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婀娜多姿】春风拂柳话元大都遗韵

陂塘仙子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昵称/陂塘仙子</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美篇号/ 73738608</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图/陂塘仙子、百度(致谢)</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音乐/春之歌</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2024年清明节后,宅家一冬的我实在在家呆不住了,就和两位老同学约好去北京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游玩。</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北京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分为海淀和朝阳两段,‌主要位于北三环与北四环之间‌,东起芍药居桥,西至西土城,向南折穿过北三环至明光桥。沿小月河而建。全长十余公里,占地面积大概 1.13 平方公里。‌由于它是北京市城区内最大的带状公园,形状随着小月河蜿蜒,给人的感觉是在北三环外到处都可以看到元大都遗址公园,所以显得十分神秘,它是集历史遗迹保护、改善生态环境、休闲游览于一体的4A免费景区。它不仅是都市人踏青寻幽的去处,更是一部镌刻在青砖绿柳间的元代史书。</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和同学们约定在海淀区蓟门桥段“城垣遗址”处会合。当我们进入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的瞬间,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小月河两岸那一排排婀娜多姿的柳树。它们像是一群身着绿裳的仙子,沿着古老的城垣轻盈而立。细长的柳枝随风飘舞,宛如绿色的丝绦,在阳光的映照下闪烁着柔和的光泽。“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柳色含烟,水光映日",贺知章和元好问这两句名言正恰如其分地描绘了眼前柳树的风姿。每一根柳枝都像是大自然这位杰出艺术家精心雕琢的作品,纤细而柔软,仿佛在微风中轻歌曼舞,千年时光的尘埃仿佛在柳丝间轻轻摇曳。斑驳的夯土城墙在柳烟中若隐若现。这道始建于至元四年的土城,历经七百年风雨,依然蜿蜒如巨龙蛰伏于都市繁华之间。抚摸着城砖上深浅不一的刻痕,仿佛触碰到《元史》里记载的刘秉忠规划大都时的笔锋。"云开闾阖三千丈,雾暗楼台百万家",元好问笔下的大都气象,此刻,正被夯土城垣和城濠畔攀越城垣的嫩绿垂落的柳枝织就一幅美丽的画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沿着小径前行,不知不觉来到了城垣遗址旁。那历经岁月沧桑的城垣,犹如一位饱经风霜的老者,静静地诉说着往昔的辉煌与沧桑。其城墙的建筑形式、建造方法和规划设计极为周密严谨。现存的城墙是长约12公里,墙基宽约15米,残高约6米的元代的北城墙和西城墙北段,是用泥土夯实而成的,故俗称土城。2006年,此段城墙被列为北京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抚摸着夯土层中夹杂的元代陶片,忽然想起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东方见闻录》中的话"汗八里城(元大都)设计之精妙,举世无匹"。这些看似粗犷的城垣,实则暗藏着古代工匠"九经九纬"的都城规划智慧。城垣的砖石已经斑驳陆离,但依然坚固地屹立在那里,仿佛在向人们展示着元代工匠们的精湛技艺和坚韧不拔的精神。看着这古老的城垣,我仿佛能感受到历史的脉搏在指尖跳动,思绪也随之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金戈铁马、繁华喧嚣的元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我们不知不觉来到燕京八景之一的“蓟门烟树”,“蓟门”指的是西直门以北的元大都城墙遗址西段的蓟门地区, “烟树”指的是夯土城墙上生长着的许多树木。清代乾隆皇帝于乾隆十五年(1750年)立碑于西土城之上。石碑坐北朝南,碑正面为乾隆所书“蓟门烟树”四个醒目大字,碑背面为乾隆帝所书律诗:“十里轻杨烟蔼浮,蓟门指点认荒丘。青帘贳酒今何少,黄土埋人即渐稠。牵客未能留远别,听鹂谁解作清游。梵钟欲醒红尘梦,断续常飘云外楼。”诗中的“荒丘”即是《水经注》记载的"蓟丘"旧迹。现在,那些“旧迹”仍在烟柳朦胧中若隐若现,那些早在辽金时期便被植于护城河两岸的柳树仍垂丝万缕,在微风中潇洒飘逸,好像在传颂着这“荒丘”曾经发生的故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不知不觉我们走到两公里外的塔院小区南门。两公里对年轻人来说不算什么,但对我们耄耋老人来说,几乎是我们行走的极限。但今天我们是边走、边看、边聊、边歇,再加上多年不见的老同学相聚,仿若回到青少年时代,有说不完的话,讲不完的一辈子的故事。尽管如此,已经腰酸腿痛,饥肠辘辘。我们从塔院南门出来,就进了“赫哲渔村”饭店。要三斤鱼锅,两瓶啤酒,边吃、边聊。一个小时后我们又精神焕发。打车去六公里外的元大都城垣遗址公园朝阳段的最重要的部分,“大都鼎盛”景点。</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大都鼎盛”位于安定路小关路口东,这里再现了元大都建设场景和鼎盛景象。景区内气势恢宏,极具震撼力。一排排柳树像忠诚的卫士,守护着这片承载厚重历史的土地。再往前,那一组组栩栩如生的雕塑,瞬间将我拉回到了风云激荡的元代。骏马嘶鸣,将士们身姿矫健、铠甲鲜明,仿佛正奔赴战场。站在元太祖成吉思汗坐在大象上的塑像前面,一幅“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的画面出现在眼前: 他率领蒙古铁骑,纵横欧亚大陆,缔造了庞大的帝国,其霸业如同一颗璀璨的星辰,在历史的天空中闪耀着耀眼的光芒。</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接着一幅长达80米壁画出现在眼前。它主要描绘了元代大都的皇城、内城的面貌以及当时的经济文化、物质交流及公主出嫁的盛大场面。这幅壁画不仅展示了元代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生活等方面的特点和杰出成就,还真实生动地再现了元代的社会生活场景。看着这壁画我感慨万千。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曾经的鼎盛王朝已成为过去,但它所留下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却如眼前的柳树,在岁月的长河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历经无数个春夏秋冬,见证了元大都的兴衰荣辱,它们不仅是自然景观,更是历史的见证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当我们走出公园南门结束一天的旅游时,护城河边的老柳树在春风中轻轻颔首。那些在风中摇曳的垂丝,宛如时光老人的胡须,记录着朝代更迭的辉煌与沧桑,也见证着古城新生的活力。我想,真正的历史,从来不是博物馆里的标本,而是流淌在人们血脉中的文化基因。元大都遗址公园里的每一株柳树、每一块夯土、每一尊雕塑,都在诉说着那古老文明的永恒故事。</span></p> <p class="ql-block">谢谢评审老师审阅!谢谢美友来访支持!</p><p class="ql-block">正文2270个字</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