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章丘“村村锤头响,庄庄叮噹声”。章丘这座千年古城始终回荡着铿锵有力的打铁声。“风吹一炉火,锤打四方财”,众多的章丘铁匠闯荡江湖,云游四方。据明嘉靖《章丘县志》记载,至万历年间,章丘境内铁匠作坊达千余家,"匠户十有一二,皆以冶为业"。清光绪三十三年《章丘乡土志》记载:“铁工在城乡者十之一二,在外府以及各省者甚多,每年春出冬归,习以为常”。旧时,每当晨光熹微,城郊乡野便升腾起数百处锻铁炉烟,与晨曦交织成独特的冶铁图景。章丘铁匠还闯关东,以“敢担、敢闯、敢拼、敢打”的工匠精神,将锻铁技艺传遍四方。然而,支撑这份坚韧的不仅是技艺的传承,更是一种根植于血脉的信仰。 清光绪《章丘乡土志》记载:“铁工在城乡者十之一二,在外府以及各省者甚多,每年春出冬归,习以为常。” <font color="#ed2308"><b>一、“老君为祖”的铁匠信仰 </b></font><br> 章丘铁匠奉太上老君为行业祖师,这一信仰源自道教与冶铁文化的交融。据《章丘县志》记载,老君被铁匠视为“炉神”。老君烧炉炼丹,把控火炼铁的手艺传给了人间。传说他打铁时将烧红的铁块置于膝盖上锻打,铁器千锤百炼,其膝却分毫无损,故铁匠称铁砧为“老君的膝盖”。民间也流传打铁砧是太上老君的法宝“翻天印”,打铁锤称之为“火镇”。打铁匠打铁时,铁砧与铁锤发出“丁当”的脆响,就是为了不忘祖师爷传授的手艺,把此音传回天庭,让师祖时刻闻听,获取庇荫。<br> 更有民间传说称,老君门下三徒弟,老大为铁匠,专司锻造生产工具;老二为窑匠,烧制砖瓦供人安居;老三为道士,教化人心向善。三徒虽分职不同,却同源一脉,因而铁匠与道士互称“师兄师弟”,道士化缘至铁匠铺时需行弟子礼,否则铁匠可施惩戒,甚至以火炉“戴纱帽”示警。 民间“太上老君”像 太上老君画像 <font color="#ed2308"><b> 二、千年老君殿,传说鲁班一夜建成 </b></font><br> 每逢春节等节日,外出归来的铁匠必至老君殿进香,祈求祖师庇佑生意兴旺。章丘老君殿的建造亦充满神迹色彩。<br> 据传,章丘老君殿,也称常道观,乃鲁班一夜建成。<br> 最大的老君殿,位于东鹅庄,又名常道观、倒坐观。据清朝乾隆《章丘县志》记载:“常道观在县南绿原村,观制奇诡。相传鲁班所构。工匠欲仿其遗法,仰视竟日夜,出观辄忘之。李姓以祀老氏。”中国著名古建筑学家梁思成在《中国建筑艺术图集》中专门对老君殿建筑特点进行了论述:“观之直棂窗,在棂内衬以木板,板上并作圆洞,与直棂相映成趣。”并附图详细说明其独特的建筑艺术特点。这位中国著名古建筑学家还与夫人林徽因在此合影留念。清朝道光十三年《章丘县志》也有相似的记载:“规制奇异,相传鲁班所构。工匠欲仿其遗法,仰视竭目力,出门即忘之。”这段话的意思是,大观其架构奇异、复杂。传说是由鲁班建造的,后世的工匠想效仿,结果在费力观察之后,一出门就忘记了。 老君殿(常道观) 吻脊走兽 乾隆《章丘县志》记载的常道观(老君殿) 梁思成、林徽因在道观 整个老君殿原有一完整院落,正门朝南,院里一共有3座十分气派的大殿,还有古石碑和数棵高大的松树。因战争破坏,加上后期“文革”时期的人为破坏,两侧的两座大殿已毁坏。正中间的这座大殿得以保留,现大殿3间,为木质结构,拱甍收脊,垂脊四倾飞挑,钩心斗角,斗拱攒承,歇山顶柱。砖雕迎风吻脊走兽,大脊上有骑兽仙人和鸱尾。殿内正面塑太上老君,背面是倒坐观音。原大殿东侧为吕祖庙,西侧为关帝庙。大殿后面还有白衣殿,相对较小,群众称之为“娃娃殿”,香火兴旺。<br> 老君殿建于何年无考,传说春秋战国时期,由鲁班在一夜之间建成的,仅为传说,还没有发现确凿的证据。但从整体建筑形制来看,具有宋代的特征。