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老乡情七社情

半痴山人

<p class="ql-block">父老乡亲七社情</p><p class="ql-block"> 腊月时分,街头两侧的行道树那原本枯瘦的枝桠,仿佛被大自然这位神奇的画师精心装扮了一番,挂上了各式各样色彩斑斓的亮化灯笼。这些灯笼在清冷的冬日里,宛如跳跃的火焰,给整个街道带来了几分温暖与喜庆。国霞和萍花肩挎羽毛球拍,脚下踩着咯吱作响的积雪,缓缓从水上公园的大门走出。和那些陆续从公园内出来的早起锻炼的市民一样,她们的头上还冒着腾腾热气,仿佛是冬日里的一缕缕炊烟,带着生活的温度。</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他王爸,他孙婶,快进屋暖和暖和!”李瑞热情地掀开自家压面铺厚重的棉门帘,刹那间,屋内那熊熊燃烧的炉火所散发的暖意扑面而来。国霞和萍花微笑着走进屋内,将羽毛球拍轻轻靠在墙角,随后接过李瑞从里屋递出的两个红得透亮的大苹果。李瑞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说道:“这是我家媳妇从朱店娘家捎上来的,可甜啦,你们尝尝。”</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村民老董家在这个腊月里,热闹得如同繁华的集市。老董两口子对跳舞耍社火痴迷得很,就因为这份热爱,全社的舞友和社火爱好者们每天都如同归巢的鸟儿般,齐聚在他家。大家聚在一起,认真地切磋技艺,反复排练、试唱。每个人都忙得脚不沾地,却又乐在其中。还有七十多岁的村民冯永吉和他的老伴马春玲,他们可是咱们水洛西关七社响当当的文艺爱好者。马春玲唱起秦腔段子来,那声音浑厚有力,仿佛岁月的痕迹并未磨灭她对戏曲的热爱,反而让这份热爱愈发深沉。在她的演绎下,秦腔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像是一条情感的纽带,每一句唱腔都饱含着她对生活、对这片土地的深情,让人不禁为之动容。</p> <p class="ql-block">  西关七社的广场舞队伍如同茁壮成长的树苗,越来越壮大。起初只是本庄的妇女们参与,后来竟吸引了一些游园的游人也纷纷加入进来。每到早晨和傍晚,水上公园的一处活动场地就成了欢乐的海洋,充满了欢声笑语。她们还多次参加县上的广场舞大赛和唱红歌演出。部分队员还和县上的其他歌舞爱好者多次受邀参加周边县的各种演出活动,并取得了相当好的成绩。曾经冷清的西关七社人的精神业余生活,如今变得热闹非凡。</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妇女干部周玉霞站在队伍最前面,她就像一位领航的船长。看着身后一张张洋溢着幸福的笑脸,玉霞心里暖暖的。她深知,这支舞蹈队跳出的不仅仅是健康的体魄,更是西关七社人积极向上的新气象,是大家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远处,夕阳的余晖温柔地洒在广场上,像是给每个人的身影都披上了一层金色的纱衣。在欢快的音乐声中,西关七社的父老乡亲们正用轻盈的舞步,谱写着一曲幸福生活的动人乐章。</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自家七社人碎明和王利开的两家小超市里,时常会上演这样温馨的一幕:村民或熟悉的人因急事,从超市里拿上烟酒茶,然后从容地说上一句“先记上”。这简单的三个字,背后是村民们之间深厚的信任与理解。谁家要是有个事儿,需要购置物品,首先想到的便是在自己人开的超市购买。在这里买东西,大家买得放心,用得安心,完全没有售后的烦恼。“肥水不流外人田”,这已然成为了全村人心中心照不宣的默契。</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平常村里遇上红白事,全体七社人都会毫不犹豫地放下手中那些可以往后推一推的事务,倾巢而出,尽自己所能为主家出一份力。大家分工明确,有的帮忙做饭,有的帮忙招待客人,有的帮忙打理各种琐事。这一举动,淋漓尽致地彰显出全体七社人共有的那份浓浓的乡情。</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他董爸,你家喜事办得可真是热闹啊!”老李胳膊下夹着一瓶酒,约上几个酒友去喝酒时,顺口对老王说道。有一次碰见村民史宝伟,见他精神萎靡不振,大家便关切地围上去说:“你现在可得振作起来,努力把日子过好。”宝伟听后,眼眶微微湿润,一句“感谢大家的帮忙”,饱含着对村民们深深的感激,也道出了村民之间那份真挚的热情。这些年,七社不管谁家遭遇困难,都是在全体七社人的相互帮衬下度过的。这份团结互助的情谊,如同冬日里的暖阳,温暖着每一个人的心田。</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傍晚时分,炊烟袅袅升腾而起。放寒假后,真正属于西关七社孩子们的欢乐时光来临了。他们在各自的巷道上尽情地追逐嬉戏,虽然少了往日和各家租户家娃娃们混在一起打闹的那份喧闹,但他们的欢声笑语依然惊得觅食的流浪狗和流浪猫四处逃窜。不知从谁家飘出炖肉的诱人香味,混合着天然气的气息,在渐渐降临的暮色中缓缓弥漫开来。这普普通通的烟火气,却是属于七社人最温暖、最安心的味道,它承载着家的温馨与安宁。</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夜幕完全笼罩下来,建材市场三院门口王利家的小超市前,又聚来了几位五零后的老人。他们围坐在一起,像是打开了记忆的闸门,回忆着那些陈年旧事。过去的点点滴滴,在他们的讲述中变得生动鲜活。阵阵笑声在月光下肆意荡漾,仿佛岁月并未带走他们的青春,只是给他们的生活增添了更多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过了腊月八,年味儿便一天比一天浓了。远处时不时传来几声孩童放鞭炮的清脆声响,那声音如同欢快的音符,仿佛在提醒着人们,年正迈着轻快的步伐一步步向大家走来。时不时还有路过的游人和从远方归来的游子开回家乡的汽车声,这些声音交织在一起,衬得这夜色愈发热闹。这样的夜晚欢闹景象,自改革开放后西关七社新庄成为县城的一部分以来,已经重复了几十年。然而,大家却总也听不腻,看不够。因为这里面,藏着他们对这片土地深深的眷恋和热爱。</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街道两边行道树的枝条在轻柔的夜风中微微摇曳,像是在和挂在树上的彩色灯笼轻声细语,相互映衬,一闪一闪地发着光。家家户户的老宅院安静地矗立在那里,安稳如初。它们见证了七社的变迁,承载着一代又一代七社人的回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明天,太阳依旧会照常升起,西关七社又将迎来热热闹闹的一天。父老乡亲们,就是在这看似平淡无奇的日子里,用他们的淳朴与善良,将幸福的生活过成了一首韵味悠长的诗,这首诗里,写满了水洛西关七社人的故事、情感与对未来的期许。</p><p class="ql-block"> 写作于2025年1月20日</p> <p class="ql-block">文字创作:李宇天</p><p class="ql-block">背景音乐:唢呐独奏《欢聚一堂》</p><p class="ql-block">图片来源:舞者提供、自拍</p><p class="ql-block">美篇制作:李宇天</p><p class="ql-block"> 文字写于2025年1月20日</p><p class="ql-block"> 美篇制作2025年4月8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