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祗遹的人生态度

乔也

<p class="ql-block">胡祗遹的人生态度</p><p class="ql-block">李兴发</p><p class="ql-block"> 胡祗遹受儒家思想熏陶,亦受家学传承,有入世情怀,谋求所知所学经世致用,以利家国。年轻时志向远大,豪情万丈,曾有“出言言济时,立功功盖世”的豪语。(《题徐熙草虫图》17 )他对林下之士不以为然,认为:“丈夫当妙龄,经济志亦笃。怀才值明时,秋风送飞鹄。胡为慕村叟,烟霞友麋鹿。”(《安邑尹申子游山图》34)因之,批评某些人的隐逸行为:“当时所遇亦不恶,壮年胡为甘隐沦?”在他看来,“由来志士本为济时出,斯道一屈,区区文绣安足缠其身?”(《题王黄华所画江山远意图》77)</p><p class="ql-block"> 他有儒家文人才士的自信,同时又有远大的志向和追求:“我岂枯寂人,孤衾一寒舍。庸驽固何为,壮志未凋谢。”(《秋夜孤坐》14)“坠地为丈夫,造物不吾薄。安忍自暴弃,黾免同琐屑。随世觅温饱,呵手惧冰雪。百年何足荣,万古名不灭。”(《拟古》2)“胡为功名际,静燥云泥差。”“誓当踏青春云,当路洗奸恶。”(《薛稷鹤贾参议家藏》15)即便到了老年,仍怀有家国之志:“登车揽辔平生志,奚避奸贪笑白头。”(《长清晨起》139)</p><p class="ql-block"> 正因为其志向远大,故其立身、入世所心念、追求的并非温饱崇贵,高官厚禄,在他看来,“君子之仕也,志于道而已,廪禄之厚薄,官资之崇卑,无异焉。”(《送冯寿卿之官无极令序》)只要“上可以辅时政,下可以福斯民,虽司(录事司,元代管理城市民政的机构)县下品,亦屑为之。”(《送杜亨甫之任兖州序》)</p><p class="ql-block"> 正因为他具有这种为国为民的志向,故为官为政清廉自守,心态安然。他作品中的不少诗文便表露出这种心态:“我本淡荡人,壮齿惬闲静。”(《登燕城》20)</p><p class="ql-block"> “仕宦二十年,翛然一寒士。公退饱蔬食,琴书伴幽思。……富贵岂无心,得失良有自。流芳与遗臭,二者非吾事。”(《公退静坐》7)“人生本定分,温饱岂易遂。肠有藜藿充,体获毛褐蔽。此外复何求,甘死于不义。”(《宿东平》19)</p><p class="ql-block"> 事实上,胡祗遹从政之后,便以家国天下为己任,无论在中枢机关还是任职地方,都尽职尽责,认真勤勉,在各个岗位上都做出了令时人称道的政绩。在中书省时尽管是低级官员,但仍以自己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对政见提出自己的见解供上级参考和改进。比如,他曾就元初人冗事繁的现象建言:“省官不如省吏,省吏不如省事。”没想到却因之触犯权贵,被贬太原。在山东济宁任职时,就军政管理问题向枢密院上书言八事,后来此八条建议全被采纳,并作为制定法规的依据。到地方任宪使时,办教育,兴学校,劝农桑,惩不法,</p><p class="ql-block"> 他仕宦多年,政绩卓著。作为良吏治才,曾被誉为元初“经济之良材,时务之俊杰。”时人称赞他:在朝则坦言直论,不屈权贵;担任地方官,则吏员畏服,民众爱载,其治理一方的能为是所有州郡中最好的。</p><p class="ql-block"> 正因为具有如此治绩及德行,至元二十九年(1292),朝廷在全国征召十名德高望重的老人赴京“置翰林,备顾问”,胡祗遹为十人之首,后因病未能应召。</p><p class="ql-block"> 然而,经官场多年历练,其闻其见,对政治腐败、职场倾轧、人事冗繁了然于心,未免有些失望。于是,其入世情怀消磨,而代之以挥之不去的隐逸情结。事实上,这也是儒家学者的通病。子曰:“天下有道则现,无道则隐”,(《论语·泰伯》)便是最好的注脚。观胡祗遹一生为官为政,两进两退,便是这种矛盾心态的真实写照。