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清明假期的最后一天了,我们去了万安山。</p><p class="ql-block"> 说起万安山,在我心里有个情结,早就知道,早就想登,但从未上去过;唯一的一次接近它还是内弟开车到了旁边,被人劝说放弃了上山。</p><p class="ql-block"> 我说的情结是在福建泉州结下的。</p> <p class="ql-block"> 那次老伴儿战友聚会,我跟着去了泉州,但我没有参加她们的活动,每天都是自己满泉州地到处跑。</p><p class="ql-block"> 这天我独自来到洛阳镇。这是个据说与洛阳渊源很深的小镇。当然走上了那座世界著名的古代最早修建的跨海石桥。</p><p class="ql-block"> 这座桥的名字自然就是——洛阳桥。</p><p class="ql-block"> 洛阳桥名为跨海大桥,其实也算是一座跨江大桥,因为它的桥下就是——洛江。</p><p class="ql-block"> 当地人说,整个泉州有很大一部分的先民都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战乱时期以及南宋时期,从河南洛阳一带(简称“河洛”)迁徙过来的,他们称自己为“河洛郎”。</p><p class="ql-block"> 为了表示不忘故土,更为了思念故乡,他们就把这里用家乡的名字来命名了。</p><p class="ql-block"> 或许是遵从了长江以南为“江”、淮河以北为“河”的习俗,先民们就把眼前的这条大河叫做了“洛江”。【当然这种江河命名的习俗并不严格。比如最北边的黑龙江就叫“江”,最南边的万泉河也叫做“河”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那天我独自在洛阳桥上走了几个来回,第一次看到了海水涨潮,是在中午时分,那天正巧赶上了天文大潮。在走到洛江对面的一个小小半岛状的神庙旁边,才知道这个并不高的小山坡居然有一个雄壮的名字——“万安山”!</p><p class="ql-block"> 那一代先民们,从遥远的家乡迁徙的路程来到这里,路途怕有几千里吧,他们生怕淡忘了故土的山水家园,就细心地把家乡的地理名字都一同带来了。这是何等执着、何等深切、何等强烈的故土乡情啊!</p><p class="ql-block"> 为了这几个名字,我感动到不能自已。</p><p class="ql-block">默默心中慨叹打油一首:</p><p class="ql-block">“洛阳桥头人寂寂,洛阳桥下水汤汤。</p><p class="ql-block">千年不改故乡水,长流洛河到洛江。”</p> <p class="ql-block"> 洛阳桥的另一个曾用名是“万安桥”。</p> <p class="ql-block"> 今天我终于登上了万安山,算是了了一个夙愿。</p> <p class="ql-block"> 不过呢,我们没能登上万安山的最高处的那个山顶森林公园,因为那边上山的路太长了,在上面不可能打到滴滴车;而据那个售票窗口的管理人员说,上下二十里,她都需要走四个小时。她成功地劝止了我们。我们当然没有能力在山路上奔波二十里路。</p><p class="ql-block"> 于是我们按她的建议去了七彩大峡谷。</p> <p class="ql-block"> 其实,这个所谓的“七彩大峡谷”的七彩的名目不知其来所自,而尤其是这个“大”字可真的很是难孚其实。我们去过的壶关、红石峡、八里沟、甚至金丝峡、雨岔、格萨拉等等,哪个峡谷我们都没能走到尽头,哪想这里的这个并不算“狭”的大峡谷,不一会儿就到了尽头。</p><p class="ql-block"> 剩下的路就是上山,下山。一条环路。</p> <p class="ql-block"> 山间有数道瀑流,山上还有桃花未落,成为这里最好看的景观。</p> <p class="ql-block"> 走在这条染的花花绿绿的山间台阶上,突然想到,莫非这个“七彩”莫非就是由此而来?</p> <p class="ql-block">山上有几处平台,可以远眺,可以俯视山下,挺好的。而且沿途多有供游人休憩的凉亭,可以坐下休息,喝水,也有小卖部提供饮料零食,算是体贴周到了。</p> <p class="ql-block"> 今天气温29℃。我们上山时才9点半,所以山上还比较凉。</p> <p class="ql-block"> 出入口的另一条道路上设置了一个儿童游乐区域,布置的像是个童话世界,一直循环播放着《小红帽和大灰狼》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这一段山路旁的沟壑里有一片桃林,蝴蝶很多,大多是黑色斑纹,挺漂亮的。</p> <p class="ql-block"> 上上下下,走走停停,看看拍拍,居然在山上玩了三四个小时。</p><p class="ql-block"> 中午时分离开了万安山。</p> <p class="ql-block"> 在返程的路上,我们在一片油菜花地旁等车,顺便在这里又拍了一阵子。</p><p class="ql-block"> 油菜花真的好看得紧,怎么看都令人喜爱陶醉。</p> <p class="ql-block"> 回望并不远的万安山,又一次想起那座遥远的洛江边上的万安山来,随口套用一首北朝民歌的情绪,再打油一下。</p><p class="ql-block"> 那首北朝民歌的歌词是:“遥看孟津河,杨柳郁婆娑。我本虏家子,不解汉儿歌。”</p><p class="ql-block"> 借用了一下它的情绪,作歌曰:</p><p class="ql-block"> “遥望万安山,春花洛江滨。我本故乡客,不解汉魏音。”</p><p class="ql-block"> 【注:泉州当地人说他们的方言是魏晋时期的洛阳正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