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溪明前茶:闽北茶韵中的春日珍馐

华哥 摄影师一级(高级技师)

松溪县地处东经 118°33′至 118°55′,北纬 27°24′至 27°51′之间,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春季气温回升较为缓慢,昼夜温差显著,通常日间温度在 15 - 20℃,夜间则可降至 8 - 12℃。这种温和且温差大的气候,极为有利于茶树在春季缓慢积累养分,促进芽叶中氨基酸、蛋白质等营养成分的合成,为明前茶鲜爽醇厚的口感奠定基础。同时,春季降水充沛,年平均降水量可达 1600 毫米左右,空气湿度常保持在 80% 上下,云雾天气频繁。云雾笼罩如同给茶树披上一层薄纱,削弱了光照强度,使茶树能进行适度光合作用,避免茶叶中茶多酚过度氧化,从而形成松溪明前茶清香淡雅的独特风味。 清明节之前采制的茶叶。在茶叶的时令划分中,它是春茶里最为鲜嫩的代表,承载着春的初韵。每年,当大地还未完全从冬日的沉睡中苏醒,茶树在经历漫长冬季的休养生息后,开始萌发出第一茬鲜嫩的芽叶,这些芽叶便是制作明前茶的原料。明前茶的得名,源于其严格的采摘时间节点 —— 清明节。清明节作为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之一,通常在公历 4 月 5 日前后,此时的气候特点对茶树生长及茶叶品质有着独特影响。清明之前,气温普遍较低,茶树生长速度较为缓慢,这使得芽叶能够充分积累营养物质,为茶叶赋予了独特的风味和丰富的营养价值 。从历史文化角度追溯,明前茶在中国古代又被称为 “火前茶”。这一别称的由来与寒食节密切相关,寒食节在清明节前一天,古人有禁火三日的习俗,在此期间不生火做饭,所以清明前采制的茶叶便被称作 “火前茶” 。在唐代,明前茶已成为备受珍视的贡品,李郢在《茶山贡焙歌》中描述:“驿骑鞭声砉流电,半夜驱夫谁复见?十日王程路四千,到时须及清明宴。” 生动展现了当时为赶制明前贡茶,茶工们日夜劳作,驿骑快马加鞭,只为让新茶及时送达京城,以供皇室在清明宴上享用的情景。 明前茶不仅在口感和香气上独树一帜,其营养成分也十分丰富,宛如一座蕴含着多种对人体有益元素的宝库。茶多酚是明前茶中最为重要的营养成分之一,它是茶叶中多酚类物质的总称,包括儿茶素、黄酮类、花青素和酚酸等。茶多酚具有强大的抗氧化作用,能够清除体内的自由基,减缓细胞的氧化衰老过程,保护身体免受自由基的损伤。研究表明,茶多酚的抗氧化能力是维生素 E 的 6 - 7 倍,是维生素 C 的 5 - 10 倍,能够有效预防心血管疾病、癌症等慢性疾病的发生。茶多酚还具有抗菌消炎、降血脂、降血糖等功效,对人体健康有着多方面的益处。在一项针对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研究中发现,长期饮用富含茶多酚的明前茶,患者的血脂水平得到了有效改善,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明显降低 。<br> 氨基酸也是明前茶中的重要营养成分,其含量比其他时节的茶叶更为丰富。明前茶中的氨基酸主要包括茶氨酸、谷氨酸、天冬氨酸等,其中茶氨酸是茶叶中特有的一种氨基酸,具有多种保健功效。茶氨酸能够调节神经系统,使人放松心情,缓解压力和焦虑,提高睡眠质量。它还可以促进大脑的血液循环,增强记忆力和学习能力,对预防老年痴呆等神经系统疾病也有一定的作用。茶氨酸与咖啡碱的协同作用,还能够提高人体的免疫力,增强身体对疾病的抵抗力。据研究,明前茶中的氨基酸含量可达 4 - 6%,而普通茶叶的氨基酸含量仅为 2 - 4%,这使得明前茶在口感上更加鲜爽,营养上也更为丰富。<br> 维生素也是明前茶中不可或缺的营养成分,它富含维生素 C、维生素 E、维生素 B 族等多种维生素。维生素 C 具有抗氧化、抗病毒、增强免疫力等作用,能够促进胶原蛋白的合成,保持皮肤的弹性和光泽,预防坏血病等疾病。维生素 E 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具有抗氧化、延缓衰老、保护心血管等功效,能够减少体内脂质过氧化反应,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维生素 B 族参与人体的新陈代谢过程,对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和造血系统等都有着重要的作用,能够促进身体的正常发育和维持生理功能的平衡。