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8时多来到广州火车南站,准备乘坐10时的高铁到福建福州,今天天气晴朗。 出外旅游,小朋友格外兴奋。 15.10时,到达福州南站。 打车来到三坊七巷差不多18时了,天气差。福州市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位于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境内的历史文化街区及旅游景区,地处营房里10号,总占地面积约40公顷。三坊七巷是“闽都名人聚居地”。这里人杰地灵,历史上曾经涌现出150位进士、300多位举人,以及300多位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杰出人物,如林则徐、沈葆桢、严复、陈宝琛、冰心、林觉民等。因此,三坊七巷也有“一片三坊七巷,半部中国近代史”的盛名。 林则徐纪念馆包括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林文忠公祠”和“林则徐史绩展”两大部分,占地面积8500平方米,是全国林则徐文物收藏中心、林则徐精神展示中心、资料研究中心,也是全国最大的林则徐专题纪念馆。林文忠公祠建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是林则徐的后裔及乡贤为了纪念林则徐,在获得朝廷恩准后修建的专祠。林文忠公祠包括:牌楼门、仪门、御碑亭、树德堂、花厅、云左阁和园林等,具有晚清福州风格的古典园林式祠堂建筑 夜幕降临,三坊七巷展现出了另一番迷人的景象。茶馆、酒馆里热闹非凡,南音、评话等传统艺术表演轮番上演。南音那优美的旋律,就像一股清泉,流淌在人们的心田;评话那生动的讲述,仿佛把听众带入了一个个精彩的故事世界。在这里,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完美融合,让人沉浸其中,流连忘返。 三坊七巷发轫于晋朝,成形于唐、五代,完善于两宋,鼎盛于明清,被誉为“里坊制度活化石”“明清建筑博物馆”。三坊七巷以南后街为中轴,西侧三坊是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东侧七条巷是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合称三坊七巷。三坊七巷是福州最具代表性也是国内现存规模较大且保存较为完整的历史文化街区。街区基本保留了唐宋时期的坊巷格局和大量明清时期的建筑,其中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29家。 走进坊巷,你会看到纵横交错的石板路,它们就像历史的脉络,承载着无数人的足迹。白墙瓦屋错落有致,曲线山墙别具一格,小尺度的巷道充满了生活气息,邻里之间的交流仿佛就在眼前。民宅都有高厚的围墙,土筑构件顶部双坡 “龙脊” 盖瓦,墙体呈现出流线形的 “马鞍墙”,就像一条灵动的巨龙,守护着这片古老的家园。 这片神奇的街区,它就像一位隐匿在繁华都市中的时光老人,静静地诉说着千年的故事。这里,就是被誉为 “中国城市里坊制度活化石” 的三坊七巷。当你踏入这片古老的街区,就仿佛瞬间穿越回了古代,一步一景,皆是历史的沉淀。 三坊七巷吸引大家之处,主要在三美两多:榕树美,建筑美,庭院美,名人多,故事多。榕树美!福州简称榕。榕树是福州的市树,榕树肯定多。且不说她榕树多的一面,南后街中轴线的两头,郁郁葱葱的榕树,总是昂扬奋发、精神抖擞地迎接着游客的到来。无论从哪个角度看上去,都是那么挺拔,娇艳,精美的画面由不得人人都要按下记录的快门!