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王羲之(303年—361年,一作321年—379年),字逸少,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琅琊临沂人,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在书法史上,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p> <p class="ql-block">东晋时期《王羲之》🌸江有汜~先秦•佚名🌸选自“诗经.国风.召南”手绘泥金绢本书法手卷🌸视频🌸</p> <p class="ql-block">江有汜</p><p class="ql-block">先秦·佚名</p><p class="ql-block">江有汜,之子归,不我以。不我以,其后也悔。</p><p class="ql-block">江有渚,之子归,不我与。不我与,其后也处。</p><p class="ql-block">江有沱,之子归,不我过。不我过,其啸也歌。</p> <p class="ql-block">译文:</p><p class="ql-block">长江水,又有别的支流汇入。这个人有了新欢,就不愿意与我相伴。不愿意和我相伴,终有一天你一定会后悔。</p><p class="ql-block">长江水中有沙洲。这个人有了新欢,就不愿意在我这里停留。不愿意与我相聚,将来有一天你一定会忧伤。</p><p class="ql-block">长江水,又有别的河水流入,这个人有了新欢,从此就再也不来看望我。就连见我一面都不愿意,狂歌号哭又有什么用。</p><p class="ql-block">对这首诗的理解存在多种观点,一种常见的观点认为这是一首弃妇诗,描写了女子被抛弃后的哀怨、悲伤以及对男子未来可能后悔的预言;也有其他解读,认为其主题和情感可能更为复杂多样。诗中的“江有汜”“江有渚”“江有沱”等自然景象,常被用来隐喻情感或生活中的变化与波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