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直隶总督署、淮军公所、保定军校

快乐老顽童

<p class="ql-block">  保定是一个非常有分量的城市,他曾是直隶省的省会,当年的直隶包括河北、北京、天津全部和山西、内蒙、辽宁的一部分,京城的要地。他远比石家庄历史悠久,规模要大,当年的石家庄还是个小村子。我多次来过保定,但是没有仔细的游览和了解。</p><p class="ql-block"> 保定还是全国最大的地级市有十几个县1000多万人口,相等于欧洲的一个中等的国家。我们曾经在保定的阜平投资焦化厂,我做为投资者的代表发言,受到了保定市委书记宋太平的高度重视和好评!</p><p class="ql-block"> 保定的重点是直隶总督署和保定军校,这次终于都见到了,有的大概的了解,增长了知识开阔眼界!</p> <p class="ql-block"> 保定直隶总督署位于河北省保定市莲池区裕华路301号,是一处保留完好的清朝省级行政机关,也是全国第三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p><p class="ql-block">历史渊源</p><p class="ql-block"> 其建筑可追溯至元代,历经明清多次修缮扩建,1729年,直隶巡抚升任直隶总督,在原基础上重建总督衙署。1916年改为直隶督军署,1920年成为直鲁豫巡阅使署。新中国成立后,曾为河北省人民政府等机关所在地,1990年辟为博物馆。</p><p class="ql-block">建筑特色</p><p class="ql-block"> 建筑群坐北朝南,占地30000平方米,分东、中、西三路,主体在中轴线上,为小式硬山建筑风格。中路有大门、仪门、大堂、二堂、官邸、上房等五进四合院,配以左右厢房耳房。大门外有辕门、照壁、旗杆等附属建筑。大堂是主体建筑,堂前有抱厦,堂外有露台,堂内有屏风、匾额、公案桌等物品。二堂是总督日常办公和接见外地官员的地方,东侧室为议事厅,西侧室为启事厅。官邸是总督的书房和内签押房,上房是总督及其家眷生活居住的地方。</p><p class="ql-block">历史地位</p><p class="ql-block"> 直隶总督权重位显,集军事、行政、盐务、河道及北洋大臣于一身,其权利已大大超过直隶省范围。因直隶地处京都,拱卫京师,稍有动乱,便会危及朝廷,故直隶总督一衔非重臣莫属。</p><p class="ql-block"> 著名总督</p><p class="ql-block"> 在清代180余年间,直隶总督署历任总督共74人99任次,其中多为朝中重臣,著名的有修建莲池书院、倍受雍正帝信赖的“模范督抚”李卫;有勤政廉洁的“一代廉吏”唐执玉;有兴农治水、被列为“乾隆五督臣”之一的方观承;更有清末名臣曾国藩、李鸿章、袁世凯等。李鸿章自同治九年继曾国藩之后任直隶总督,先后任职达25年之久,是直隶总督中任职最长者。</p> <p class="ql-block">清平乐·《保定纪行》</p><p class="ql-block"> 燕南形胜,昔日京畿盛。督署巍巍思贤圣,军校声名驰竞。</p><p class="ql-block">淮军公所寻踪,古城岁月留踪。千载风流何处?尽在莲池街中 。</p><p class="ql-block"> 解析上阕</p><p class="ql-block"> “燕南形胜,昔日京畿盛。”开篇点明保定地理位置重要,处于燕南,在过去作为京畿要地,有着辉煌的历史。为全词奠定了对保定历史回溯的基调。</p><p class="ql-block">“督署巍巍思贤圣,军校声名驰竞。”着重描写直隶总督署和保定军校。“督署巍巍”描绘出总督署建筑的雄伟壮观,引发对曾经在此任职的贤能官员的追思。“军校声名驰竞”突出保定军校在历史上的赫赫声名,培养了众多军事人才,影响深远。</p><p class="ql-block">解析 下阕</p><p class="ql-block"> “淮军公所寻踪,古城岁月留踪。”将视角转向淮军公所,表达在此探寻历史遗迹,而这些遗迹都是保定古城岁月的见证,承载着深厚的历史记忆。</p><p class="ql-block">“千载风流何处?尽在莲池街中。”以反问和肯定的句式收尾,感慨保定千年的历史风流,都凝聚在莲池区的街巷之中,呼应前文对保定各处历史遗迹的描写,表达出对保定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赞美和对其深厚历史底蕴的热爱 。</p><p class="ql-block">文章整理编辑:张树君</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保定淮军公所全称“淮军昭忠祠暨公所”,位于河北省保定市莲池区,是中国北方保存完整的一座以清代徽式祠堂建筑为主体的古建筑群,也是中国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历史渊源</p><p class="ql-block"> 由李鸿章于光绪十四年至光绪十七年(1888年-1891年)经专折奏准,奉诏修建。此处原是清苑县城隍庙、土地祠故址,后被李鸿章强行购买。1901年李鸿章死后,奉诏将祠堂的东路主体建筑改做“李文忠公祠”。新中国成立后,这里曾是机关家属宿舍等。2017年开始修缮,现已作为淮军公所博物馆(中国古戏楼博物馆)对外开放。</p><p class="ql-block">建筑特色</p><p class="ql-block"> • 规模宏大:整体呈不规则矩形,南北长200米,东西宽140米,占地面积约40亩,建筑面积约5000平方米。</p><p class="ql-block"> • 风格独特:建筑群分为东部建筑群和西部园林区。东部为古建筑群,又分为南北两部分,南部为徽派建筑,北部则是典型的北方四合院;西北部是花园和操场,西南部是荷花塘。