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美篇昵称:钱兆金</p><p class="ql-block">美篇号:3592098</p><p class="ql-block">图片:来自网络</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八圩古镇,宛如一颗镶嵌在青山绿水间的明珠,静谧而古老。一条清澈的古屯溪穿镇而过,潺潺溪水在阳光下闪烁着银光,仿佛在诉说着千年的故事。然而,在旧社会的风雨飘摇中,这份宁静也显得格外脆弱。</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古镇中心,有一座古老的青瓷坊,青砖黛瓦,岁月在这座建筑上留下了斑驳的痕迹,却也增添了几分沉稳与庄重。青瓷坊的主人姓苏,人称苏师傅,是一位技艺高超的青瓷艺人。相传,苏师傅的太爷爷在明朝是宜兴的陶瓷大家。因得罪恶霸,举家逃至八圩。他发现八圩这里的“高岭土”,质地优良,是烧制青瓷的绝佳原料,于是重拾祖传手艺,将青瓷技艺传承至今。</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苏师傅膝下只有一女,名叫苏婉。她年方二八,长得眉目清秀,聪慧过人。你看她,站在青瓷坊的案前,手指轻轻在坯子上滑动,双手轻柔地转动坯子,指尖在湿润的泥土上轻轻按压,坯子在她手中渐渐成型,表面光滑如镜,轮廓分明。阳光透过窗户洒在她的身上,给她的轮廓镀上一层淡淡的光晕。她抬头时,眼神清澈,微微一笑,露出两个浅浅的酒窝,她常穿素色衣裳,头发用一根青丝带轻轻束起,眉眼间带着几分温柔与专注,宛如青瓷般清冷而温润<span style="font-size:18px;">,就是神仙,恐怕都要被她的美丽醉倒。</span></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青瓷坊对面,有一家木匠铺。铺子里的木匠是个年轻人,姓李,叫阿诚。阿诚的手艺精湛,他打造的木器,每一件都像是用心雕琢的珍品,结实耐用,价格又公道实惠,深受镇上人的喜爱。阿诚为人和善,平日里总是笑眯眯的,谁家有需要帮忙的地方,他总是二话不说就去搭把手。他身材高大,肌肉线条分明,劳作时,那有力的动作透着一股子干劲。他总是带着温暖的笑容,露出一口白牙,让人觉得亲近又踏实。</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除了木匠手艺,阿诚还吹得一手好笛子。每当夜幕降临,小镇被暮色温柔地笼罩,阿诚便会在木匠铺里取出他的笛子,轻轻吹奏。那悠扬的笛声便在小镇上空飘荡开来,清脆而动听,如同山间清泉般纯净,又似春风拂面般温柔。笛声穿透夜色,穿透寂静的空气,仿佛能穿透人心,直抵灵魂深处。</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每当此时,苏婉总会停下手中的活计,眼神专注又迷离。她痴痴地望着笛音飘来的方向,仿佛被那笛声施了魔法。她的脸颊微微泛起红晕,眼神里满是温柔和憧憬,整个人都沉浸在那美妙的旋律中,仿佛周围的一切都消失了,只剩下那悠扬的笛声和她心底的那份悸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阿诚常来青瓷坊帮忙,名义上替他们家的家什修修补补,实则是为了来看苏婉。阿诚来时,苏婉的眼睛灵动闪亮,脸上布满笑容,整个人也变得鲜嫩好看。阿诚坐在一旁,呆呆地看着苏婉捏瓷胎,偶尔给她讲外面的故事。他的声音如他的笛音般悠扬,眉飞色舞,双手比划着,仿佛那些故事就在眼前展开。苏婉听得入神,手里的坯子依然转动,只是偶尔抬头,眼神中满是向往和专注。渐渐地,两个年轻人的心里都藏了秘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苏婉在古屯溪边洗衣服,一阵悠扬的笛声飘来。笛音袅袅,如溪水潺潺流淌,又似林间微风轻拂,带着丝丝凉意,每一个音符都像是精心雕琢的宝石,闪烁着灵动的光芒。苏婉放下手中的衣服,朝着笛音的方向跑去。</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树林里,阿诚正专注地吹着笛子。苏婉轻轻绕到他身后,刚想伸出手捂住他的眼睛,阿诚却像是未卜先知,顺手将她揽入怀里。苏婉像一只乖巧的猫咪,微微蜷缩着身子,顺势将头靠在他的肩膀上。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在她的脸上,斑驳的光影为这静谧的画面增添了几分温馨与浪漫。</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你一个人在这儿,笛子吹给谁听?”苏婉轻声问道。