现存的为明代早期重修的,具有典型的明代建筑特征。 铁制牡丹 <font color="#ed2308"><b>三、铁匠李的故事</b></font><br> 关于老君殿(常道观)民间还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故事。<br> 传说,从前章丘鹅庄附近有一位姓李的铁匠,人们都管他叫铁匠李。为人老实憨厚,心地善良,手艺超群。他有两个儿子,正好爷儿仨一盘烘炉,终年在外打铁为生。一日,他们串乡“打乡铁”来到一村,刚支好炉,有一白发老者蹒跚而来,声言他是庄上马员外家的管家,奉命来此求铁匠打一把专砸核桃用的小钉锤。要是打得好,员外中意,手工钱是少给不了的。铁匠李以为区区小事,就一口答应了。老者临去一再嘱咐道,你可别轻看了这把小钉锤,它可是员外爷的千金马小姐的陪送物件。<br> 马小姐是马员外的独生女,年方二八,豆蔻年华,长得鲜妍而端庄,妩媚而凝重。有人说她是比花花解语,比玉玉生香。被县太爷看中,经说合,配于其次子为婚。马员外在女儿于归之前,正积极置办妆奁。在老妈检验陪送时,说样样都全,就可惜少一把新婚之夜新娘为新郎砸核桃吃的小钉锤。恰好铁匠李来串乡,锤头一响,马员外立即叫管家找铁匠打制。<br> 铁匠李亲自掌钳,将钉锤打完后令两个儿子轮番锤颠锉磨,打造的剔明锃亮,外面又特意涂以“金水”,小钉锤闪闪发光,就像金制的一般。铁匠父子暗想:这回管保员外爷满意、小姐称心。谁想心黑手辣的马员外对小钉锤百般挑剔,说的无一是处。不但不给钱,反而出语伤人。铁匠李一听,气得浑身发抖,半晌说不出话来。他的小儿子二十出头,血气方刚,当场与马员外据理力辩。一向仗势欺人的马员外,命家奴对铁匠父子大骂,还抬手动脚企图打人。小铁匠怒不可遏冲着马员外说道:“慢说一把小钉锤,就是你这个样子我们也能打得出来!”老奸巨滑的马员外装出一副公正的面孔说:“请不要吵!现在咱当着众人的面把话说清楚,只要能打出我这个样子来,要什么给什么!如若打不出来呢?休怪我马某不讲仁义!”说罢,令家奴将铁匠李父子三人关进其马园里,派人看管,限期三天,打造不出,那就要送公堂是问。<br> 此刻,铁匠李父子忍气吞声,泪眼相望。小铁匠跪在父亲面前说:“都是孩儿不好,出言惹祸,连累爹爹和兄长遭此不白之冤。”铁匠李边拉孩子边说,你哪有不好?都是世道黑暗,财主仗势欺人!恰在这时,找铁匠李打钉锤的那位老者又来到他们面前,无可奈何地说:“你们父子多想开些,马员外是个蚊子肚里刮脂油的人。他要你们赶快盘炉动工。我想,你们那能打出一个象他那样的铁人?你们还是向他陪个不是,钉锤钱不要了,他也许会开恩的。”铁匠父子听如此说,个个沉默不语,偎在一起,任凭命运摆布。 章丘铁匠打制的铁壶 却说深闺待嫁的马小姐,得知父亲对给她打制小钉锤的铁匠们的所为,恨其心地忒毒,处处坑害穷人。于是对身边的保姆说,快去马园打听铁匠的情况,好设法搭救。保姆回来报说,门上有家丁看守,没有员外的话,任谁也不准进园。<br> 红日西坠,月上黄昏,马小姐救铁匠心切,便对保姆和贴身丫头如此这般说了一遍。不多时,老管家领着那位顶撞员外的年轻铁匠径直来到马小姐绣房。老管家一旁落坐,青年铁匠钢打铁铸般地站在屋当面:“你们父女为富不仁,欺压良善,天地难容啊!”马小姐轻移莲步,施礼道:“小师傅你错怪了,我们虽是父女,但善恶不同。我是诚心搭救你们的。因你们身边有人监视,一切不便,特将你请来这里。我有银钱在此,快拿去作日后吃官司急用。”铁匠闻言似信非信,正在匪夷所思,马小姐已将银包放在他手上。欲再争让,老管家拉着他的手就往外走去。青年铁匠回首翘望,马小姐正含情目送。四目相对,各有赧色。<br> 青年铁匠回到马园,对父亲细述经过,并将马小姐送的银钱拿出,三人看了,亦喜亦忧。因天色不早,各自和衣而卧。