履职五载征程,镌刻强军梦想

泉水咚咚

创作/铂汾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时光如白驹过隙,转瞬即逝。自离开驻漳浦守备团机关工作,到师机关工作八年后,我有幸再度回到这片熟悉的土地,担任守备团团长。这意义非凡的五年军旅征程,无疑是我整个军旅生涯中挑战最为艰巨、责任最为重大,却又收获最为丰硕、成长最为显著的阶段。</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在守备团的日日夜夜,忙碌与紧张相互交织,艰辛与欢乐并存其中。我始终怀揣着一股不服输的拼搏劲头,奋勇前行,不懈进取。守备团这个温暖而有力量的集体,宛如一座坚实的堡垒,永远是我最为铭刻心中的强军梦想。</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一、临危受命,稳妥推进整编</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驻漳浦守备团素有“东南海防第一团”的赫赫威名,其历史渊源可追溯至1949年12月在福建省南靖县山城成立的福建军区第六军分区警备团。此后,历经多次整编调整,军队的变革与发展在这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记。1969年,原福州军区驻漳浦守备某师正式成立,守备团番号相应变更,归入该师建制之下。</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1985年6月,中央军委一声令下,全军开启了百万大裁军的伟大征程。福州军区与南京军区合并为新的南京军区,驻漳浦守备某师师部以及驻东山岛守备某团的建制于1985年11月被撤销。以驻漳浦守备某团为基础,从全师抽调部分优秀干部战士,组建了南京军区驻漳浦守备某团,该团自此从驻厦某军的建制中划出,归福建省军区建制,由厦门警备区指挥领导。</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此次整编工作涉及撤建、分合等诸多复杂繁难的情况,任务极为艰巨。此时,原王团长和程政委已确定转业,而团里的军事、政治等工作急需有力的领导与统筹。1985年8月,经省军区同意,师党委做出决策,任命我代理团长一职,履行团长职责,以加强对整编工作的领导。当蔡师长找我谈话时,我毫无思想准备,深感意外。这副沉甸甸的担子所带来的责任之重,让我深感使命在肩。但作为一名军人,服从是天职,军人的追求,唯有责任与使命。无论身处何种岗位,我都决心竭尽全力,做到问心无愧,其他的一切,便交由组织妥善安排。</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代理团长期间,我深切体会到责任的重大。时间紧迫,任务如山,原团长与政委即将转业,团里的各项工作几乎都落在了我的肩头,压力如同泰山之重,令人喘不过气来。然而,我深知仅凭一己之力远远不够,必须充分调动党委一班人的力量,凝聚人心,激发预提留任干部的积极性与创造力。</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在上级要求的指引下,团党委精心谋划、周密制定了一套科学合理的精简整编方案。团司令部、政治处、后勤处等各部门迅速行动,全团上下齐心协力,积极投身到整编工作中。团党委加强了领导,坚决贯彻上级指示,反复对官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教育。全团干部党员展现出了极高的党性修养,全体官兵顾全大局、团结协作、严守纪律,一切都毫无保留地服从组织的安排。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整编工作进展顺利,于1985年11月15日圆满完成。</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在整编过程中,按照上级要求,原师部撤销后成立了善后办,由原师蔡师长和原师政治部陆主任负责师部和原驻东山岛守备某团及师直属队编余干部的转业安置工作,士兵则全部安排复员。原驻漳浦守备某团的编余干部归新编团队管理,并负责他们的转业安置事宜。</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二、正式任职,统筹团队发展</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1985年12月,我被正式任命为守备团团长,同时新任命的还有彭政委、刘副团长、李参谋长、政治处郭主任、后勤处余处长,以及守备1营、守备2营各下辖3个守备连。团归厦门警备区指挥领导,开启了新的发展阶段。</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新的团领导班子到任后,团党委高度重视班子建设,始终坚持集体领导,讲究工作方法,充分发挥集体智慧,精心筹划各项工作,并积极组织实施。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整编善后工作得以顺利推进,圆满完成了上级赋予的精简整编善后任务以及年度教育训练等工作目标。</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1986年4月,根据团作战任务的需求和上级命令,我团转隶漳州军分区指挥领导。1986年6月,为了加强海防力量,团队进行了扩编,增编守备第3营并驻守东山岛。守备第3营下辖2个守备连和1个炮兵连。这次扩编是自1985年精减整编后的一次重大编制调整,对团的编制体制完善以及作战任务改变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据了解,此次编制的重大调整,源于中共东山县委、县政府代表全县人民直接向中央军委写信请求,反映了东山岛驻军的必要性。南京军区固司令员得知后,亲自率领总参作战部及军区机关工作组亲临东山岛进行全面的战场勘察,最终确定从驻泉州守备某团调一个营驻守东山岛,编为守备第3营,归我团指挥。扩编后,团海防防区横跨龙海、漳浦、云霄、东山、诏安五县,面积约5769.2平方公里,人口约250万,海岸防线直线长150公里,曲线长715公里,纵深约35公里,成为防止台军从海上窜犯的重要屏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1988年8月至9月,按照中央军委的统一部署和上级指示精神,全军恢复军衔制。