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小

王培周

<p class="ql-block">“发小”是一个汉语方言词汇,特别是在北京话中常见,它指的是父辈互相认识,从小一起伴随长大的玩伴,长大后还经常在一起的朋友。</p> <p class="ql-block">▲1967年福州大院发小合影</p> <p class="ql-block">▲2019年发小聚会合影</p> <p class="ql-block">1969年是我当兵的第二年,当时我在海军某护卫艇大队服役。那时候我扁桃体经常发炎,大队军医建议我,切除扁桃体。于是我来到,位于浙江定海的基地413医院,住进了医院外科病房,准备做扁桃体切除手术。</p> <p class="ql-block">住院的第二天,我在病房里,突然病房门口传来一声清脆而熟悉的呼唤:“铁原”。那熟悉的称呼,如同悠扬的琴音,瞬间触动了心底那根最柔软的弦。这称呼,只有家里人、大院的叔叔阿姨和那些曾经一同玩耍的小伙伴们,才会如此亲昵地唤我。我心里不禁泛起一丝疑惑:在这个陌生的病房里,怎么会有知道我小名的人呢?</p><p class="ql-block">我缓缓地转过头,目光投向门口。只见一个女兵微微露出半边脸,她的脸庞在阳光的映照下,竟透着一股说不出的熟悉感。我怀揣着满心的好奇,不由自主地向门口走去,她见我过来就跑了。我在走廊里追寻着她离去的背影,那背影既熟悉又陌生,仿佛是时光中一段被遗忘的记忆,在这一刻我感觉到,她是我的发小--周萍。后来向科里其他工作人员打听,知道那就是周萍,她当时在413医院外科当护理员。</p><p class="ql-block">我和周萍是发小,从小在一个部队大院长大,我们的父亲是战友,我们两家是邻居,我和周萍同岁。小时候在东海舰队幼儿园,我们在一个班,幼儿园位于上海水电路,我们家在吴淞,离幼儿园很远,每周才能回家一次,我和周萍都是一起去幼儿园一起回家。那时候在幼儿园如果生病,要隔离是不能回家的,有一次我拉肚子生病,留在幼儿园不能回家,看到周萍一个人要回家,我调皮地向她做了一个鬼脸,装作满不在乎的样子。然而,当我看到她登上车的那一刻,我想爸爸妈妈哭了。</p><p class="ql-block">上小学的时候,我们在吴淞同泰路小学继续相伴,依然是同班同学。我们是一个学习小组,每天放学,我们要排好队一起走。回家的路上,为了走捷径需要穿过一片农田。春天到了,农田的油菜花开了,那淡淡的花香散发出一种清新、质朴的味道。田埂上的蚕豆花,就像是紫色的精灵,给单调的田埂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蚕豆花不像油菜花那样大片地盛开,而是星星点点地分布在田埂两侧,却有着一种独特而迷人的韵味。回到家后,我们学习小组要在一起做功课,那些日子充满了简单而纯粹的快乐。</p> <p class="ql-block">1963年,小学五年级的生活画上了句号。由于父亲工作调动,我们全家搬离了吴淞,我和周萍再也没有联系。六年后,我们在413医院再次相遇,那一年我们都是十八岁,都穿上了军装。在住院期间,周萍每天都会轻轻来到病房门口,静静地看我一眼,然后默默的离开。</p><p class="ql-block">一周后我出院了,在离开413医院的那一刻,我忍不住回头看了一眼住院大楼,在这一瞬间,我感觉周萍似乎正站在窗户边,那眼神中,蕴含着太多难以言说的情感,或许还有未说出口的话语。</p> <p class="ql-block">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见过周萍,她在四十三岁的时候,因病去世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那些曾经的美好时光,全部停留在童年的记忆中。</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