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留痕,光影铸魂,‍张瑞芳的艺术人生

多多

<p class="ql-block">美篇名:多 多</p><p class="ql-block">美篇号:36365324</p><p class="ql-block">图 片:致谢网络</p> <p class="ql-block">20世纪60年代初,周恩来总理指出当时电影院悬挂的是苏联明星照片,提出应悬挂中国自己的明星照片。文化部副部长夏衍按照周总理的指示迅速牵头开展工作。综合考虑演员的知名度、所演作品的影响等多方面因素,组织四大电影制片厂上报候选名单。最终确定了<b>赵丹、白杨、张瑞芳、上官云珠、孙道临、秦怡、王丹凤、谢添、崔嵬、陈强、张平、于蓝、于洋、谢芳、李亚林、张圆、庞学勤、金迪、田华、王心刚、王晓棠、祝希娟</b>这22位“新中国优秀电影演员”。这“22大影星”是熠熠生辉的电影符号,他们用精湛演技诠释多样角色,从市井小民到革命英雄,从温婉佳人到热血志士,为中国电影留下无数难忘瞬间,成为几代人心中永恒的光影记忆。</p><p class="ql-block"> ——题 记</p> 一 <p class="ql-block">回溯到上世纪三十年代,年轻的<b>张瑞芳在话剧舞台上凭借《放下你的鞭子》崭露头角。</b>她那与生俱来的表演天赋,犹如一道光,为她照亮了一条辉煌无比的演艺大道。自此之后,她如同一位技艺精湛的雕刻师,在银幕的天地间精心雕琢出许多个令人难以忘却的经典形象。其参演的《松花江上》《南征北战》《家》《聂耳》《三八线上》《李双双》等诸多影片,每一部皆堪称电影史上的瑰宝佳作,汇聚成中国电影事业浩瀚星河中的一部分,为其增添了浓墨重彩的篇章。1962 年,她凭借自身卓越的艺术成就,荣膺新中国首次推出的“22 大影星”之一;1995 年,又凭借深厚的表演功底和艺术贡献,一举斩获中国电影世纪奖最佳女演员奖;2005 年,她更是凭借在演艺生涯中始终如一的卓越表现,成功入选中国电影百年百位优秀演员之列,成为中国电影发展历程中一颗极为耀眼的明星。</p> 二 <p class="ql-block">张瑞芳, 1918 年出生在河北保定。父亲身为投身民主革命的爱国之士,自幼便给予她进步思想的熏陶,也让她对表演艺术萌生了炽热的热爱。在抗日救亡运动风起云涌之际,她毅然投身话剧演出,凭借出众的表演才华,逐渐在演艺界崭露头角。接下来,让我们沿着时间的脉络,逐一领略她那些经典作品的独特魅力。</p><p class="ql-block"><b>张瑞芳首先进入大众视野的是 1947 年参演的《松花江上》。</b>这部影片将镜头聚焦于抗日战争时期东北松花江畔,为我们徐徐展开了一幅普通农民家庭在日寇铁蹄下的悲惨画卷,以及他们奋起反抗的壮烈篇章。张瑞芳在片中饰演村姑胡秀芝,影片伊始,胡秀芝如彼时众多普通少女一般,怀揣着对生活的美好憧憬,与家人在这片宁静的土地上过着平淡却幸福的日子。然而,日寇的野蛮入侵如同一道晴天霹雳,瞬间击碎了这份宁静。亲人的无辜惨死、家园的满目疮痍,让胡秀芝的世界崩塌。</p><p class="ql-block">张瑞芳以其质朴且真挚的表演,细腻入微地呈现出胡秀芝在面对这突如其来的苦难时,最初的柔弱与无助,那种眼神中透露出的恐惧与迷茫,仿佛将观众也一同拽入了那个黑暗的时代。而随着剧情的推进,胡秀芝在经历了痛苦的洗礼后,内心的反抗意识如星星之火般逐渐燃起。张瑞芳精准地捕捉到了这一情感转变,将胡秀芝觉醒后的坚定不移与毅然决然展现得淋漓尽致,让观众深切感受到战争给普通民众带来的切肤之痛,以及民众内心深处那股如钢铁般不屈的力量。</p> 三 <p class="ql-block">《松花江上》的战火硝烟未散,<b>1952 年,张瑞芳走进了《南征北战》的世界。</b>她在片中为我们带来了全新的惊喜。在解放战争的宏大历史背景下,这部电影生动描绘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华东战场上与国民党军队展开的一系列激烈战役。张瑞芳所塑造的妇女队长赵玉敏,成为了影片中一抹温暖而坚韧的亮色。她的丈夫义无反顾地投身革命,而她则在后方默默撑起一片天,以自己的方式全力支持着部队。