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记忆

忍冬藤

<p class="ql-block">  清明假期结束了,酒精像一把精钢制成的利刃,割断了我所有的扩张性思维,只留下一个光秃秃的昏沉记忆。清明节被我们过成了一个亲人朋友相聚的宴会,在祖宗坟墓前恭恭敬敬磕上三个响头之后,拍拍膝盖处裤子上粘着的尘土,一家人回到家,用祖宗在天之灵享用过的鸡肉、猪肉填充着辘辘饥肠。有美味自然少不了美酒,于是清明上坟的人没断魂,脑袋却喝得断了片。不知祖宗看着一个个醉生梦死的后人,会不会气得大骂我们是不肖子孙呢?</p> <p class="ql-block">  每年的清明节,无论是在家的人、还是离乡的人,都会到先人墓前祭奠,拔除坟上杂草,清理一下四周,甚或为凹陷的坟身添些土,带上些茶酒饭菜祭献一番。生活过得好的人们,感谢祖宗保佑了自己升官发财,庆幸祖宗占据了风水宝地;生活过得稍逊一些的人,自认祖宗没有尽心尽力,希望自己的三个响头能够感动先人,保佑自己财源滚滚,发上几笔不劳而获的横财。亦有心思纯洁些的人,怀念已逝亲人、重温父母之恩、追忆先人优良传统、传承优良家风家训,愿家族世代繁昌。</p> <p class="ql-block">  今年清明上坟,我们照例以爷爷奶奶为源头,往下的后人聚在了一起,凑鸡拿肉斗米一起拼多多。大家一起动手,有折柳枝的、有分钱纸的、有杀鸡煮饭炒菜的。场地自然设在没有离家、有奉献精神、有带头大哥气质的小弟云信家,一来家宽场地好,二来自家多付出些柴米油盐酱醋茶也不计较,关键是每年都能吃上几碗三婶亲自做的豆浆和腌菜豆腐。结束之后可以提腿走人,不用收锅洗碗、拾凳搬桌。</p> <p class="ql-block">  由于坟山离得近,加之属于护林防火戒延期,严禁野外用火,只能先安排两三人提上老公鸡、茶酒香纸,到坟山的山神树前杀鸡“领生”,然后提回家褪毛开剖,煮熟后就全部人出发了,到坟山去“回熟”“献饭”。</p><p class="ql-block"> 早些年雨水多,山上树木草木也少,想把山烧起来都困难,不用考虑护林防火的问题。上坟的所有人一起上山,把所有食材带上,搬几个石头砌个小灶,找来些柴草,把火烧起来,在坟山上完成“领生、回熟、献饭”等所有上坟的程序。祭奠结束后,采些松毛下来,垫出一块绿地,一大群人席地而坐,就在祖宗的坟前吃起团圆饭,还能喝上两杯祭祀剩下的美酒,然后一群人浩浩荡荡回家。</p><p class="ql-block"> 近些年天气干旱,坟山上的草木也茂盛起来,生火是万万不行的了。即使一贯都要焚烧给祖宗的香纸,也只能一摞摞摆在坟前,等待雨季来临后腐化,才能进入下一个轮回,最终进入祖宗们的腰包,如此一来,也只能让他们慢钱得使了。</p> <p class="ql-block">  在山神树处“回熟”后,切上些鸡肉猪肉装入碗中,用个托盘连同茶酒放在一起,按先人们的长幼亲疏摆放到坟前,逐一献饭、作揖磕头。这是一个重要的活动环节,每一个去上坟的人都会参加,特别是在外的人们跑上几百上千公里,不辞辛劳赶回来,只为在祖宗坟前磕上几个响头。跪着的人们心思各异,有祈福的、有感恩的,但每个人的骨子里都认为地下的先人是神通广大的,即使生前是一个平庸的干瘪老头,进入地里,粘上些风水宝地的仙气,已然变成了无所不能,对后人定能有求必应。对于妹子、妻子、嫂子们双手作揖磕头时,嘴里咕嘟咕嘟说的“保佑家人平安、孩子学业有成”的祈愿,我虽然知道没啥作用,却也有些感动。把对家人的爱向祖先虔诚的托付,已然让家人感受到了她们的爱。</p> <p class="ql-block">  我也磕头,对于躺在坟里面从没见过面的先人,我有些茫然,我自是无法向一个陌生的先人提出保佑的要求,但我知道里面躺着的是对我有恩的爷爷的父亲或爷爷的爷爷,他们对爷爷奶奶有恩,故而对我自然也有恩,向其磕上几个响头、祭献些饭菜也是应该的,或许这就是传承之恩吧。</p><p class="ql-block"> 对于坟里躺着的是曾经共同生活过的家人,自然就忆起他的音容笑貌、脾气性格、优点缺点、人生成就,那是自己对他的盖棺论定,绝非碑文可比。碑文都是说好话夸人的,因为我也为先人们写过碑文,当年时兴安碑,我家也为先人安了几冢,我甚至自撰自刻,用一把小锤几只凿子,把碑文刻在大理石碑上。碑文是根据知情者的叙述撰写的,尽量把祖宗描绘得英武高大、贤良淑慧一些,给逝者以至盛哀荣,也给子孙后代脸上贴点金。 </p> <p class="ql-block">  对于熟悉的先人,去世多年,后人早已没了哀伤,上坟的几兄弟还会扶着其墓碑开个玩笑,譬如给吸烟的爷爷大伯摆支烟、提醒穿摆裆裤的爷爷系好裤腰带、让舍不得买皮鞋的叔叔买上双红蜻蜓。</p> <p class="ql-block">  轮到亲自安装的几冢墓碑前祭献时,总要回忆当初抬碑的艰辛。从几公里远的地方抬回来,爬山过箐、下沟过坎,鞋子都穿烂了几双,肩头上磨起了老茧。由于不通公路,抬笨重的碑石实在是一件艰难的事,有时一块碑石甚至要两三天才能抬到坟山。现在回想起来都觉得有些不可思议,当时是怎样完成的。不过有人逗趣,说现在能够住上洋房就是享了安碑的福,给祖宗安了碑之以后,祖宗保佑才能盖得起洋房。这当然是无稽之谈,我却想到现在仍在使用的好多坝塘,都是那时的群众肩扛背驮修起来的;左家现在仍在通行的牟元公路,当年也是群众用人工分段挖通修建的。就是因为群众有了那种艰苦奋斗的精神,才能使国家日新月异、永远向前。后人只要有历尽艰难困苦也要为祖先安碑的精神,为自己建盖一套洋房也就顺理成章了。这或许就是人们认为给祖宗安碑后自己就能盖砖房的密诀吧。</p> <p class="ql-block">  清明上坟也是越来越热闹了,生活好起来的人们大多几家人约在了一起,杀鸡宰羊,向祖宗呈上一幅国泰民安的景象。</p><p class="ql-block"> 只是年轻人少了些,这事有些遗憾。还是该让孩子们多参加一些,回归清明节缅怀先人、表达追思、传承文化、弘扬孝道的本质。跪在坟前的大人们也不要再干花八块钱让祖宗操八佰万心的事了,一味向祖宗伸手,吓得祖宗都不敢见你了。还是传承些祖宗的优良传统,让自己也变得像祖宗一样优秀,有朝一日,承受得住自家子孙们的跪拜。</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