我团顺利完成了军官军衔的评定工作。经过上级审批,全团所有军官均被授予了相应的军衔。同年8月,我与分区的几位领导一同参加了省军区在福州举行的大校上校授衔仪式,我有幸被授予上校军衔。</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三、志同道合,携手共事奋进</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1989年2月,彭政委转业。上级任命漳州军分区干部科尹科长任团政委,我与尹政委的携手共事,成为我任团长期间最为愉快、最有成就感的两年。</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尹政委曾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制内担任过多个重要职务,曾任原驻漳浦守备某师及漳州军分区干部科科长,他是上海市人,为人诚恳,原则性强,知识面广,十分亲切好相处。他在担任军分区干部科科长时,对团里的每一位排以上军官都了如指掌,他们的情况他更是心中有数。此前,我们都曾在师机关担任过科长,那时我便对尹政委颇为敬重。能再次与他共事,我深感荣幸。</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在共事的两年里,我们工作上相互支持,生活中彼此帮助。我们时常围绕团队建设畅所欲言、深入交流,许多重要事项都会事先共同商量探讨。特别是对于团队的重大事项、干部配备以及重大开支等问题,我们从不擅作主张,始终保持相互尊重、高度协作。在我心中以及全团官兵的印象里,尹政委是一位优秀的政委,更是我的得力搭档。他政治敏感性强,为人厚道实干,我们配合默契,工作上既分工明确又协作紧密。</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们始终坚持集体领导,团党委的全盘工作我们的思路清晰且高度一致。我们注重抓好党委班子建设,同时也关注基层建设,经常深入连队蹲点,着眼解决实际问题、求实效,保证了团党委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赢得了全团上下的一致赞誉,为建设先进团队奠定了坚实基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1990年初,省军区陈司令员到团里调研。在考察部队后,听取了我对全团军事工作的汇报和尹政委对团党委工作情况的汇报后,陈司令对团队近两年来团党委领导班子建设给予高度肯定,对军事训练工作表示满意,还特别表扬了团党委领导班子的团结协作精神,并对我们两位主官相互支持配合给予认可。我后来能提升至厦门警备区任参谋长,省军区陈司令的这次调研是关键因素之一,尤其是尹政委的推荐至关重要,我对此心怀感激,终生难忘。</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四、固本强基,贯彻落实纲要</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1989年,团党委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高度重视并认真贯彻落实《军队基层建设纲要》。通过一系列措施,促进了全团各基层连队一日生活制度的规范化建设,使连队建设逐渐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的良性轨道,呈现出全面、稳步发展的良好态势。</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尹政委到任后,团党委更加注重基层组织的建设,重点抓了以连队党支部为核心的三个组织建设,突出抓好“一个班子、两支队伍”的建设:即建设一个坚强的党支部,使其在基层连队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建设一支模范作用好、相对稳定的党员队伍,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建设一支军政素质好的军官队伍,为部队的建设与发展提供有力的领导保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们利用训练预备期,有计划地轮训连队主官和党团小组长,提升他们的带队能力和领导水平。针对一些相对较弱的连队,我们还进行重点帮建,取得显著成效。1989年底,团被授予省军区贯彻共同条令先进单位的荣誉称号,这是对全团工作的高度肯定。</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同时,1989年团在组织建设方面还有了新的变动。后勤处余处长调到总参谋部机关工作,上级任命后勤处阮副处长任处长,并任命蔡俊杰为后勤处副处长;10月,团政治处郭主任转业,上级任命郑副主任为政治处主任。</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在带兵和爱兵方面,我始终坚持知兵、爱兵的原则。下连队时,我常常悄悄前往,不提前通知,力求了解连队最真实的情况。我注重从细微处发现实质,细节往往反映着总体的问题。在检查工作中,我发现一些连队在贯彻三大条令方面存在不足,缺乏全面、切实、经常化的落实,具体体现在各类人员职责落实不够到位等。通过一段时间的暗访检查,一些后进连队逐渐恢复了规章制度,部队精神面貌发生显著变化。</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深知,要带好兵,首先要发自内心地爱兵。我始终带着深厚的感情去关心爱护战士,与他们交朋友、做知己,这样才能赢得他们的信任和尊重。而爱兵的根本,在于端正对士兵的态度,坚持官兵一致的原则,以平等的身份,真诚地关心爱护士兵。</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1989年,分区在团进行了贯彻落实《军队基层建设纲要》的试点,并在面上推广了试点的经验。团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军委、总部和军区党委关于加强基层建设的一系列重要指示,全面落实《军队基层建设纲要》,始终以政治建设为主题,以战斗力为标准,以军事训练为中心,上下团结一心,着力抓基层打基础,使基层建设稳步发展。