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初识南京,是在小时候的语文课本上,文章的题目早已忘记,但,那座雄伟壮观的南京长江大桥却印在了脑海之中。后来,三十年前,参加全军干部培训班,在南京呆了一个月,封闭式的培训期间好像也就只去了一趟夫子庙 。再后来,二十年前,有几次的探亲休假在南京转车,每一次都是匆匆而过,所以,现在的我对南京的记忆,就只停留在了那座南京长江大桥上。</p> <p class="ql-block"> 南京,别名“金陵”,江苏省省会。这个位于江苏省西南部、长江下游,长江三角洲的中心区城市,有着“六朝古都”和“十代都会”之称,李白说它“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谢眺说它“江南佳丽地,金陵帝王州”。这次南京之行,侄儿侄媳做了很细致的攻略,两天的安排精细到分钟,每一处景点都有精彩的介绍,让我们对南京有了新的认识,对南京之行有了新的期待。</p> <p class="ql-block"> 准备出发去往火车站时,天边刚刚吐白,天空中飘着细细的雨丝,让本就很新鲜的空气变得更加的清新。院子里,桂花树上几只鸟儿兴奋地叽叽喳喳,好像知道我们即将要去南京了似的。道路两旁不知姓名的树木,满树的美丽花朵,在柔和略显昏黄的路灯之下若隐若现,随着匀速行驶的车子,慢慢地消失在了我们的身后……</p><p class="ql-block"> 早晨六点半,我们踏上了开往南京的列车,也许是因为开车时间太早了的缘故吧,车厢里的旅客并不是很多,多数都是带着小孩子的家长, 小孩子们就如同院子里的小鸟儿一样,叽叽喳喳兴奋的两眼放光。全程两个半小时的车程,中途下车的旅客并不多,一旁原本空着的位置,在我戴着耳机听着音乐认真补觉的时候,陆陆续续的座满了旅客,甚至有人买了站票,大家的目的地都是南京。当列车快要驶入南京站时经过长江,此刻,那座让我因此而认识了南京、并被印在了脑海中的南京长江大桥就在我们的脚下,亲切的如同见到了老朋友一般……南京,你好!南京,春天来了!我们也来了!</p> <p class="ql-block"> 南京之行恰逢清明时节,于是,我们便把第一站放在了“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侄媳说:“这里很难预约,前几次来南京,一直都在约,但没有一次预约成功的。”刚到纪念馆的门口,就听见小喇叭在广播:“没有预约的游客请预约成功了再来。”于是,就听得门外不少的游客不停的抱怨:“4月1号就开始预约,到现在都没预约上,太难约了。”门内的志愿者无奈的不停地解释:“没有办法,就是人太多。”清明假期,前来缅怀的游客多的排起了蜿蜿蜒蜒的队伍,走走停停,从纪念馆入口到史料陈列厅,看起来也就只有几百米的距离,却需要半个多小时才能进入。虽然人很多,但,秩序却很好,大家手持通过微信捐款领取的白色菊花,一脸严肃保持肃静,小朋友也被家长教育的很好,站在队伍里安安静静的等待着。大队伍慢慢向前行进的过程中,不时的会有自愿者提醒:“请不要踩鹅卵石。”一位看起来只有七、八岁的小男孩,抬起头来疑惑地轻声问道:“妈妈,为什么不让踩鹅卵石?”</p><p class="ql-block">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位于南京市建邺区水西门大街418号,通称江东门纪念馆,国际公认的二战期间三大惨案纪念馆之一。选址于南京大屠杀江东门集体屠杀遗址及遇难者丛葬地。原来,上面提到的鹅卵石,每一颗代表着一位遇难者同胞,鹅卵石的下方便埋着他们的遗骨。</p><p class="ql-block"> 纪念馆分展览集会区、遗址悼念区、和平公园区和馆藏交流区等4个功能性区域。母亲的呐喊、“倒下的300000人”的抽象雕塑、刻有南京大屠杀事件发生时间的十字架标志碑、用多国文字镌刻的“遇难者300000”的石壁、万人坑遗址、陈列厅里的照片墙、遇难者名单墙、每一颗鹅卵石、“历史证人的脚印”铜版路、国家公祭鼎、和平大钟等等,都记录着侵华日军惨无人道的滔天罪行,无时无刻的不在警醒每一个中国人,铭记历史,勿忘国耻。一旁的一位导游是地道的南京人,她说她小时候,每年12月13日,学校都要组织他们来到这里,撞响和平大钟,敬献鲜花,缅怀逝者。</p><p class="ql-block"> 和平广场上,胜利的号角已经吹响,和平女神一手托举着和平鸽,一手怀抱着婴儿,和平的曙光就在眼前。遇见一众小朋友与和平墙合影留念,其中一对双胞胎小朋友,刚上小学的样子,他们那自发的严肃认真敬了一个少先队礼的小模样,让一旁的我泪目!“不忘过去,珍爱和平”,是每一位来到这里的中国人今日之行的意义所在。