一座醉云亭,醉云亭有亭有台,乃是仙门山的观景台,观景台旁有一颗桑树,此时正是桑葚成熟季节,黑红的桑葚挂满枝头,又坠落一地,入口爽甜,余味悠长。从山顶望去,茫茫云海,群山奔腾,千里浓绿中,漂浮着一块块金黄的麦浪。此时方觉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是一种气慨而不是风景,是一种心情而不是景观。</p> <p class="ql-block">我们从南路下山,一路奇树、怪石、峭壁、老藤、幽谷、险峰,边走边看,惊异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感慨着人在自然中的渺小。距山顶不远,在两座山峰之间,横跨起一座玻璃桥,叫做仙鸿桥,长400余米。据说,行走在玻璃制造的仙鸿桥上,有脚踏云间、凌空漫步之爽,透过玻璃还能看到谷底景色和在悬崖峭壁上修建的人行栈道。</p> <p class="ql-block">图片:网络(致谢)</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谢谢您的欣赏!</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span class="ql-cursor"></span>🌹🌹🌹</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