年终,团再次成为省军区贯彻共同条令先进单位,全团11个基层连队,有8个连队实现了《纲要》达标。</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五、突出军事,狠抓训练落实</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在我担任团长期间,我将主要精力投入到抓军事训练中。上级每年在我团组织的训练试点、现场会较多,这既是机会,也是对团军事工作的全面考验。</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团领导和机关坚持学军事、抓训练,在各次重大军事活动中,深入训练场跟班作业,确保每一个环节都严谨规范。同时,团多次开会协调工作,既全力以赴完成上级赋予的多项任务,又保证了部队训练“课目、人员、时间、效果”的落实。</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1986年,部队精减整编后,团专业兵种比例增多,但各专业技术骨干相对缺乏,教学能力较弱的问题较为突出。针对这一情况,团着重加强了各专业分队的训练,为后续的合成训练筑牢坚实基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为适应军队建设指导思想的战略性转变,团坚持“一专多能”训练和“军地两用人才”培训。每年的12月至次年后1月底,为部队的训练预备期,团本着年度训练总结“求实”、各种集训“求精”、训练准备“求全”、新兵训练“从严”、营区整治“求细”的原则,积极主动地抓好预备期的各项工作,重点狠抓新兵训练,为后续的全面训练奠定了坚实基础。</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1987年至1989年,团举办多期军官集训和专业骨干集训,聚焦解决各级军官在科学管理和专业战(技)术方面的重点、难点问题,为部队的训练打下良好基础。团还广泛开展了“擂台赛”、“尖子比武”等群众性大练兵运动,在省军区组织的各类比赛、比武、考核评比中成绩优异。</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1989年上半年,团对院校毕业的新干部进行了“上岗”前培训,同时对在职军官进行了队列、器械、障碍、投弹、轻武器精度射击、五公里越野等基本技能的考核。考核时,我们还组织士兵现场观摩,增强了军官搞好训练的内在动力和外在压力。1989年底,守备第1营成功完成省军区赋予的“守备营海岸防御实兵实弹演习”任务,福建省军区在该营召开了现场会,南京军区转发了团的训练做法,这无疑是对我们工作的高度认可。</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1990年4月至8月,根据上级人事调整,孙副团长转业,李参谋长转任副团长,上级任命2营林营长任团参谋长。同年7至8月,省军区代表南京军区全面考核一个建制团的基础训练状况,团受考27个课目,总评成绩良好。</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在我任团长期间,团首长机关训练紧张有序、卓有成效。司令部业务训练年平均落实时间不少于20天以上,1988年,省军区检查组对团参谋在职业务训练进行考核,平均成绩为84.4分,团受到省军区的通报表彰。</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六、筑牢根基,落实保障有力</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后勤保障是军队战斗力的重要支撑,在担任团长期间,我深知其重要性,为此采取了一系列有力举措。</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1986年,团着重抓了后勤机关干部的训练。为使后勤专业兵能精通本职业务,了解班排战术,达到会战斗、会保障的目标,团狠抓了后勤分队军事共同科目训练,严格落实专业勤务分队从单兵到班的战术训练,突出抓好“供、救、修”的基础训练和综合训练,全面提升了后勤队伍的综合保障能力。</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我在任期间,对后勤工作的重点是实现“斤半加四两”目标,在保障供应的基础上,力求实现节约。为此,我们注意发挥团里的优势,广开财路,大力开展农副业生产。经过努力,连队基本实现“五有”(有个好伙房、好菜园、好作坊、好猪圈、好鱼塘),后勤设施进一步得到完善,提升了全团的后勤保障水平。</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1987年,团进一步优化了后勤战备方案,完善了“四室一库”,并添置了完善相关设施,还收集整理了大量战备资料。同时,团新建了油库,营连也都建有“二室一库”(兵器室、储藏室、战备物资库),设备基本配套齐全,使后勤各项战备方案更加配套,设施建设与管理进一步落到实处,为应对各种突发情况提供了有力保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1988年,从4月份开始至11月底,全团的武器装备按照“全面普查、摸清现状、故障排除、维修保养、配套设施、完善制度”的步骤,进行一次较为彻底的整顿,使全团的各类装备完好率全部达到总部规定的标准要求,为部队的日常训练和作战提供了坚实的装备保障。</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 五年的守备团团长生涯,是我军旅人生中最为浓墨重彩的篇章。在这段弥足珍贵的时光里,我与战友们同舟共济、并肩作战,用青春和热血诠释了对国防事业的无上忠诚。守备团战友们那一张张充满朝气的笑脸、那一句句庄重的誓言,都成为我永恒的精神财富。如今,虽已离开了这片热土,但始终坚信,守备团的优良传统将如熊熊烈火般代代相传,在强军兴军的伟大征程中,必将续写更加辉煌灿烂的新篇章!</b></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22px;">备注:照片有的来自网络,感谢原创者的辛勤付出。</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