</p><p class="ql-block">赵玉敏不仅机智勇敢地为部队传递至关重要的情报,还无微不至地照顾着受伤的战士们,充分展现出一位普通农村妇女在战争时期的深明大义与无私奉献。张瑞芳凭借其生动鲜活的演绎,将赵玉敏的灵活机智和坚强勇敢刻画得入木三分。从她坚定的眼神、沉稳的举止中,观众能真切感受到赵玉敏对革命事业的坚定支持,仿佛看到了那个时代无数像她一样的普通民众,以自己的力量汇聚成推动革命前进的磅礴洪流,深刻体会到军民之间鱼水情深的动人情谊。</p> 四 <p class="ql-block">《南征北战》让我们看到了战争背景下人民的力量,而 1956 年的《家》,则将视角转向了封建家庭内部,展现了另一种压抑与挣扎。这部影片改编自巴金的同名经典小说,深刻描绘了封建大家庭的腐朽衰败,以及年轻一代在封建礼教重重压迫下的艰难抗争。<b>张瑞芳在《家》中饰演瑞珏,一个典型的传统女性形象,她善良、温柔,如同一朵静静绽放却又被风雨摧残的花朵。</b>瑞珏深爱着自己的丈夫,然而封建礼教却如同一座无形的大山,无情地将她的幸福碾碎。</p><p class="ql-block">瑞珏在分娩这一人生重大时刻,她竟因封建礼教的荒谬规矩,被封建家庭赶到城外,最终在痛苦与绝望中悲惨离世。张瑞芳凭借其细腻入微的精湛演技,将瑞珏面对封建礼教压迫时的无奈与痛苦展现得淋漓尽致。每一个细微的眼神变化,每一次欲言又止的挣扎,都生动诠释了瑞珏这个角色的悲剧命运。观众仿佛能透过银幕,触摸到瑞珏内心的痛苦与无奈,对她所遭受的不公充满深切同情,同时也对封建礼教的腐朽与罪恶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p> 五 <p class="ql-block">走出封建家庭的压抑与挣扎,<b>1959 年,张瑞芳又在《聂耳》中又为我们展现了截然不同的青春活力与革命热情。</b>这部影片以人民音乐家聂耳的生平事迹为主线,讲述了他为中国革命音乐事业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张瑞芳饰演的郑雷电,是一位追求进步、热情似火的新女性,她如同那个时代的一束耀眼光芒,与聂耳(赵丹 饰)一同为了理想而勇敢拼搏。</p><p class="ql-block">张瑞芳通过灵动且富有感染力的表演,成功塑造出郑雷电充满青春活力与坚定革命信念的形象。她将郑雷电的热情奔放展现得恰到好处,每一个灿烂的笑容、每一个充满激情的动作,都仿佛在诉说着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在与聂耳并肩奋斗的过程中,张瑞芳将郑雷电的坚定与果敢演绎得淋漓尽致,让观众仿佛穿越时空,亲眼目睹了那个时代进步青年为了理想和国家,积极向上、勇敢无畏的精神风貌,感受到了他们身上所散发的蓬勃朝气与坚定力量。</p> 六 <p class="ql-block"><b>1962 年,张瑞芳在《李双双》中为我们呈现了一位性格鲜明的农村妇女形象。</b>这部影片以农村生活为蓝本,讲述了性格直爽、大公无私的李双双,积极投身集体生产劳动,并与自私自利行为勇敢斗争的故事。张瑞芳饰演的李双双,性格泼辣、心直口快,她就像一把火,热情地燃烧在集体事业中。在集体劳动中,李双双始终一心为公,敢于直言不讳地指出问题,坚决与那些损害集体利益的行为作斗争。</p><p class="ql-block">张瑞芳将李双双的质朴、热情与果敢演绎得入木三分,她通过生动的表情、爽朗的笑声和坚定的眼神,让李双双这一形象跃然银幕之上,成为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角色之一。观众仿佛置身于那个充满活力与变革的农村,看到了李双双为了集体利益不懈努力的身影,感受到了她身上那股质朴而又强大的力量,记住了这位充满正能量的农村妇女形象。</p><p class="ql-block">张瑞芳凭借这一部又一部经典作品,犹如一位出色的艺术巨匠,以其炉火纯青的表演艺术,为中国电影事业雕琢出了一个又一个经典形象。她的艺术成就如同璀璨星辰,在中国电影长廊中熠熠生辉;她的敬业精神更是如同一座灯塔,为后来的电影人在艺术的茫茫大海中指引着前进的方向,激励着他们不断探索、不断追求,在电影艺术的道路上勇攀高峰。</p> 谢谢雅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