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玉璜,是中国古代玉器中常见的礼器和装饰品。《周礼・春官・大宗伯》记载 “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 ,玉璜被认为是礼器“以玄璜礼北方” ,是祭祀天地四方的六器之一,代表人们对天地自然的敬畏与尊崇 ,用于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等 。常作为组玉佩的一部分,佩戴在胸前或身上,彰显身份地位,同时也有装饰美化和祈福辟邪之意。</p> 本件战国双龙头玉璜、尺寸:6cm,玉质绝佳,细腻温润。 形制规整、双首合体龙形璜、双面透雕。两端为龙头,龙云形耳,含眉杏仁目,威严肃穆。口镂空,似卷云状,龙身浮雕乳丁纹,排列规整,中间穿孔为悬挂功能而设、整体线条强健有力,为典型的战国时期风格。 <p class="ql-block"> 璜(珩)亦为玉组佩之一。玉佩,又称玉杂佩,是由多件不同种类的佩饰穿缀在一起的玉器组合。《诗经•郑风》:“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文中说的“杂佩”就是指组玉佩。组玉佩发展的鼎盛时期在西周,那时组玉佩在服制和礼制中既具有礼玉的性质,又具有装饰的功能。有身份的贵族们通常将组玉佩的最上端挂于颈部,置前胸一直垂到膝下。佩戴这样的组玉佩,走起路来,佩玉相撞,发出碰击的清脆之声,以此作为步伐的节度。身份越高,步伐越小,走得越慢,气度越非凡,从而显现出佩戴者的身份和修养。同时,在行走时倾听玉声,联想玉德,提醒佩带者恪守礼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