</p> <p class="ql-block"> 南京云锦博物馆与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毗邻而居,隔路相望。其实,南京云锦博物馆并不在此次南京之行的计划之内,但是,从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出来时,无意中发现了这座南京云锦博物馆,并被它那高高大大气派的门楼所吸引。南京云锦,中国传统的丝制工艺品,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寸锦寸金”之称,与蜀锦、宋锦合称三大名锦。其中,云锦又为“锦中之冠”。南京云锦起源于宋代南京官营织造,明清时期为皇家御用贡品,现代仅南京生产,即为大名鼎鼎的江宁织造。有意思的是,云锦织机大而高,俗称大花楼机,分上下两层,拽花工在上层,织工在下层,云锦就是在两人的密切配合之下生产出来。看着他们上下两层,娴熟的配合操作,着实令我们惊叹不已。更值得一提的是,南京云锦与《红楼梦》作者曹雪芹有着密切关系,据说,曹家三代四人任江宁织造,南京人都说没有南京云锦就没有江宁织造,没有江宁织造也就不可能有后来的《红楼梦》。</p> <p class="ql-block"> 在前往南京博物院的路上,偶遇原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会办公大楼旧址,隐于街边小摊贩之后的高墙内,不仔细看很容易被错过。1936年2月,位于现南京市鼓楼区中山东路313号,由建筑师杨廷宝设计的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会办公大楼开始建设,历时一年的时间建设完成。高三层的仿古建筑,重檐歇山顶,绿色琉璃瓦,色彩浓郁,造型典雅,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 class="ql-block"> 南京博物院,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中山东路321号。“一院六馆”格局的南京博物院,占地13万余平方米,仿辽代宫殿式的南京博物院大殿,由民国著名建筑师徐敬直设计,经建筑大师梁思成修改,建筑外形以辽宁义县奉国寺为蓝本,古朴庄重,气势雄伟。</p><p class="ql-block"> 南京博物院的“一院六馆”指的是:展示江苏古代文明发展历程的历史馆;重9100克镇馆之宝西汉金兽陈列于此的特展馆;运用多媒体技术呈现古代文明,强调互动体验的数字馆;设有吴为山雕塑馆等特色展区的艺术馆;动态展示江苏省国家级非遗项目的非遗馆和沉浸式场景还原民国首都风貌的民国馆。</p><p class="ql-block"> 被誉为中国三大博物院之一的南京博物院,与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齐名。博物院里珍贵文物上至旧石器时代,下迄当代,数量仅次于故宫博物院,镇馆之宝就有18件之多。我们按照侄儿的攻略,很认真的一个一个的展厅去寻找镇馆之宝,却只找到了西汉金兽、金缕玉衣、错银铜牛灯、大报恩寺琉璃塔拱门、竹林七贤砖画、西晋青瓷神兽尊和小小的金蝉玉叶,据说,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人仅凭一次参观就能见全所有镇馆之宝的。</p> <p class="ql-block"> 从南京博物院出来,已经到了晚饭时间,侄媳说:“老门东的“南京大牌档”里的南京小吃很是地道,我们今晚就吃它吧。”老门东,最具南京老城南记忆的历史文化街区,因位于南京市秦淮区中华门以东,所以被称为“门东”,又因其历史悠久,所以又被称为“老门东”。我们达到老门东时已经是晚上六点多,“南京大牌档”需要排队等位,拿到就餐号码时发现前面还有177位客人在等候,这个数字让我们打了退堂鼓,于是,比较之后选择了“竹里馆”,虽说也需排队等位,好在不需要太长时间。</p><p class="ql-block"> 从“竹里馆”出来时已经华灯初上,街道上各种彩灯异彩纷呈,老门东在夜色之中彩灯之下,呈现出了不一样的魅力。高达17米的门东牌坊古香古色;“好一朵茉莉花”古筝女孩优雅大方,琴声悠扬;德云社、开心麻花的牌匾高高悬挂,不少粉丝前来捧场;手绘漫画师现场作画,小朋友乖乖的静坐一旁当起了模特;剪纸工艺师只用半分钟的时间,剪出来的肖像惟妙惟肖;非物质文化遗产湟源排灯,多角度、多品种、多方位的体现了湟源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做到了一画一世界;高高的明城墙脚下,映山红、紫藤花相继盛开,但,在射灯的照射下,犹如假花一般;微信点歌,歌手的歌声让老门东的热闹氛围更加浓厚,路过的游客纷纷随着优美的音律,快乐的哼上几句;街道上随处可见穿着汉服和旗袍的少女少妇,她们随便在街道的某个地方一站,哪怕是一扇虚掩的旧窗,都会在她们的映衬下变成了美景……</p> <p class="ql-block"> 中国四大文庙之一的南京夫子庙 ,位于南京市秦淮区秦淮河北岸,始建于北宋景祐元年,是中国古代文化枢纽之地,还是中国第一所国家最高学府。