特别是南后街中轴线上那株榕树:爱心树,其形状仿佛就是一颗巨大的爱心悬挂在空中。 北宋治平二年(公元1065年),时任福州太守的张伯玉发现入夏酷热,城内中暑生病的人很多。经过考察,遂即下令编户浚沟七尺,植榕绿化。数年后,“绿荫满城,暑不张盖”。就是说榕树绿荫满满,酷暑无需打伞了!实际上,张伯玉在知州任职只三年时间,却留给榕城子女千年的思念。杨桥路至今都有他的塑像供后人瞻仰! 建筑美!三坊七巷内外到处都是俯首可拾的文艺范。坊巷内曲径通幽,狭长的巷道似乎没有尽头,路面全部采用石板铺设,其好处是夏天易散热,且雨天不易积水。大部分建筑一个重要的特点是以木构架为主,采用中国传统的斗拱技术,使建筑稳固耐用。屋顶覆盖青瓦,檐口挑出,形成优美的曲线。那些马鞍形的风火墙,墙体随着木屋架的起伏做流线型,翘脚伸出宅外,状似马鞍,既美观也实用,还能有效地防火防盗。 宫巷在安民巷之南,东西两端分别跟八一七北路和南后街相接。宫巷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明代,当时称为“聚英坊”,因内有紫极宫而得名“仙居”。后来几经改名,最终在1981年恢复现名“宫巷”。宫巷全长309米,宽5至8米,原为条石铺砌,后改为三合土和沥青路面。宫巷内有许多历史名人故居和古建筑,如沈葆桢故居、林聪彝故居等,至今仍保存完好。宫巷不仅是历史文化的见证,也是福州的重要旅游景点。 2010年,福州三坊七巷街区内补植了一批大树供游客遮阴避暑,其中一棵大榕树定植于南后街的南侧,经过十余年时间生长,它蓬勃生长的树冠宛如一颗爱心,被游客亲切地称为“爱心树”,已成为三坊七巷拍照打卡C位树。“爱心树”高近30米,冠幅约25米,每年由专业的工作人员进行养护。2021年,这棵“爱心树”不仅登上微博同城热搜,还被人民日报、环球网等多家媒体关注和报道。 宫巷 宫巷,福建福州“三坊七巷”中“七巷”之一,旧名仙居,以巷中有紫极宫得名,是当今福州保护的最完整的古巷坊之一。巷内有清代建筑13幢。其中,有清两江总督福建船政大臣沈葆桢,林则徐之子林聪彝,清海军总长刘冠雄等近代名人故居。 宫巷里的豪门住宅结构精巧,单是室内的木雕石刻构件就今人叹为观止。如漏花窗户采用缕空精雕,榫接而成,而且通过木格骨骼的各种精心编排构成了丰富的图案装饰。在木穿斗、插斗、童柱、月梁等部件上常饰以重点雕刻。各种精巧生动的石刻在柱础、台阶、门框、花座、柱杆上随处可见。可以说是福州古建筑艺术集大成者。 三坊七巷的文化底蕴,那可是相当深厚,就像一本永远读不完的百科全书。这里诞生了无数对中国近现代进程产生重要影响的人物。比如,民族英雄林则徐,他的故居就坐落在三坊七巷。林则徐虎门销烟的壮举,就像一把火炬,点燃了中国人反抗侵略的斗志。还有严复,他翻译的《天演论》,犹如一声惊雷,在当时的中国社会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沈葆桢、林觉民、冰心等众多名人,也都曾在这片土地上留下过生活的痕迹。 宅院内部大多采用穿斗式木构梁架,多进院落沿着纵深轴线中轴线对称布局。从门头房、插屏门,到前厅天井,每一处建筑都蕴含着古人的智慧。花厅由庭院和书房组成,是文人雅士们吟诗作对的好去处。天井则是整个宅院的交通枢纽,厅堂宽敞明亮,门窗又大又多,窗饰的漏花镂空精雕细琢,让人不禁感叹古代工匠的高超技艺。 沈葆桢(1820年-1879年),原名沈振宗,字幼丹,又字翰宇,福建侯官(今福建省福州市)人。晚清时期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民族英雄,中国近代造船、航运、海军建设事业的奠基人之一。沈葆桢在担任船政大臣期间,以开放姿态充分吸收西方科学技术,聘用西方技术人员为学堂教师,使用西方原版洋文课本教学,这种敢于吸收外来文明精华的胸襟,造就了马尾船政的辉煌。 庭院美。坊、巷内纵横的深宅大院,高墙环绕,红砖白瓦给人以古朴而温暖的感觉。