明前茶中的维生素含量丰富,每 100 克茶叶中维生素 C 的含量可达 100 - 200 毫克,维生素 E 的含量可达 20 - 50 毫克,为人体提供了丰富的营养支持。<br> 除了上述营养成分外,明前茶还含有丰富的矿物质,如钾、镁、钙、锌、硒等。这些矿物质对人体的生理功能有着重要的调节作用,钾能够维持心脏的正常功能,调节体内的水分平衡,预防高血压等疾病;镁参与人体的多种酶促反应,对骨骼健康、神经系统和心血管系统都有着重要的作用;钙是骨骼和牙齿的主要成分,对维持骨骼健康和正常的生理功能至关重要;锌参与人体的生长发育、免疫调节和生殖系统等多个方面,对儿童的生长发育和成年人的身体健康都有着重要的影响;硒是一种重要的抗氧化剂,具有抗癌、抗病毒、保护心血管等多种功效,能够提高人体的免疫力,预防多种疾病的发生。明前茶中的矿物质含量丰富,这些矿物质在茶叶的生长过程中从土壤中吸收而来,为人体提供了天然的营养补充 。<br> 国外研究机构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对明前茶中的营养成分进行了深入分析。研究发现,明前茶中富含茶多酚、儿茶素、咖啡碱等多种化学成分,这些成分不仅赋予了明前茶独特的风味,还具有抗氧化、抗菌、降血脂等多种健康功效。对明前茶中氨基酸组成和含量的研究,揭示了其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尤其是茶氨酸,具有舒缓神经、提高认知能力的功效。<br> 乾隆皇帝对明前茶尤为喜爱,他曾多次南巡,亲自观看龙井茶的采制过程,并留下了多首赞美明前茶的诗作。在《观采茶作歌》中,乾隆皇帝写道:“火前嫩,火后老,惟有骑火品最好。” 形象地表达了他对明前茶品质的高度评价,也使得明前茶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进一步提升。在民间,明前茶也成为人们社交、馈赠的佳品,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祝福。 松溪明前茶的冲泡方法<br> 刚炒制好的明前茶最好不要马上喝,新茶要先放上一到两个星期,味道会更好。经过适当的存放,不仅可以去掉“火”味,而且还可以降低干茶的水分。<br> 冲泡松溪明前茶,首推紫砂壶或盖碗。紫砂壶质地特殊,透气性良好,能吸收茶香,使茶汤更加醇厚,且壶身保温性能佳,利于激发茶叶香气。若选用盖碗,建议选择白瓷质地,其能最大程度展现茶汤色泽,且便于观察叶底,同时盖碗散热较快,可灵活控制水温,适合冲泡各类茶叶,包括松溪明前茶。此外,搭配透明玻璃公道杯,方便均匀分茶,让每一杯茶汤的色泽和口感都能保持一致,以及白瓷品茗杯,能清晰呈现茶汤色泽,且白瓷的质地能更好地衬托茶叶香气。<br> 水温对于松溪明前茶的冲泡至关重要。因其芽叶细嫩,水温不宜过高,以 85℃ - 95℃为宜。过高的水温会烫熟茶叶,破坏茶叶中的营养成分,导致茶汤苦涩,香气散失;水温过低,则无法充分激发茶叶的香气和滋味。获取适宜水温,可先将水烧至沸腾,然后静置片刻,待水温稍降后再用于冲泡。若使用带有温度显示的电水壶,能更精准地控制水温。<br> 投茶量应根据茶具容量和个人口味进行调整。一般而言,以 150 毫升的盖碗或紫砂壶为例,投茶量在 5 - 7 克较为合适。若喜欢清淡口感,可适当减少投茶量;若偏好浓郁滋味,则可增加至 7 克左右。合适的投茶量能使茶汤的浓度适中,充分展现松溪明前茶的香气和滋味。投茶时,可将茶叶轻轻拨入茶具中,尽量保证茶叶均匀分布。<br> 温杯洁具是冲泡的第一步,用热水冲洗茶具,既能提高茶具温度,利于后续激发茶香,又起到清洁茶具的作用。随后,将适量茶叶投入温热的茶具中。接着,采用高冲法注水,水柱从高处垂直冲入茶具,使茶叶在水中翻滚,充分浸润,注水至七八分满即可。注水后,迅速盖上盖子,闷泡 5 - 10 秒(首次冲泡时间较短,后续冲泡可根据茶汤口感适当延长闷泡时间),让茶叶充分释放香气和滋味。之后,将茶汤通过滤网倒入公道杯中,均匀分至品茗杯中。滤网可过滤掉茶叶碎末,使茶汤更加清澈。最后,便可细细品味松溪明前茶的独特风味,感受其鲜爽的口感、馥郁的香气以及悠长的回甘。 <div><br></div><div> </div><div>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