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2025年3月17日早上七点起床八点在宾馆吃的早餐,八点半开车来到了南阳知府衙门。</p><p class="ql-block"> 南阳府衙又称为南阳府署、南阳府衙,地处河南省南阳市区民主街西部北侧,始建于元世祖至元八年(1271年)。府衙坐北向南,南北长300米,东西宽240米,面积72000平方米。</p><p class="ql-block"> 南阳知府衙门古建筑有30多座共140余间,总体布局然保留了明清时期的格局和风貌。位于中轴线上的照壁、大门、仪门、大堂、寅恭门、二堂、内宅门、三堂等主体建筑基本完整。南阳知府衙门是中国清代唯一一座保存至今而且布局依然完整的府衙建筑,对研究中国古代官署的规划、形制、发展变迁以及地方官吏的任用及其他政务都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p><p class="ql-block"> 2001年6月25日,南阳知府衙门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南阳府衙照壁:谷称“影壁”,是古代官署的重要组成部分,南阳知府衙门照壁呈八字形,青灰砖砌成,宽22.5米,高4.89米。</p> <p class="ql-block"> 当我们踏入那扇古老的大门,仿佛穿越了时空,一下子回到了古代。</p><p class="ql-block"> 南阳府衙大门是拱券式建筑,面阔三间,进深一间,长16.6米,宽7.2米单檐硬山顶,大门上方砌长方框。是官署的第一道大门。大门的设计体现了古代官署的威严和礼仪。</p> <p class="ql-block"> 经过大门来到了仪门,有点像新官上任的感觉。仪门又有“塞门”之称。据记载,此门平时不启,只逢府治喜庆大典、皇帝临幸、宣读诏旨或举行重大祭祀礼仪时,才鸣礼炮十三响后启开。仪门形制同大门,唯前坡内侧檐部采用木构卷棚。仪门为礼仪之门,凡新官到任,至仪门前下马,由迎接官员迎入仪门内。</p> <p class="ql-block"> 过了仪门就是大堂,大堂坐落在石质台地上,面阔五间,进深三间,长21.5米宽9.8米。它是中轴线上主体建筑,也是第三进院落。檐下置斗拱,斗拱疏朗,梁架奇巧,明亮宽敞。大堂是知府开读诏书、接见官吏、举行重要仪式的地方。堂正中设公案,两侧列“肃静”“回避”及其他仪仗等。</p> <p class="ql-block"> 参观完大堂来到了<span style="font-size:18px;">寅恭门,</span>寅恭门:位于大堂之后,是二堂之门户,寅恭门面阔五间,进深三间,长18.4米,宽7.2米,是单檐硬山顶,前坡内结构同仪门。寅,敬也;恭,恭敬之意。寅恭门当为恭敬迎接宾客的大门。</p> <p class="ql-block"> 二堂:仅次于大堂的重要建筑,其面阔比大堂少2米,但进深多1.8米,显示了其独特的庄严气氛。二堂又称“思补堂”,旧称“后厅”该堂面阔五间,进深三间,长18.8米,宽12.4米,也系单檐硬山顶。思,考虑;补,补助。思补堂,有深思熟虑,助其不足之意,是地方长官处理一般公务的地方。</p> <p class="ql-block"> 内宅大门,也叫“暖阁”。内宅大门面阔五间,进深一间,长18.4米,宽3.6米,牌楼式结构。</p> <p class="ql-block"> 三堂:位于二堂之后,三堂旧称“退厅”,是知府大人处理内务的地方,也<span style="font-size:18px;">是知府接待上级官员和商讨重要政事的地方。</span></p><p class="ql-block"> 三堂面阔五间,进深三间;通面宽18.8米,进深11米;单檐硬山顶;出廊,廊深1.7米;明、次稍间规整分明。三堂与知府眷属住的房子全有走廊相连。</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参观完二堂、内宅门、三堂来到了衙师爷馆:衙师爷馆是南阳府衙内的一个重要展馆,展示了中国明清时期独特的师爷文化。师爷,又称门客、幕僚、幕宾等,是中国封建社会晚期的特殊群体,他们在官场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p> <p class="ql-block"> 我们游览完南阳府衙开车前往赊店古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