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昵 称:雨花石</p><p class="ql-block">美篇号:118607137</p><p class="ql-block">图 片:作者原创</p> <p class="ql-block"> 岁月是一条河,人的一生只是河里的一朵浪花,对历史来讲,它微不足道,对自己来讲却值得记忆与回味。</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题 记</p> <p class="ql-block"> 早上睁开眼,“发小微信群”滴滴滴地响个不停,简直就是炸了锅,尽管我把它设置成消息免打扰模式,但,架不住她们一个个@你啊……,@你,如果没有及时回复,视频、语音就会直接打过来,这不,玉贤又发来语音告诉我:“四姑,儿媳妇生了,生了,给我生个大胖孙子,我终于当上奶奶啦……”听她那微微颤抖的语音,既激动又高兴,我也跟着兴奋起来,过了一把当太奶奶的瘾,恭喜她荣升奶奶的话还没说完,又一条语音进入,是桂文发的,“四姑,玉贤抱大孙子了,咱们村妞发多大的红包啊?”“老妹儿,玉贤孙子满月酒,你能回来参加吗?,能回来最好,咱们好好聚聚,都多长时间没聚了。”三姐说道……</p> <p class="ql-block"> 我们这个微信群叫“发小忆童年群”,现在已经发展壮大到十七个人,都是一个村里长大的发小,长大后各自嫁到天南地北,淑贤嫁到北京顺义,小云嫁到河北固安,小丫嫁到辽宁大河北,三姐长期在北京看外孙女,我也是客居江南多年……</p><p class="ql-block"> 那是2015年的夏季,我从浙江回承德避暑,三姐把能通知到的小伙伴儿们都聚在一起。记得那次,一共来了十三人,我们从大江南北回到家乡,欢聚一堂。<span style="font-size:18px;">有的放下手中的孙子孙女,有的丢下老伴儿,有的为了这次相聚特意请了假,有的带着孙女而来,村妞们有的相隔40多年都没见过面,</span>久别重逢,有说不完的话,唠不完的情,加微信,留电话,我顺手建了这个“发小忆童年微信群”,<span style="font-size:18px;">在欢声笑语中,我们回忆儿时的美好时光,回忆着童年的那些糗事……</span></p> <p class="ql-block"> 提起童年,让我的思绪穿越时空,回到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那时,是计划经济,没有电视,没有电话,物资较匮乏。看一场电影都得跑十里八乡的,我岁数比较小,是姐姐们的拖油瓶,看一场电影,看到中途我就睡着了,是姐姐们轮流背我回家。自此,姐姐们每当要去看电影,偷偷摸摸地溜掉,都要甩掉我这个小累赘。</p><p class="ql-block"> 记得还有一次,我们几个小伙伴一起去山地里捡蘑菇,由于早上起的得太早,岁数最小的桂云挎着小筐,拿着小棍,走着走着不知道为什么她竟然哭了起来,好像没睡醒似的,又好像在梦游中,还是我们大家一起帮她拣满筐,在回家的路上,她才清醒过来,她说自己好像在做一个梦,哈哈哈,回想当年,采蘑菇的小姑娘们,现在都是一个个老太婆了。但我坚信,赶上这个美好的时代,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p> <p class="ql-block"> 我们虽说是发小,岁数最大的景贤,都已经78岁了,最小的桂云已经54岁了,为了微信聊天,以解思乡之情,在古稀之年学会了发语音,打视频,天南地北地的聊啊,唠啊,通过微信了解家乡的变化,以前那坑坑洼洼、崎岖不平的小路,现在早已变成一条平平坦坦的柏油路,路两旁种满了花草树木,蜜蜂在唱歌,蝴蝶在跳舞,路变宽了,环境变美了,乡亲们践行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致富理念,把家乡建设的美丽富饶,共同走向美满的幸福生活;乡亲们盖起一座座新的楼房,实现了楼上楼下,电灯电话儿时的梦想;乡村里的孩子们有的考上985、有的考上211名校,有的留在北京中关村工作,有的自己创业,有的考上政府机关的公务员;即使留学在大洋彼岸,通过手机、电脑和家人视频,就如同天涯咫尺;就连牙牙学语的幼儿都陶醉于动画片里,科技的发展,让我们畅游在电子产品的便捷中,一部手机,打破时空限制,无论何时何地,都能通过短信、电话、社交媒体、视频通话等功能与亲朋好友亲切交流,不再受距离和时间的束缚。</p><p class="ql-block"> 微信,路不怕远,有网则近,友不悲疏,有言则亲,任君纵横,消息走千里,杂帖转万群,欢聚无饮宴,畅叙有乡情,可以传语音,通视频,无欠费之愁苦,无延时之揪心,彩屏装世界,锦袖藏乾坤。微信群是我们的精神乐园,感恩日新月异的伟大的祖国,感恩生在这个伟大的国度,让我们一部手机在手走遍天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