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川:探秘石宝山石窟

李木子

<p class="ql-block">美篇号:265145</p> <p class="ql-block">  在彩云之南的大理剑川,有一座被岁月雕琢的艺术殿堂:石宝山石窟。<span style="font-size:18px;">石窟分布于石钟寺、沙登箐和狮子关三个区域。共有17个窟。南诏时期仅见于沙登箐1号、雕弥勒、阿弥陀佛等。其他窟龛属大理国时期。石窟雕像地方特色浓厚。是研究南诏、大理国佛教艺术、本土信仰以及与中原、吐蕃佛教关系的重要资料。1961年,石钟山石窟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span></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怀着对历史与艺术的敬仰,踏上了这片神秘的土地,开启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走进山林,奇峰异石映入眼帘,这些由丹霞地貌形成的石头,如钟,似狮,还有的像象,错落有致地分布着,仿佛是大自然精心摆放的艺术品 。山上植被繁茂,绿树成荫,清新的空气让人心旷神怡。走进石窟,一尊尊精美的造像仿佛在诉说着千年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  1号窟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南诏第六代国王</span>异牟寻议政图》,<span style="font-size:18px;">此龛为宫殿式窟,正中头戴莲花金刚宝顶、身着圆领宽袖长袍、面目慈祥端坐于龙椅的是南诏第六代国王异牟寻(公元779年﹣公元808年在位)。</span>他与众大臣议政的画面被生动地刻画出来,官员的衣冠相貌、生活用具都记录得清清楚楚,让人仿佛穿越回了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p> <p class="ql-block">  2号窟的《<span style="font-size:18px;">南诏第五代国王</span>阁罗凤出行图》,<span style="font-size:18px;">龛檐结构为行宫式窟,</span>内雕16身人像,为剑川石窟之最。南诏雄主正襟端坐,头戴圆形尖顶珠冠,身穿<span style="font-size:18px;">圆领宽袖长锦袍</span>,坐在双龙头椅上,其出巡<span style="font-size:18px;">场面宏大,错落有致,布局严谨,刻画人物性格突出,</span>再现了王室仪仗队的衣冠相貌和用具器物,尽显南诏的威严与繁华。是石钟山石窟中历史文物价值和雕刻价值极高的一窟。</p> <p class="ql-block">  3号窟的地藏王菩萨,<span style="font-size:18px;">端坐于</span>拱形龛坛正中束腰方形仰莲上,面目丰圆,头戴披风宝冠,双耳坠铛,身着低领长衣,项圈缀铃,右手执锡杖(已损),左手当胸托摩尼珠。跣足踏两朵仰莲上者乃幽冥地狱的总管地藏王菩萨,和文殊、普贤、观音合称为佛教中的四大菩萨。是南诏、大理国时期当地民众所喜爱的菩萨之一,直至今日,大理地区仍有很多供奉其像的“地藏寺”和一年一度的“地藏会”。</p> <p class="ql-block">  5号窟的《维摩诘经变》之“问痴品”,由左中右三龛组合而成。中龛是仿屋形斗拱结构的雕刻,正中雕的是维摩诘居士,龛门两侧对坐的左为舍利佛,右为文殊利。左右拱形浅龛是阿嵯耶观音和杨枝观音为主的雕刻。中间基座二力士托龛,中坐维摩诘大士身躯微向前倾,右手结印,左手持扇,面带忧愁,出关后体态虚弱,目光俯视,双目微蹙,眉宇间的郁,似是在凝视悲苦人间,表现了他对人世间的悲苦和苦难众生怜悯的心理。</p> <p class="ql-block">  6号窟的《明王堂》为殿堂窟,雕六根花立柱托斗拱,将窟分为五龛,正中龛雕刻一佛二弟子,即大日遍照佛、阿难、迦叶,其余四龛并列二明王像,合成八大明王。最外两侧:左为多闻天王毗沙门天,右为大黑天神摩诃迦罗。八大明王造像面目狰狞、青面獠牙,身挂骷髅、蛇缠手足、手持法器,头发如火焰,呈怒吼之状,取材于南诏、大理国佛教密宗题材,是慈悲的菩萨受教令化现怒身像,体现了佛教的感化力和威慑力,惩恶与扬善的双重功能。</p> <p class="ql-block">  7号窟的甘露观音造像,为佛殿窟,造像三躯,观音右手曲肘上举杨枝,左手捧钵至腹前,胸口洞空,头戴化佛花冠,面容慈祥聪慧,体态丰腴,衣纹流利,与两侧侍女造像比例协调,面貌栩栩如生,表现了充满人间生活气息的慈祥善良的白族妇女形象﹣-"观音母",体现了白族人追求的优雅与内秀之美,被誉为"剑川观音"。石壁上的题诗最早是大理著名白族文人李元阳于嘉靖壬戌年重游石宝山时,怀念曾经同游石钟山的故友杨慎及对石钟寺天然胜景的赞叹。</p> <p class="ql-block">  8号窟的阿央白,分上下两层,上层正中雕刻阿央白,是白族语对女阴的隐晦称呼,立于束腰仰莲上,龛内两侧壁线刻左为东方阿悶佛及明王,右侧为西方阿弥陀佛及菩萨,外侧左右两边龛分别雕刻天王和佛。下层雕刻文人、官员、佛、和尚、小弥沙以及飞禽走兽。在妙香佛国的朝山圣地雕刻女阴与佛、菩萨、国王并排崇拜是全国乃至全世界石窟雕刻艺术史上的奇迹。</p> <p class="ql-block">  为保护文物,石窟并没有全部开放,部分造像以图片形式作以展示。石宝山石窟,是一部雕刻在石头上的史书,它不仅展示了白族高超的艺术水平和文化涵养,也是我国汉、白、藏、彝等民族友好往来、文化交流的见证。<span style="font-size:18px;">漫步石窟间,历朝历代游人题记尤为瞩目,汉文、梵文、藏文题记兼而有之,明代、清代诗词接续出现,历史的纵深感扑面而来,令人</span>深深感受到历史的厚重和艺术的魅力。</p> <p class="ql-block">日志完成于 2025年4月7日 北京</p><p class="ql-block">图片拍摄于 2025年2月25日 剑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