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象•北京——东交民巷~穿越历史的时光隧道(2025.04.06)

好奇的小鼠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justify;"><span style="font-size:18px;">北京东交民巷,一个承载着深厚历史底蕴的地方。这里不仅见证了国家的变革,我和小妹漫步民巷,仿佛置身于一幅幅生动的历史画卷之中,也让我两口度过了难忘的一天。</span></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街巷、胡同,对北京来说不仅是交通道路,更是这座城市历史文化发展演化的重要舞台。今天我们就探访了北京最长的东交民巷。</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东交民巷与长安街平行,<span style="font-size:18px;">东起崇文门内大街(2号地铁F出口即是),西止天安门广场东侧路,全长大约1.6公里。</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span style="font-size:18px;">巷内道路两侧坐落着多个西洋建筑,其风格迥异、且错落有致,是北京惟一一处洋房林立的特色街区。在明清两代,这里是朝廷“五朝六部”所在地,设有吏、户、礼、兵、工各部,宗人府、翰林院、太医院等。东交民巷镌刻着厚重的中国近代历史,也曾多次见证了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救国壮举。</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92年,东交民巷被列为东城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01年7月,东交民巷使馆建筑群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2004年5月,东交民巷被列为北京旧城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东交民巷东口:崇文门地铁2号F口,对面是北京同仁医院。</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圣米厄尔教堂</b>:又称东交民巷天主堂,位于北京市东城区东交民巷甲13号,是北京城区最小的天主教堂,为法国高嘉理神父创建,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圣米厄尔教堂为哥特式风格,清水砖墙,内部为木结构,立面为三个尖顶钟楼,用尖券、壁柱、玫瑰窗和壁龛装饰,主体建筑为高二层,坐北朝南,东西面阔三开间,南北进深十四开间。</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圣米厄尔教堂正门上方为教堂主保天使圣米厄尔(大天使米迦勒)的雕像。是西方传教士在北京修建的最后一座天主教堂,1995年10月,被列为北京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10月,被国务院并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东交民巷使馆建筑群。</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紫金宾馆</b>:原比利时使馆旧址,在紧闭的两扇黑门里边,据说是充满复古风情,这座红色房顶的建筑仍保留了20世纪初折衷主义夕阳风格的特点</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法国使馆旧址</b>:东交民巷15号是‌法国使馆旧址‌,这里曾是清朝时期的纯公府,后于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改建为法国使馆。‌‌1900年义和团围攻使馆区时,法国使馆部分建筑被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49年后,该建筑群成为我国接待国际友人的重要场所。如今这里只有门牌号和立在门前“军事管理区不对外开放的路牌且不允许拍照。而走在大门两侧灰白墙下,偶见透过墙窗隔着玻璃向外观望的帽子哥,可以感受到高强内重地气氛。</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法国邮政局旧址</b>:东交民巷19号,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改建为法国邮政局。法国邮政局旧址建筑主体为砖木结构,坐北朝南,四方造型,总体为单层建筑,法国邮政局旧址作为列强在京城修建最早的一批近代领事馆区建筑,在中式建筑框架下融入了诸多西方建筑特点的折中主义风格,1995年10月20日,法国邮政局旧址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北京市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日本使馆旧址</b>:东交民巷23-1号,始建于清同治十一年(1872 年),是日本驻中国使馆最初的馆址及建筑 。也是东交民巷地区现存的最早的建筑物,是这一地区19世纪建造唯一保留下来的建筑,也是了解北京地区近代建筑发展过程的重要代表。该建筑风格为砖墙承重木屋架的平房,具有典型的欧洲古典主义风格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1995年10月,日本使馆旧址被列为北京第五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6月,包含日本使馆旧址在内的东交民巷使馆建筑群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东交民巷饭店</b>:东交民巷甲23号,‌这里曾是清末的西班牙使馆旧址,同时也是明清时代中央机构之詹事府的所在地。詹事府是专门负责皇帝或皇子的内务服务的机构,统管府、坊、局之政事,是辅导皇太子的重要场所‌。</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中国法院博物馆</b>:原址是日本正金银行北京分行。这座建筑在清末及民国时期曾是日本正金银行的办公地点,<span style="font-size:18px;">见证了清末和民国时期的金融活动。</span>后来还作为北平《新民报》和中融集团的办公大楼使用。2016年,这里被改建为中国法院博物馆,用于展示中国法治历史和审判文化并正式对公众开放。</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这是一座两层西洋古典式建筑,因地处转角地段因而平面呈“L”型。</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东交民巷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元代,当时称为“江米巷”,寓意这里是江米交易的重要场所。随着历史的演变,江米巷逐渐发展为一条繁华的商业街,见证了明清两代的辉煌。<span style="font-size:18px;">清末,这里成为列强的使馆区和国际金融区,一些近代中外历史建筑完整地保存了下来。</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如今,东交民巷虽然不再是昔日的宫廷或使馆区,但历史的痕迹依然可见,也仍然是国家和北京市党政军机关所在地。走进民巷,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充满神秘与荣耀的年代。这里不仅是一个历史遗迹,更是了解中国近代历史的重要窗口‌。此外,闻名中外的北京医院、同仁医院也设在了这里。这里,是北京的核中之核。</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right;"> <span style="font-size:15px;">2025年4月8日 与北京大学燕东园 </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