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腾的纸乡

萨笛情

<p class="ql-block">青衣佳处有纸香,古蜀良邑,今之夹江。夹江以千佛岩、东风堰闻名于世,更是千年纸乡。</p><p class="ql-block">夹江造纸始于唐,继于宋,兴于明,盛于清,素以质量佳、技术精、品种多、宜书宜画、历史悠久而载誉巴蜀。</p><p class="ql-block">唐乾时期,更成为“贡纸”和“文闱卷纸”。</p><p class="ql-block">抗战时期,夹江手工纸达到鼎盛,年产量8千吨,居全国之冠。</p><p class="ql-block">纸是记载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同时,手工竹纸制作技艺也是一种文化遗产。</p><p class="ql-block">夹江手工造纸,保留了古法造纸技艺,从选料到成纸历经15个环节、72道工序,是古人智慧的体现。</p><p class="ql-block">2026年,夹江手工竹纸技艺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p><p class="ql-block">2009年,夹江成功申报“中国书画纸之乡”。</p><p class="ql-block">纸于书画家,如同一对难以割舍的情侣。在绵延不息的传承发展中,夹江纸总是与广大书画艺术家相伴同行。</p><p class="ql-block">上个世纪40年代,大千先生寓居夹江,研制出著名的“蜀笺”、“莲花笺”书画纸,得到近现代中国著名书画家们的高度评价,夹江纸遂有“国之二宝”之称。</p><p class="ql-block">1988年,夹江国画纸厂在北京举行试纸笔会,著名书画家启功、董寿平、何海霞、白雪石、王遐举、梁树年、陈大章等挥豪泼墨,为夹江纸代言。</p><p class="ql-block">一中共夹江县委、夹江县人民政府</p><p class="ql-block">2023年9月28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一萨笛情摘抄于夹江县东风堰.千佛岩景区禅意小镇</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修改文字:</p><p class="ql-block">2006年,夹江手工竹纸技艺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张大千与夹江书画纸》:</p><p class="ql-block">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初,为觅好纸,著名国画家张大千先生于一九三九年、一九四一年两次来夹江,深入到纸乡马村,与造纸大户石子清和造纸技师共同试制宜书宜画的新型纸张。</p><p class="ql-block">他指导造纸师傅在竹浆中加入麻纤维以提高纸的强度,又在纸浆中加入一定比例的白矾、松香等物,以增强纸的抗水性和洁白度,并且将纸的幅面规格提高至4尺和5尺。经过几番努力,终于精心制作出了十分完美的“大风堂”、“蜀笺”等几种有着独特帘纹的高级书画用纸。</p><p class="ql-block">张大千在夹江研制出宜书宜画的书画纸,开创出夹江手工纸业新的一页,从此后,书画用纸成了夹江手工纸的主流产品。</p><p class="ql-block">为此,夹江县政府将夹江所产的加有长纤维的高级书画纸,命名为“大千书画纸”,将大千先生制纸的作坊命名为“大千纸坊”。</p> <p class="ql-block">对于夹江造纸的这段情结,张大千先生晚年亦未能相忘。八十年代,重庆收到了一本台湾挂历,这是大千先生女婿肖剑初照先生的嘱咐,寄来作为纪念的,其中一幅《墨荷图》是大千先生的作品,用墨疏密有致,展现出荷花出污泥而不染的神韵。大千先生在画的题跋中写道:“此大风堂50年前所制罗纸也,大有宋褚风韵,不可多得矣”。大千先生所说的这种大风堂50年前所制罗纹纸,即是张大千先生50年前来夹江,与造纸技师共同试制宜书宜画的新型纸张。整整半个世纪,一代国画大师竟还珍藏有当年的夹江纸,实在令夹江人自豪!</p><p class="ql-block">一萨笛情在夹江张大千当年寓居的地方搞抄并发布了美篇作品</p> <p class="ql-block">民乐合奏:《欢腾的纸乡》</p><p class="ql-block">作曲:杨云义</p><p class="ql-block">配器:杨云义</p><p class="ql-block">时长:04:59</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萨笛情阅后感:</p><p class="ql-block">乐曲《欢腾的纸乡》,旋律欢快,优美抒情,高潮迭起,音符闪亮,描述了竹乡儿女辛勤劳作,用汗水书写希望的家园,用心血画出美丽的山河,我聆听音乐,但我更从音乐中看到了千年纸乡那沸腾的热土,看到了家乡人民载歌载舞的幸福生活!</p><p class="ql-block">我为我的家乡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国书画纸之乡、全国中小学生书画用纸产业基地而骄傲!</p><p class="ql-block">我要感谢夹江民族器乐协会锦瑟国乐馆的民乐爱好老师们,是你们用心用情用力地把杨云义作曲的《欢腾的纸乡》,把音符变成了音乐!</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配图照片:萨笛情拍摄</p><p class="ql-block">萨笛情美篇号:23467349</p><p class="ql-block">美篇发布:</p><p class="ql-block">2025年4月8日</p> <p class="ql-block">民乐合奏《欢腾的纸乡》演奏人员名单:</p><p class="ql-block">扬琴:周建辉</p><p class="ql-block">唢呐:周明华</p><p class="ql-block">笛子:雷应洪</p><p class="ql-block">二胡:杨云义、宋行一、周明华</p><p class="ql-block">琵琶:李小红</p><p class="ql-block">古筝:王咏梅、宋梦婷、白芸、杜俊兰、颜学彬</p><p class="ql-block">阮:杨永芳</p><p class="ql-block">柳琴:林燕</p><p class="ql-block">大提琴:冯大连</p><p class="ql-block">打击乐:彭云、徐牧非、杨玲</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视频拍录:朱小凤</p><p class="ql-block">拍录地点:</p><p class="ql-block">夹江民族器乐协会锦瑟国乐馆</p><p class="ql-block">拍录时间:</p><p class="ql-block">2024年11月25日</p><p class="ql-block">谢谢视频拍录朱小凤老师!</p> <p class="ql-block">夹江县东风堰于2014年列入首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p> <p class="ql-block">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夹江千佛岩。</p> <p class="ql-block">杨云义简介:</p><p class="ql-block">我的七表哥杨云义,从知青特招文艺兵到铁道兵11师宣传队,担任首席小提琴、</p><p class="ql-block">曾任夹江县文化馆馆长、文化局副局长,后退休。中国民俗学会会员、四川省音乐家协会会员、四川省群众文化学会会员、乐山市音乐家协会第一届理事会理事、乐山市民间艺术协会理事会理事、夹江县文联兼职副主席。</p><p class="ql-block">杨云义同志热爱本职工作,积极从事群众文化活动,为夹江县成为四川省第一个文化先进县和先进模范地区作出贡献。</p><p class="ql-block">杨云义多年从事群众文化音乐创作、辅导、教学工作,多有作品发表、参演、获奖。</p><p class="ql-block">主要作品有《竹麻号子》、《赶灯会》、《请到西部瓷都来》、《纸乡秧歌》等。</p><p class="ql-block">其中《竹麻号子》分别于1982年、1984年参加乐山地区和四川省民歌调并获奖、</p><p class="ql-block">《纸乡秧歌》多次参加国家级比赛获一等奖、并参加中央三台舞蹈世界栏目演出及出使韩国进行民间艺术交流演出。</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