</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阿诚捏了捏她的鼻子,笑道:“吹给傻瓜听呀!”</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傻瓜怎么听得懂你的笛音?”苏婉嘟起嘴,眼神中带着一丝顽皮。</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傻瓜也︐知音︐,她闻声就跑来我身边了。”阿诚眼神温柔地看着她,嘴角带着宠溺的微笑。</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苏婉轻轻捶打他的胸口,微微抬起头,眼睛弯成月牙:“哼,你才是傻瓜呢!就知道欺负我。你喜欢傻瓜吗?”</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阿诚眼神温柔,轻轻握住她的手:“当然喜欢啦,我最喜欢我的小傻瓜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苏婉的脸微微泛红,轻声呢喃:“那我做你小媳妇。”说完,她把脸埋在阿诚的胸口。</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阿诚故意问:“你说什么,我没听见。”</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苏婉拍打着他的肩膀,嗔道:“讨厌,没听见就算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从那天起,阿诚更成了青瓷坊的常客,苏婉心里高兴,苏师傅也喜欢。阿诚常常为苏婉吹笛子,而苏婉的手指在笛音中变得更加灵动,捏出的瓷胎仿佛被赋予了生命。两人的感情也在青瓷坊里悄然生长。</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然而,平静的生活总是被打破。镇上的瓷器铺老板吴大,早已从南洋引入机器,量产瓷器,试图用现代化的生产方式取代传统的手工技艺。他的瓷器铺里,机器轰鸣,大批量的瓷器被生产出来,虽然质量参差不齐,但凭借数量优势,赚得盆满钵满。他深知,如果能将苏婉的传统青瓷手艺与自己的机器量产相结合,必将如虎添翼。</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他仗着自己财大气粗,还有保长吴为与自己关系不错,早已垂涎苏婉的美色和青瓷手艺。他想娶苏婉做四姨太,这样既能得到美人,又能掌握青瓷坊的技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天,吴大穿着华丽的衣服,满身珠光宝气,走进青瓷坊。他环顾四周,眼神里满是不屑:“苏老板,我想你的女儿跟我去,我那里才是她施展才华的地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苏师傅胆小怕事,知道吴大在小镇呼风唤雨,强买强卖,坏事做尽。他舍不得女儿,却又不敢得罪吴大,说话吞吞吐吐。苏婉却毫不畏惧,她抬起头,眼神坚定:“我生在手艺人家,凭手艺吃饭。你那富贵地方,存不了我们的穷命。我喜欢青瓷坊,喜欢的人是阿诚。”</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吴大见苏婉如此刚烈,心中恼怒不已。他找到阿诚,试图用金钱收买他,让他离开苏婉。阿诚却毫不犹豫地拒绝了:“钱不是万能的,我不会离开苏婉。”</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吴大接连吃了闭门羹,气得七窍生烟。他一怒之下,派人砸了青瓷坊。青瓷碎片散落一地,苏师傅气得病倒,躺在床上,面色苍白。苏婉日夜守在床前,眼眶红肿,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却始终没有落下。阿诚则忙着修葺作坊。他用手中的工具,一件件修复着被砸坏的家具和门窗,眼神里满是坚毅。</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苏师傅病重,临终前拉着阿诚和苏婉的手,声音微弱却带着几分慈爱:“你们要好好的,把青瓷坊开下去。吴大势力大,我们绕开他。”</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苏师傅去世后,苏婉和阿诚擦干眼泪,决定一起经营青瓷坊。他们深知,青瓷坊不仅是谋生的手段,更是传承家族技艺的使命。于是,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决心让青瓷坊重焕生机。</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苏婉的手艺越发娴熟,她对古法釉彩的修复更是到了痴迷的地步。