夫子庙内,一位初中模样的中学生,很虔诚的上着香,弄的我这个毫无关联的外人,都不由自主的在心里帮他加了一把油。</p><p class="ql-block"> 拥有中国四大闹市之称的南京夫子庙,与老门东的距离很近。晚上九点多还人头攒动,灯火辉煌,热闹非凡。夫子庙对面便是古老的南京文化渊源之地秦淮河。站在汉白玉雕刻而成的文德桥上,秦淮河畔的流光溢彩一览无遗,天下文枢牌坊、大名鼎鼎的江南贡院、双龙戏珠大照壁等等尽收眼底,天空中轻悬的月牙倒影在秦淮河之中,美丽弧线随波荡漾。这里,有号称“侠骨丹心”秦淮八艳之一的李香君故居,还有能让人想起才女谢道韫的王导谢安纪念馆,更有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诗句里的乌衣巷,踏着这片土地,仿佛穿越了时空一般。</p> <p class="ql-block"> 站在南京博物院房顶的大露台上,就能看到有着“金陵毓秀”之美誉、江南四大名山之一的南京母亲山—紫金山。那里,有着独特的自然景观,一年四季风景如画;那里,有着深厚的人文底蕴,因为明孝陵、中山陵、美龄宫、紫金山天文台、东吴大帝孙权纪念馆都建于此而闻名遐迩。</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明孝陵,位于南京市玄武区紫金山南麓独龙阜玩珠峰下,始建于明洪武十四年,是明太祖朱元璋与孝慈高皇后马氏的合葬墓,也是明朝时期兴建的第一座帝王陵寝,迄今为止已有600多年的历史。明孝陵,在中国古代帝陵制度史上具有里程碑的地位,规范着明清两代500多年20多座帝陵建设的布局和风格。清朝康熙帝和乾隆帝为了稳固政权,曾多次三跪九叩拜谒明孝陵。</p><p class="ql-block"> 明孝陵神道,明孝陵重要组成部分,其布局是人工建造与自然形势的完美结合,分为两段。石像路神道,路两旁依次排列着狮子、獬豸、骆驼、象、麒麟、马六种石兽,每种两对,两跪两立,夹道迎侍;翁仲路神道,翁仲八尊,分成四组,相对而立。两对身披甲胄、手持金盾的武将。两对为头戴朝冠,手持朝笏的文臣。文臣武将威严端庄,是陵墓的仪卫者和保护者。两段神道石刻浑厚古朴,气派独特。既标识着帝陵的崇高、圣洁,体现皇家陵寝的礼仪要求,又有保护、避邪的作用,寓意丰富。</p> <p class="ql-block"> 美龄宫,位于南京市玄武区中山陵9号,建在紫金山脉分支小红山上,是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及其夫人宋美龄在南京的寓所之一。美龄宫的四周种满了高高大大的梧桐树,秋季色彩斑斓时,从高空俯瞰,建筑与自然融为一体,仿若一条美丽的项链一般,其构思如此之巧,造型如此之美,真的是惊掉了游客们的下巴。</p> <p class="ql-block"> 中山陵,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紫金山南麓,始建于民国十五年(1926年),不仅是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陵寝及其附属纪念建筑群,还是中国首批受西方现代建筑思想影响而建成的礼制建筑群。392级台阶,10个平台,从下往上看,只见台阶不见平台,从上往下看,却是只见平台不见台阶。依山而建的中山陵,多处留有孙中山先生的手迹,“天下为公”四个大字便高高的悬挂于陵门之上。 </p> <p class="ql-block"> 玄武门,是开辟于1908年南京明城墙的后开城门,因靠近玄武湖而得名,被作为玄武湖公园的西门。从玄武门进去,眼前瞬间豁然开朗,整个玄武湖湖面映入眼帘,湖天一色,波光潋滟。波光粼粼的湖面上,漂浮着各种各样、各种色彩的游船,悠哉游哉。因为晚上7点我们要赶火车,又因为南京火车站就坐落在玄武湖岸边,于是,我们朝着火车站的方向,沿着岸边的林荫大道慢慢的溜达。美丽的湖光山色、明城墙上高高悬挂的大红灯笼、不怕人的野鸭、因《诗经》成为爱情忠贞象征的雎鸠、参天的水松林、自娱自乐的市民、陶醉于萨克斯那优美旋律中的音乐人,坐在岸边谈情说爱的年轻人、笼罩在落日余晖中的玄武湖等等,犹如一幅幅徐徐展开的画卷,美的让人不忍离开……那么,就再一次说一声:南京,你好!</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