墙体大都是曲线型马鞍墙。一般是两侧对称,墙头与翘脚届由五颜六色的泥塑彩绘,两侧马鞍墙延伸作飞起的牌堵,马鞍墙夹着两面坡的屋盖形成较大的楼。各个庭院布局结构除各有自己的特色外,门、梁、窗、围墙,雕饰又都有各自的风格。三坊七巷共计约有159座明清故居保存下来。穿行一座座院落,如同翻看一张张黑白照片,陈旧却不失风采。 故事多。坊巷名称本身故事多,加之名人多,坊巷内故事必然更多。郎官巷,这是宋代就有的坊埠。宋朝刘涛居此,子孙数世皆为郎官,故名郎官巷;安民巷,因唐代农民起义军黄巢入闽时,到此巷即告示安民;杨桥巷,是黄花岗烈士林觉民的家!林觉民的故居,也是林长民,林徽因故居;宮巷,有中国船政之父沈葆桢的故居,沈葆桢是林则徐的外甥兼女婿,他创办了求是堂艺局,培养了严复,刘步蟾、邓世昌、林泰曾、林永升等杰出人才。 名人多。三坊七巷历代名贤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近代诗人陈衍的诗句“谁知五柳孤松客,却住三坊七巷间”,一经传出,就成为此地人杰地灵的代名词,强大的文化底蕴遂之即出!据统计,约有四百多名人居住于三坊七巷,浓厚的文化气息和千年累积的文化印迹,造就了三坊七巷的文化历史,成为名副其实的历史名片。 三坊七巷吉庇路80号,这里有一家古色古香的三生石餐厅,坐落在三坊七巷的一座三进三出的大宅院里。一进门,就被这里古朴雅致的环境所吸引,不仅可以欣赏到绝美的风景,还能品尝到地道的闽菜。我们点了这里的招牌菜:至尊佛跳墙,福州荔枝肉。-----三生石·佛跳墙·福建菜·古韵餐厅(三坊七巷店) 浓汤海味炖客家豆腐、甜芋泥、糟肉光饼夹、姜母鸭、闽北空心菜。 泉州萝卜饭 餐厅为清朝六品官员府邸改造,三进三出四合院,一步一景,充满江南书院气息,古色古香,设有庭院、汉服表演区等,还能换装畲族服饰。 三生石古韵餐厅环境赏心悦目,装饰十分豪华大气,仿佛置身宫廷盛宴。 严复,原名宗光,字又陵,后改名复,字几道,福建侯官县人,近代极具影响力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翻译家、教育家 ,新法家代表人物。严复翰墨馆位于福州市三坊七巷南后街7号,该馆以抢救、保护严复文物与文化遗产,挖掘、传承严复精神为己任,收藏严复书法与相关书籍。馆内收藏了近300件严复真迹和书籍,全面展示了严复的生平事迹,展馆由翰墨馆、生平馆和严复书院组成。 在爱心树下留念,成为福州游人的自选动作,相信不会有人弃爱心树而离开!那是张伯玉的化身,她为世人遮阴蔽日,也增添了一份少见的浪漫与温馨,还为漂亮的街区增加了异样的美。 穿梭于坊巷之间,千载光阴浸润着它的古韵风华。所有的店面商铺都保持着古朴典雅的风格,没有任何喧闹的霓虹招牌,低调又内敛,感觉谁都会被宁静的氛围所吸引!走在石板路上,深厚的历史底蕴到处呈现出生活的气息,令我们置身于古老而又充满活力的环境中,让人感受到历史的悄然演绎与无意间的变化,平静有序,和谐相安! 三坊七巷,它是福州的历史记忆,是中国的文化瑰宝。正如那句话所说:“一座三坊七巷,半部中国近现代史。” 在这里,可以触摸到历史的温度,感受到文化的魅力。它就像一个巨大的宝藏,等待着每一个人去挖掘、去发现。无论是古老的建筑,还是丰富的文化,都让人流连忘返。三坊七巷就像是一部活着的历史教科书,它见证了福州的兴衰变迁,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走进三坊七巷,就是走进了一段千年的传奇。 <p class="ql-block">时间:2024年10月3日</p><p class="ql-block">地点:福建福州</p><p class="ql-block">图文:红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