为了重现“雨过天青云破处”般的天青色,她日夜钻研,反复试验。无数个夜晚,她独自在窑房中忙碌,一次次调配釉料,一次次调整烧制温度。她深知,天青色的烧制不仅需要高超的技艺,更需要对火候和气氛的精准把握。</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一次,苏婉在烧制一批青瓷时,遭遇了窑变。窑变是瓷器烧制过程中的一种自然现象,它既可能带来惊喜,也可能导致失败。这次窑变的结果并不理想,瓷器表面出现了不均匀的开片,颜色也未能达到预期。苏婉看着这些失败的作品,心中满是失落。然而,她并没有放弃,而是从失败中汲取经验,继续探索。</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终于,在一次黎明时分,经过彻夜不眠的努力,苏婉在晨光中看到了奇迹。当窑门缓缓打开,那件青瓷的釉面在晨曦的映照下,呈现出如梦似幻的天青色。那一刻,她的眼中闪烁着泪光,所有的疲惫和挫折都化作了成功的喜悦。</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与此同时,阿诚也用他的巧手为青瓷坊打造了新的架子和展示柜。他精心设计,确保每一个细节都能完美地展示青瓷的美感。他还与苏婉一起研究新的釉色,尝试新的造型,将他对木器工艺的精细与青瓷的灵动完美结合。</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青瓷坊不仅恢复了往日的生机,更在传统技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风格。他们的青瓷作品,以其精湛的技艺和深厚的艺术造诣,赢得了越来越多的赞誉,成为八圩小镇的一张新名片。</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然而,吴大并未放弃。他利用自己的势力,不断骚扰青瓷坊,还加大对保长吴为的贿赂,诬陷苏婉和阿诚偷窃他的设计图纸。吴为派人展开调查,青瓷坊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面对诬陷,苏婉和阿诚决定反击。阿诚利用自己的木匠手艺,制作了一些精美的木制工艺品,巧妙地融入了青瓷元素。这些工艺品,吸引了众多远近客商。阿诚趁机向大家讲述吴大的恶行,以及他们如何在困境中坚守青瓷坊的故事。</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苏婉则利用自己的青瓷技艺,制作了一批精美的青瓷作品。她在青瓷上刻上了阿诚的笛音符号,让每一件青瓷都仿佛在诉说着他们的爱情故事。这些作品在集市上展出后,引起了巨大的轰动,许多商人和乡亲都被他们的故事和作品所打动。</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最终,在小镇居民和商人的支持下,吴大的恶行被揭露,他的生意每况愈下。保长吴为起初对吴大的恶行视而不见,但在小镇居民和商人的强烈谴责下,他保护不了了,更大的原因是吴为送给长官的青瓷,长官找懂行的人鉴定,为机器生产的次品。他亲自到青瓷坊查看损失,看到苏婉和阿诚的青瓷作品,被他们的才华和坚韧所打动。最终,在他乞得苏婉一款青花瓷碗后,决定站出来,让吴大赔偿他们的损失并道歉。</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几年后,苏婉与阿诚喜结连理,青瓷坊成了八圩小镇的名片。他们的爱情,就像那青瓷,看似平凡,却蕴含着无尽的美好。每天,苏婉抱着他们的宝宝广仔,捏着瓷胎,阿诚笛音悠扬,他们的爱情故事和青瓷作品声名远播。</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李广才出生在这个充满爱与艺术的家庭,从小就展现出非凡的天赋。他继承了母亲的巧手和父亲的音乐才华,是个聪明伶俐又活泼可爱的小家伙。广才从小在青瓷坊长大,耳濡目染之下,对青瓷和笛音有着天然的亲近感。</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小时候,广才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坐在母亲的腿上,看着她灵巧的手指在瓷胎上舞动,仿佛在施展魔法。每当苏婉捏出一个精美的青瓷小动物时,广才总是兴奋得手舞足蹈,眼睛里闪烁着好奇和崇拜的光芒。而阿诚则会在一旁吹奏悠扬的笛音,为母子俩的时光增添几分温馨与浪漫。广才常常跟着父亲的笛声哼唱,虽然还不会说话,但他的哼唱却充满了节奏感和韵律美。</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随着年龄的增长,广才开始有了自己的想法,他要把母亲的青瓷手艺,爸爸的吹笛才艺都学到手。