</p><p class="ql-block"> • 装饰精美:每幢建筑上的砖雕、石雕或木雕,件件都称得上艺术品。</p><p class="ql-block">历史意义</p><p class="ql-block"> 是继苏州、无锡、武汉之后为祭奠在战斗中阵亡的淮军将士修建的第四座“昭忠祠”,也是规模最宏大的一座。它传承着丰厚的历史内涵,集史料和建筑艺术于一身,是一座活生生的历史课堂,也是一处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良好基地。</p> <p class="ql-block">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位于河北省保定市,是中国近代军事教育史上成立最早、规模最大、设施最完整、学制最正规的军事学府,被誉为“中国近代军事将领的摇篮”。</p><p class="ql-block">历史沿革</p><p class="ql-block"> 其前身是袁世凯1902年在保定西关开办的北洋行营将弁学堂,后历经多次更名,1912年民国改元后定名为“陆军军官学校”,1923年停办。</p><p class="ql-block">学校规模</p><p class="ql-block"> 至1923年停办前,占地面积达3000亩,拥有校舍房屋573间,并有分校和靶场,有教师500余人。学校分设步兵、骑兵、炮兵、工兵、辎重兵五科。课程分为学科、术科和外文三大类。</p><p class="ql-block">著名历史人物</p><p class="ql-block">• 蒋介石:曾任黄埔军校校长、国民革命军总司令等职,在近代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力。</p><p class="ql-block">• 吴佩孚:直系军阀首领,在北洋军阀时期叱咤风云。</p><p class="ql-block">• 孙传芳:直系军阀,统治东南五省,是民国时期的重要军阀之一。</p><p class="ql-block">• 陈诚:国民党高级将领,曾任参谋总长和国民党副总裁等职。</p><p class="ql-block">• 张治中:国民党高级将领,曾任军委会政治部长和新疆省政府主席等职,为中国的和平与统一做出了重要贡献。</p><p class="ql-block">• 傅作义:国民党高级将领,曾任绥远省主席等职,在抗日战争中表现出色,后率部起义,为新中国的成立做出了贡献。</p><p class="ql-block"> 在中国历史上的作用</p><p class="ql-block"> 推动了中国近代军事教育的发展:保定军校形成了一套从低级到高级的循序渐进的新式完善的军事教育体制,其教学方法和教育体制及训练方法也为以后各类军校所模仿。</p><p class="ql-block"> 为中国近代军队培养了大批军事人才:保定军校先后开办21年,共培养了11000余名军事领导人才,仅后来成为将军的就有1800余名,他们在近代中国的政治、军事舞台上发挥了重要作用。</p><p class="ql-block"> 为辛亥革命和国民革命的胜利做出了贡献:保定军校的学生在辛亥革命和国民</p> <p class="ql-block">  保定军校的广场上,高高的竖立着一个将军骑马的雕塑,这个雕塑就是一个著名的军事家蒋百里,他是最早提出来,中日必有一战,中日这场战争必将是坚持持久战才能够胜利!他是没有只会过打仗的一级上将,这是著名的歌唱家蒋英的父亲,他也是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的岳父。</p> <p class="ql-block">保定军校的优秀学员和著名将领</p> <p class="ql-block"> 保定民国一条街即西大街,是目前国内保存较为完好的具有明清、民国时期风貌特色的历史文化街区,被誉为“直隶第一街”和“北方名街”。</p><p class="ql-block">以下是其详细介绍:</p><p class="ql-block"> • 历史渊源:西大街建于宋、成于元、兴于明清,东西长约846米,因位于城区西部且是通往西城门的主要道路而得名。它曾为宋、金、元、明、清五朝军政要地,自古是“北控三关、南达九省、地连四部、雄冠中州”的“通衢之地”。</p><p class="ql-block"> • 建筑风格:整体具有明、清、民国时期风貌特色,以文化商业建筑为主,兼有衙署、学府、祠堂、水社、金融、传统民居建筑。建筑多为坡顶、灰墙、半圆拱顶门窗,立面有装饰线和花饰,以砖雕成,做工精细。其风格大致分为中式单层或双层敞开式活动板门窗或精致木雕花饰门窗、中西合璧式、近现代西方建筑造型为前立面三种。</p><p class="ql-block"> • 商业文化:曾是保定市最繁华的商业中心,积累了丰厚的商业文化。这里有众多名人书法题写的牌匾,如“恒泰茶庄”由华世奎题写,“乐仁堂”药店由冯恕题写等,这些书法艺术增加了西大街的历史文化内涵。此外,西大街的牌匾文化还表现在各具特色的传统牌匾招幌上,如五六十年代的大草绳烟酒店,用木板做的红色葫芦,下边挂烟叶,店内放一点烟用的大草绳,其宣传作用不亚于现在的任何广告形式。</p><p class="ql-block"> 红色文化:是近代思想启蒙、红色文化的承载地。第一客栈、协生印书局、贤良祠等一批颇具影响力的红色革命遗址纪念场馆,为整条街区增添了厚厚的历史文化氛围。</p> <p class="ql-block">  我们在保定最有特色的驴肉曹饭庄吃火烧,这是上过中央电视台“三餐四季”节目的饭店,火得不得了,排不上队找不着坐!傍晚很多驴肉都卖光了,但是我们终于吃到了招牌驴肉和驴肉饺子,大饱口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