“一从脚踏名利场,梦里林泉去路长”(《题雪涧闲猿图》159)更表达了对仕途的倦怠以及归隐心迹。</p><p class="ql-block"> 他在《士辨》一文中写到:“若夫命世之才,豪杰之士,隐则可以处乡里,为天下之师。出则可致君泽民,为帝王之佐,成至治之功。著书垂训,可以继往圣而开来学。”从这个立意出发:“是以古人在其位,任其责,则竭力效死而扶持之。不在位,不任其责,见其后祸之机,而知其无可奈何,而不终日安处,奋然有避世之举,既明且哲,以保其身。”“用则行,舍则藏。”“用舍在君而行藏在我。”“则庶几俭德避难,遁世无闷,危行言逊,而无毁无誉矣。不然,则鲜有不陷于祸者也。”在作者看来,这才是“圣贤处否之道”。</p><p class="ql-block"> 即便身在官场,亦有“不能为名臣,便当作高士”(《至元五年九月五日晓步翰院蔬圃感怀而作》12)的矛盾心态,因而产生归隐林下的想法:“何当遂野逸,杖履求园绮。”而这种隐逸情结在胡祗遹现存诗文中比比皆是:“汩没黄尘三十年,此心无日不林泉。开图似梦不非梦,坐我秋江万里天。”(《秋江晚霁图》203)表达急流勇退之意:“秋入江枫万叶红,季鹰归兴满帆风。人生适口鲈鱼鲙,勇退真成盖世雄。”(《题枫江晚渡图》178)“人生贵适意,此外将何求。世味吾岂无,但恐贻心忧。一觞聊自慰娱,安用百尺楼。”(《至元五年》9)“有酒不畅饮,奄忽同一尘。千载诸我友,悠悠柴桑人。”(《辛巳九日草堂独坐》)“多恨长安不可亲,形留心往欲求伸。谁知咫尺京城梦,却有山间林下人。”(《玉泉垂钓图》)“ 漠漠青田白鹭飞,桃花流水武陵溪。笔端远意无人识,更在残阳西复西。”(《士雷小景图》199)</p><p class="ql-block"> 在《大亨诗人佳画加以诗僧贞庵来请因漫兴五绝》中168 ,胡祗遹更生发出热爱自然、寄情山水的隐逸情结:“万古桃园小有天,仙家鸡犬白云间。隔迷山海无寻处,一由传真得郑虔。”“风送飞花锦浪舟,鲈鱼新得酒新篘(chōu 竹编的滤酒器具)。醒来似记渔椎说,辛苦当年定远侯。”“谁挿青旗照碧流,山家市井亦深幽。但将鲈鱼相酬对,此外人间万事休。”“鸭绿溪光青黛山,溪山不放酒家闲。泛流回棹来时路,家在去烟缥缈间。”“读书胸次净无尘,万树云山下笔新。流水泛花船载酒,三生曾是武陵人。”</p><p class="ql-block"> 胡祗遹的两首名曲更是对其隐逸情结表露得淋漓尽致:</p><p class="ql-block"> 梨花白雪飘,杏艳紫霞消。柳丝舞困小蛮腰,显得东风恶。 野桥,路迢,一弄儿春光闹。夜来微雨洒芳郊,绿遍江南草。蹇卫(驴)山翁,轻衫乌帽,醉模糊归去好。杖藜头酒挑,花梢上月高,任拍手儿童笑。(【中吕】快活三过朝天子《赏春》)</p><p class="ql-block"> 作者在此曲中抒写春光乐趣、田园生活的同时,亦写出淡然闲适、逍遥自得的“山翁”形象。这是一种隐者高士的心态,反映其归隐田园的愿望。</p><p class="ql-block"> 月底花间酒壶,水边林下茅庐。避虎狼,盟鸥鹭,是个识字的渔夫。簔笠纶竿钓今古,一任他斜风细雨。  渔得鱼心满愿足,樵得樵眼笑眉舒。一个罢了钓竿,一个收了斤斧。林泉下偶然相遇,是两个不识字的渔樵士大夫,他两个笑加加的谈今论古。(【双调】沉醉东风)</p><p class="ql-block"> 此曲以林泉山野的渔樵,抒写作者的高人隐士情结。为的是“避虎狼,盟鸥鹭”,潇洒自得地在“水边林下”“月底花间”饮酒对酌,“谈今论古”。</p><p class="ql-block"> 正因为胡祗遹早就有了隐逸情结,故于江南任上仅因与行省意见相左而慨然罢职回家,安度晚年。之后,即远离仕途。</p><p class="ql-block"> 2025年3月28日</p><p class="ql-block"><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