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刊)票证的故事

自由人

<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票证的故事</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 style="font-size:22px;">张武昌</b></p><p class="ql-block"> 特殊年代有许多特別的故事,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期的物资供應極端匱乏,日常用品都要凭票供应。粮票是上世纪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中国在特定经济时期发放的一种购粮凭证。 中国实行的票证除粮票之外,还有食用油票、布票、肉票、糖票等。粮票作为一种实际应用的有价票证,在中国使用达40多年,随着社会的发展,它已退出了历史舞台,成为收藏者的新宠。</p><p class="ql-block"> 当年,在侨乡出现了以物顶汇的现象,侨汇额不断下降。为了争取更多的外汇收入,上世紀五十年代末,国务院批准了“关于争取侨汇问题”的指示,根据侨汇额核发一定比例的物资购销凭证(俗称侨汇券)给国内收汇人,侨汇券持有人可以在专门商店或柜台购买紧俏商品或生产物资。这一制度实行了四十余年,到九十年代废止。侨汇券汇聚了粮票、油票、布票、棉票、副食品、工业品购买券等各种票证。此外,有些省的侨汇券还印有肥皂票、煤票、油票等稀有物品的票证,其中工业商品票最吃香。</p><p class="ql-block"> 家乡习俗每逢过年时节都会给孩子做新衣服,我童年的时代,物资匮乏,很多生活用品需凭票购买。辟如大米、花生油、糖、布、猪肉等等。一年到头唯有过年的去旧迎新能让人们改头換面。</p><p class="ql-block"> 到了接近过年的时间,家长会请村里或外村的裁缝师傅来到家里,给各人丈量身材做新衣服。然而布的供应是有限的,不是有钱就可以买到,它需要凭票证购买。</p><p class="ql-block"> 那个年代就是这样,国家经济落后物资匮乏,买啥都要用票。布票也和钱一样,有一寸的、一尺的、一丈的,用时还能找零。和钱不同的是布票有期限,过期不用就作废了。犹记邻居阿姨为那三尺过期布票嚎啕大哭的情景,三尺布能做一条裤,或一件衫。布料大多是棉质的,做成衣服不禁磨,特别是孩子的衣裤,很快就会磨破,所以那点布票根本不够用。</p><p class="ql-block"> 商店里除了棉布,还有金贵的化纤布料,不用布票,但是价格却很贵,父母没有工资收入,根本不敢想。一件布衫,夏天单穿,冬天套在棉袄外面当罩衫,布票都留到春节给孩子们做新衣。</p><p class="ql-block"> 难得的是,我家是侨属,在香港的三叔公每个月都会汇生活费给爷爷,家里便有了侨汇券。父亲利用侨汇券为家里买了手表、缝纫机。</p><p class="ql-block"> 最初,因为实行统购统销,粮油副食品都是计划供应,侨眷收到海外亲人的汇款,兑换成人民币后也买不到东西。于是海外华侨就改汇款为往家寄饼干、罐头、奶粉、黄油等,邮局的业务倒是兴旺了,可国家的华侨汇款却没有了。</p><p class="ql-block"> 为了改变这种局面,1958年,侨汇券率先在福建、广东发行。随即,广西、上海、湖南等十三个省、市、自治区也相继发行侨汇券,让有外汇收入的家庭,能凭借侨汇券在华侨商店买到紧缺商品。当时的侨汇券是以各省为主体发行的,面额有1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不等。</p><p class="ql-block"> 当时的华侨商店,有点像现在的免税店,只要凭借侨汇券就可以买到进口的电视机、电冰箱,而且价格便宜。当时的单车、缝纫机、手表也是紧俏商品。</p><p class="ql-block"> 当时国家为了提高外汇收入,在物质极度匮乏的情况下,仍划拨出大量紧俏商品供应有侨汇收入的侨眷归侨。这样做的结果,激发了世界各地的华侨将美元汇回国内,增加了国家的外汇收入,有力地支持了国家的外汇周转,解了燃眉之急。</p><p class="ql-block"> 当年,村里有位与父亲年齢相仿的老乡,他孩子也多,还要扶持父母早亡的弟弟,他弟弟中学毕业后在本村当代课老师,兼学会了裁缝手艺。他为了帮弟弟购买一辆縫紉机,知道我家在侨汇券,便逢三差五地来我家,要父亲提供票证帮助购买。父亲也是一位善良人,经不住他的唠叨,最后把侨汇券给了他。</p><p class="ql-block"> 随着科技的发展,时代真是不同了,想当年能在过年的时候穿件新衣服,不知要央求父母多少次才能实现。到现在我还记得,当年大哥从香港带回一块厚厚的布料,吵闹着要用那块布做一套新衣服,也不知道父亲是怎么想的,就是不让,最后那块布几十年后依然存放在皮箱里。搬家到县城后,我把那块布用来当作浴室內的挂帘。</p><p class="ql-block"> 慢慢地,随着工业的发展,商品供应日益丰富,票证的作用也逐渐消失了。</p><p class="ql-block"> 现在,侨汇券在使用过的人脑中成了美好的记忆、永久的风景,在票证收藏家的手中成了珍藏品。</p><p class="ql-block"> 如今想买个什么东西,只要在电脑或手机上操作,通过网络购物非常方便。 手机上安装有支付宝、微信钱包等,到商场转一圈或坐在家中足不出户就可以买到了。</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张武昌,笔名自由人)香港文联副理事長、香港文学促进协会常务副秘书長、香港书评家协会常务理事、香港国际诗歌研究会理事,《香江文艺》《香港文学报》常务编委,中国散文学会会员、香港作家联会会员、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