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1945年,胶东工业研究室转移到乳山县岛子村并成立胶东工业大学。主要任务是培养具有大专文化水平和部分中专文化水平的技术人才,学制为二年。课程设置有高等数学、物理、化学、材料力学、制图、金工学(包括热处理)、热力学等。</p> <p class="ql-block">岛子村位于山东省乳山市崖子镇政府驻地南1.5公里处,桃威铁路与牟乳公路东侧,距离国道309和荣维高速很近。1488年,宋姓从文登宋村迁此定居立村,因村后河中有一小岛,故村取名岛子。1943年李姓从胶州迁入,1957年姜姓从本镇北地口村迁入。</p> <p class="ql-block">战争年代,胶东兵工部门的知识分子和技术人才十分缺乏,不能适应兵工科研与生产的需要。面对这种情况,胶东军区后勤部门决定利用工业研究室的有利条件——技术人员和设备多,并有多年的育人经验,培养技术人才。</p> <p class="ql-block">1941年3月,胶东行署东海专署设立东海工业研究室,主要进行文化宣传用品、日用品、化工产品、军工用品、纺织机械、农机具和医药用品的研制工作,这是山东解放区建立的第一个工业研究机构。</p> <p class="ql-block">1944年3月,胶东军区与胶东行署决定抽调东海工业研究室的主要技术力量,以及西海工业研究室的路一组建胶东工业研究室,专门从事兵工生产技术研究。为了便于工作,胶东工业研究室于当年冬天迁到乳山县招民庄村(现属乳山市诸往镇),对外称“福德堂”。</p> <p class="ql-block">1945年,胶东工业研究室转移到乳山县岛子村(现属崖子镇),共有学员140人。1945年9月,胶东军区后勤部成立兵工总厂,工业研究室划归总厂领导。</p> <p class="ql-block">1946年夏,胶东工业研究室在驻地乳山县岛子村(现属崖子镇),设立“学员队”,主要任务是培养具有大专文化水平和部分中专文化水平的技术人才,学制为二年。学员队成立初期,潘涛任队长兼指导员。后郑善同任队长,于勤滋任副队长。研究室教导员梁波,经常深入学员队指导工作。</p> <p class="ql-block">王桂潘任教务长兼授高等数学,来自东江纵队的中山大学毕业生许哨子教解析几何,工业研究室主任王旭九兼授化工与火药制造,随新四军北撤来的范石杰(女)也担任一门课程。</p> <p class="ql-block">同年冬,从东北招聘了数位日籍技术人员任教。学员首先从工业研究室现有的边工作、边学习的学员中选送,他们多是1945年5月从胶东抗日建国学校集体调来的;其次是从社会上招考具有高中文化的知识青年,两者合计约50人。山东省机械厅原副厅长、内燃机研究所首任所长李光照就是其中之一。</p> <p class="ql-block">1947年8月国民党军队进攻胶东时,学员队东迁到巫山村,之后疏散,有的暂时回家,有的随别人疏散到东海区。战局缓和时,便在地口村南庙驻扎学习。1948年春季迁到了崖子镇。</p> <p class="ql-block">胶东工业学校历经战火洗礼,多年艰苦发展,后成为如今的齐鲁工业大学。</p> <p class="ql-block"> 2025年4月6日于崖子镇岛子村</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