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寄托与幸福感

享受大自然186136311

<p class="ql-block"> 人是漂泊的船,精神寄托是抛下的锚。锚不入水时,船只能随潮汐起落,锚扎进泥沙的刹那,船才真正拥有位置,这也是精神的锚点。人若无精神寄托,便如孤舟泛海,茫然不知所向。精神寄托者,或为理想,或为信仰,或为所爱之人,皆足以使人心有所安。不知道谁说的“人生幸福感很重要。买杯咖啡,买件衣服、买点没用的小东西,这些都是维系我们心理健康的必要开支。俗话说“只要快递还在路上,日子就有奔头。”你不断的克制自己,对什么都不感兴趣的时候就完蛋了,因为没有精神寄托真的太可怕了,我们需要一些无聊的小事来提升幸福感。一个人如果没有物欲,那么离抑郁就不远了。所以,所谓的幸福就是做自己喜欢的事,哪怕在别人眼里一无是处。</p> <p class="ql-block">  让我想起了最近发生的一件事,那天在朋友家无意中遇到了一位医生,我告诉他你不认识我但是我认识你,他一脸茫然,当我告诉他时间整整过去四十年了,每逢星期一早上,大家都在邮电所门口报亭等买报纸时,你我都同时到场,因为时间接触久了自然就认识了,这时他才恍然大悟,说我们应该拥抱友谊一下!八十年代中期,那是比较开放宽松的年代,南方周末报纸连载一篇文章,每个星期才出一刊,因为喜欢看,所以星期一早上必定到报亭等营业,其实等的人挺多的,这个医生就是其中一位,买报纸回家看完后,把内容小心翼翼的剪下来,在报亭不厌其烦地等待,一直等到整篇文章连载完毕才罢休,心里那种满足感乐滋滋的。那天与医生见面时他还问我剪报还在吗?让我特别遗憾的是,某个亲戚与我借去看,后来说弄丢了!很长时间自己都耿耿于怀!再后来听说出书了,自己赶快去买一本回家收藏。</p> <p class="ql-block"> 八十年代初自己刚结婚时经济拮据,可是也阻止不了自己的爱好,这显然是性格使然,平时节省开支也要去买些书或杂志之类,当时买广州花地出版社出版的花城杂志,有一本让我的一个长辈借走,一直沒有还,多少年以后心里都觉得不爽。当年回城安排靠海的水产收购站工作,闲来无事也逛逛商店买书消磨时间,当时买了一本“现代汉语小词典”2.50元,几十年后当我的儿子上学带去学校的时候,同学们都不相信这个价钱,等看了后面的标价才相信,可见今天货币变化也是太快了!让人难以接受。其实生活的意义远不止于眼前的苟且,更有诗意的远方和心灵的栖息之所。因为生活原本沉闷,当我们感到乏味,没精神寄托,对一切不感兴趣,就失去了生活的活力和动力,那离抑郁也不远了。因此我们需要这些额外爱好来提升我们的幸福感。真正持久的幸福感,永远生长在精神的盐碱地里,像白杨树在戈壁深处开出的雪白绒花。</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