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在手表里的故事

赖玉华

<p class="ql-block">藏在手表里的故事</p><p class="ql-block">赖玉华</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手表还是稀罕物,拥有它不仅仅是为了看时间,更是一种身份的象征,一种让人羡慕的资本。</p><p class="ql-block">时光的指针回到1980年的夏天,远在百里开外的二姑家传来喜讯,我的二表哥考上理想的大学——安徽大学。他是我们家中第一个大学生,也是表哥村里多年来第一个走出山村的大学生。</p><p class="ql-block">那一日,表哥一家来我家报喜时,我的父亲高兴得不知说啥好,一个劲地拥抱着表哥,过了许久,才说话。我们家终于出了个“状元”,你小子给咱家争光了。你考上大学,当舅的怎么地也得给外甥儿一个礼物。父亲一边说着一边拿着钥匙开抽屉,父亲拿出来一块叠得方方正正的小手绢,一层一层地打开,里面是一块锃光瓦亮的北极星手表。嘀嗒嘀嗒——有节奏的机械声,是那么悦耳,像知道我们家有喜事似的。老爸把手表放在表哥手里,对他说,到了学校好好读书,缺啥告诉大舅,出门在外,不能让人小看咱。老舅只愿你做人像这块表一样——准时,不懈怠。</p><p class="ql-block">此时,我看到表哥眼里的泪花已在眼眶打转,他心里明白那个年代一块手表的分量。只见,表哥一个劲说道,大舅,这个礼物太贵重了,我真的受不起。</p><p class="ql-block">正在和二姑唠嗑的老妈赶紧说,外甥儿快收下吧,你考上大学是咱们家天大的喜事,这也是我和你大舅的心意。</p><p class="ql-block">为了买这块北极星手表。老妈当时想尽了办法,那时候我们家一年的收入顶多三百块钱。</p><p class="ql-block">三十多岁的老妈,年轻很有魄力,能吃苦耐劳,干啥事雷厉风行。只要她看到了人家有啥,心里就会打起小算盘。她常说,过日子想过得好,就得想法子,奔着念头去行动。</p><p class="ql-block">我家街对面住着一位知青姑娘,她家是大连的,平日里就爱和我老妈走动。有一天,她问老妈在哪里可以买到本地便宜的花生米,说大连的花生米贵,味道品相也不如咱这儿好。咱的花生米生吃也好油炸也好,总之怎么做都很好吃,她想给父母寄点儿本地特产花生米。我妈听到这个消息,就琢磨起来,这不是一个生财之道吗?如果去大连贩卖花生米,兴许能挣点外快,可以给孩子爸早点买上手表。</p><p class="ql-block">回家后,老妈就开始行动起来,先后联络几个姐们,一块去收购花生米。老妈不会骑自行车,每天徒步去邻村的大集讨价还价地购买花生米。每天下午放学,我领着妹妹在村口张望,等着帮老妈搭把手。夕阳下,远远望去,一个弯成弓似的身影出现在村口,老妈背着花生米深一脚浅一脚走在村口的路上。回到家时,她的肩膀已被装花生米的粮袋勒得青一道紫一道的,一连几天的奔波,老妈的小脚趾都被磨破皮了,脚上的鞋帮渗出点点血迹。即便这样,老妈硬是没吭声。能干的老妈连着几天到处转悠,货比三家,就这样低价买了一百多斤优质的花生米。那几个晚上,我们全家都行动起来,一起分拣花生米,那干瘪细长的花生米挑出来,期许到大连能卖个好价钱。城里人懂得养生,喜欢吃瘪的花生米,因甘甜可口养胃。</p><p class="ql-block">花生米买好了,怎么去大连还是个问题。这时老妈想起来俺村有户人家有个大连远亲,老妈有了想法,就直奔那户人家,脚上像踩了风火轮,不一会儿就到了那户人家。说来也巧,这户人家正好也想去大连看远方亲戚,并告诉老妈,烟台海港每天晚上有一趟去大连的客船,最便宜的五等舱也得五元钱,就是在客船的最底层铺上大竹席,人挤人挨着,或躺或坐。</p><p class="ql-block">隔了几天,船票提前已买好。老妈背着花生米,胳膊肘挎着手工编织塑料篮子,它里面装着杆秤和路上的干粮。老妈一行坐客车到了烟台海港。到晚上,老妈和老乡坐上开往大连的船。她们席地而坐,挤在一起互相帮着看着东西。深秋的海风冷瘦瘦的,老妈尽管穿的是夹层棉袄,还是感觉冷得直打颤。船在海风的吹拂下,有些许的晃动,对于坐车晕车的老妈来说,实在是一段煎熬的路程。