有一天,他看到母亲在制作一个青瓷花瓶,突然心血来潮,也想尝试一下。他爬到工作台上,拿起一块泥巴,学着母亲的样子,笨拙地揉捏起来。苏婉看到后,既惊讶又欣慰,她耐心地指导广才,教他如何让泥巴变得柔软,如何用手指塑造形状。广才虽然小手还不太灵活,但他却非常专注,眼神里透露出一股认真劲儿。</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开始,广才怎么也捏不起来,捏得也不像,他耍脾气,哭鼻子,苏婉耐心给他做示范,给他讲解,做青瓷胚胎,要有耐心,凡事没有一蹴而就的事,都是无数次失败后,日积月累,才有精品产生。广才不断学习,终于捏出了一个小小的、歪歪扭扭的杯子。虽然形状不完美,但苏婉却非常高兴,她把广才的小杯子放在工作台上,仔细端详着,仿佛那是一件无价之宝。阿诚也凑过来,看着广才的作品,笑着夸赞道:“广才,做得不错,以后肯定能成为青瓷大师!”广才听到父亲的夸奖,小脸蛋涨得通红,眼睛里闪烁着自豪的光芒。</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阿诚的笛音一直是广才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当广才遇到困难或者感到沮丧时,阿诚就会吹奏一曲悠扬的笛音,用音乐安抚他的情绪。有一次,广才在学习青瓷制作时,怎么也做不好一个复杂的造型,急得直哭。阿诚看到后,轻轻拍了拍广才的肩膀,然后坐在他身边,吹奏起一首轻柔的曲子。笛音如泉水般流淌,渐渐地,广才的情绪平静了下来,他擦干眼泪,重新拿起泥巴,继续尝试。在笛音的陪伴下,广才终于成功地完成了那个复杂的造型,他兴奋地跳起来,欢呼道:“我做到了!”</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阿诚也鼓励广才学习吹笛子,他耐心地教广才如何控制气息,如何用手指按住笛孔。广才虽然年纪小,但学得很快,没多久就能吹出简单的曲子。每当他吹奏时,苏婉和阿诚都会停下手中的活儿,静静地聆听,脸上洋溢着骄傲的笑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随着广才技艺的逐渐成熟,他开始有了自己的作品。苏婉和阿诚决定为他举办一次小型的青瓷展览,展示他近年来的作品。展览的前一天,广才紧张又兴奋,他反复检查自己的作品,确保每一件都完美无瑕。苏婉和阿诚则在一旁帮忙布置展览场地,他们精心挑选了每一处细节,希望给观众带来最好的体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展览当天,小镇上的居民们都纷纷前来观看。广才的作品虽然还略显稚嫩,但每一件都充满了童真和创意。他的青瓷小动物栩栩如生,仿佛随时会动起来;他的青瓷花瓶上刻着精美的花纹,每一笔都透着灵动。观众们对广才的作品赞不绝口,纷纷夸赞他是个天才少年。广才站在一旁,看着大家欣赏自己的作品,脸上露出了自信的笑容。</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在苏婉和阿诚的悉心培养下,李广才逐渐成长为一名出色的青瓷艺人和笛子演奏家。他的作品不仅继承了苏婉的精湛技艺,还融入了阿诚的音乐灵感,形成了独特的风格。他的青瓷作品在国内外都受到了高度赞誉,成为八圩小镇的一张新名片。</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对传统青瓷艺人特别重视,在一次青瓷展览现场,李广才的青瓷作品凭借出色的技艺和深厚的艺术造诣,吸引了众多关注。中国青瓷学院的专家组专程来到八圩参观学习,李广才的精湛技艺,与理论知识,得到专家们的广泛认可,并最终聘请李广才为客座教授,专门教授青瓷艺术。</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李广才的课堂总是座无虚席。学生们被他精湛的技艺和丰富的艺术内涵所吸引。他不仅传授技艺,还用自己的成长故事激励学生们,告诉他们只要有梦想和坚持,就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目标。</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八圩的青瓷坊公私合营后,李广才常常回到这里,和职工们一起回忆童年时光,讲述成长故事,他的青瓷作品和艺术理念,不仅传承了家族的传统,还为青瓷艺术注入了新的活力。</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如今,八圩的青瓷产品已经闻名海内外,成为当地税收的支柱产业。 </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