是夜,铁匠李与小儿子做了一个相同的梦:“一鹤发童颜银须飘洒的道人,自称太上老君,说弟子有难,特来相救。要准备铁两千,炭八百,与马员外立约画押,于第三天一早,炉前领取铁人,莫误莫误!”铁匠李说,二梦相投,必有应验。此乃祖师点化,不可不听。天明,他去找马员外立约,令两个儿子动手盘炉。<br> 第三天,东方刚亮,铁匠李就找管家说他要亲自面见员外。时马员外尚在梦乡。家人禀报,管家备陈详情后,马员外立即召铁匠李进房。铁匠李说明来意,马员外放声大笑。暗想,你自取祸殃,苦到临头,还来立约?好!就依你所见,不准反悔。铁匠李拿着画押盖印的文约回到马园。此时,两个儿子已把炉盘好,正做着一切准备。 这天晚上,铁匠李父子三人吃饱喝足,虔诚地守在炉旁。是夜微风不起,万籁俱寂,望月如盘,银光洒地。亥时将近,不见动静。铁匠李对着万点星空双膝跪在地上,祷告着:太上老君仙师有灵,解救弟子今日之难,日后还乡,建祠塑身,使您享四方香烟。正说着,炉中火起,半天通红,锤舞砧响。叮噹作声,不消一个时辰,一个铁人站立在炉前。取火照看,与马员外一模一样,只是不言不语不会行动。这一下轰动了全村百姓,都争着来看铁人。有的说太象了,非神手打不出来;有的说这铁匠李不是凡人。马员外也惊恐失色地挤在人群里目不转睛地端相着铁人,心里打着鬼主意。铁匠李向着众人大声说,今天当着大夥的面,铁人已打成,又有文约为证,马员外还有啥话可说!马员外强作精神,摆出乡绅老爷的架子,说什么“铁匠妖术惑众!快给我拿下!”众家丁刚要动手,只听人群里一声“慢”!说话的不是别人,正是马员外的千金马小姐。她是怎样来到马园的呢?当铁人做成的消息传进闺房后,马小姐又惊又喜,但当得知马员外又要仗势陷害铁匠父子时,她十分生气,便在丫头、老妈的帮助下冲出阃闺,来到马园。她义正词严地数说了父亲的所作所为,指出铁匠父子忠厚正直,无辜受害,或许感动“神仙”暗中救护,助其打成铁人。人们望着这位大家闺秀,都投以敬佩的目光。马小姐噙着眼泪又道:“苍天见悯,帮铁匠将铁人一夜铸成,不想父亲恃权毁约,陷害铁匠。无奈我只好抛头露面,主持公道。现文约在此,我代父履行,就任凭铁匠师傅所要吧!”铁匠李说:“我们章丘铁匠不要金银财宝,要的是良心。”青年铁匠指着马小姐说:“我看马府上只有她最有良心。”马小姐闻听此言,桃面顿时绯红,羞形于色。 铁匠炉 古城冶铁房一角 长话短说,美丽善良的马小姐与憨厚正直的青年铁匠,经过一番波折,终于成了情侣眷属。不久,铁匠李带领儿子儿媳回到章丘老家。街坊、亲友闻之都来祝贺。<br> 铁匠李一家为报祖师太上老君之恩,联合当地铁匠集资修建老君殿。鸠料伊始,铁匠李日夜劳动在场地。许多匠人名手为殿宇的结构造型问题绞尽脑汁,一时难以定夺。一夜,铁匠李全家正在场地堆石摞瓦,突然出现了老老少少的匠人,在两位老者的指挥下,一夜之间,一座飞檐挑角、拱甍抖瓴、金璧辉煌的大殿赫然出现。雄鸡一唱,匠人们倏然不见。于是人们传说此殿为老君和鲁班所修。<br> 老君殿落成后,每逢年节,铁匠皆来焚香叩拜,殿内香烟缭绕,锤声与诵经声交织,成为章丘铁匠的精神图腾。 <font color="#ed2308"><b>结 语</b></font><br> <font color="#ff8a00"><b>明清章丘铁匠的信仰,是技艺与神灵的交织,是凡人与神祇的契约。老君殿的香火中,藏着铁砧上千年的叮噹声,也藏着匠人对良心的坚守。铁匠李的故事,如一块淬火的精铁,将“打铁须凭良心”的祖训,锻入章丘的山水之间,浸润于铁匠的心里。而今,虽炉火渐熄,但老君殿屹立、残碑犹在,仿佛仍在诉说:真正的技艺,从不在锤下,而在心间。</b></font> <b>(文/图:翟伯成)</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