咸涩的海风啃噬她晕船的胃,不一会儿,老妈胃就翻江倒海,止不住想一吐为快,她抱着船栏杆呕吐不止,连苦胆都要吐出来了,枯黄的脸蛋满脸泪痕。那一夜,老妈几乎没合眼,一直熬到东方露出鱼肚白,船也到了大连港口。</p><p class="ql-block">老妈她们一行人下了船,拿着大包小包的来到了火车站附近有做买卖的街道,席地而坐,开始摆摊。老妈在船上折腾了一夜,肚子开始叽里咕噜,索性拿起在家准备好的干粮咸菜吃起来。一边喝着水,一边给老乡小咸菜,说自己做的忒好吃。</p><p class="ql-block">大连街道上上下班的行人越来越多。这时,一个穿着体面的女士,向我妈打听着花生米的价钱,又问是哪里的产地。我妈一五一十告诉她,并说大姐尽管尝尝。女士尝了一口,情不自禁地说道,这就是家乡的味道,香中有甜丝丝的味道,我也是咱山东人,给我来称十斤吧。有句话怎么说来着,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她们有一句没一句聊了半天,就这样老妈成就第一笔生意。老妈朴实的外表,质朴的话语,打动着想买花生米的路人,一上午的工夫儿,花生米就卖了一大半。老妈难掩喜悦的心情,说道,真是开门红,下次再来大连多带点儿花生米,一起来的老乡也附和着。</p><p class="ql-block">在忙碌中老妈获得下一次的订单,有个阿婆告诉老妈,你下次什么时候再来卖花生米,我叫着我的邻居们也来买。此时,我想起,木心老师的一句话,那时候人诚诚恳恳说一句是一句。</p><p class="ql-block">好心的阿婆还告诉老妈,中午,火车站里有免费的开水,附近有家卖馄饨片汤的,价钱也不贵。老妈捏着手里的钱,还是没舍得买碗片汤,她只用军用水壶打了一壶开水。中午还是吃着家里带来的干粮就着小咸菜。</p><p class="ql-block">到了下午,老妈他们又到了火车站附近另一条街道摆上花生米卖了起来。因为货真价实,老妈和老乡的花生米用了小半天的时间就卖完了。</p><p class="ql-block">回烟台的船早晨才有一趟,晚上住宿去哪呢,挣这点儿小钱,最便宜的旅馆也住不起。</p><p class="ql-block">到了晚上,她们一行人来到了火车站候车室,往里望了又望,看到里面有三三两两的人蜷缩在长条椅子上打瞌睡。于是,老妈她们拿着行李也走了进去,找了个隐蔽的地方,在这里蹭了一晚上。</p><p class="ql-block">天不亮,老妈她们开始赶往大连港口,顺利登上回家的船。此时,大家的脸上盈满兴奋的泪花。老妈说,那是她第一次出那么远的门,近距离在海上看这一眼望不到边的大海,看着浪花时时奔来,听着大海的喧腾,老妈连日来的疲倦,此刻早已抛在脑后。老妈和老乡在船上盘算着下次再来多带点儿花生米。就这样老妈和老乡来回往返数次倒卖花生米。除了来回的船票、车票,老妈赞了一笔客观的收入。</p><p class="ql-block">再后来,老妈马不停蹄地到处托人买手表,北极星手表当时可是畅销货。如果没有关系没有票还真买不上物美价廉的北极星手表。那个年代,老百姓手里尽管没几个闲钱,还是觉得家里能拥有“三转一响”为傲。</p><p class="ql-block">为了能买块出厂价的手表,费尽周折,直到1980的春天才买上。那天,全家人坐在炕头上,围着小炕桌,母亲把揣在棉袄内袋的布包一层一层揭开,带着体温的北极星手表落在炕桌上时,我看见父亲喉结滚动的声音比挂钟的嘀嗒声更响。我和妹妹轮流拿着手表,贴在耳朵听嘀嗒嘀嗒——秒针走动的声音,每个人的脸上充满喜悦,仿佛所有的美好在向我们招手。</p><p class="ql-block">第二天,老爸在老妈的催促下,戴着手表去上工了。</p><p class="ql-block">老爸戴了没几天就摘下来,告诉老妈,咱们庄家人整天与泥土打交道,这么贵的手表留着出门再戴。就这样老爸就把这只手表一直锁在抽屉,谁也没动过,除了老爸隔三差五拿出来上上弦。不知怎么,我心里总觉得老爸有自己的想法,有时候我看着他把表拿在手上用小手绢一遍遍擦着,脸上总是不自觉地露出上扬的笑容。</p><p class="ql-block">送给表哥的这块表,父亲是打心里觉得物有所值。</p><p class="ql-block">那个年代,让人倍加珍视且羡慕的手表,成为那一代人无法忘却的记忆。</p>